园林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精选可编辑).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5518853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24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精选可编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园林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精选可编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园林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精选可编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园林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精选可编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园林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精选可编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精选可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精选可编辑).doc(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章 施工组织机构3第一节施工组织机构图3第二节施工组织机构部门职能3第二章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案5第一节 施工放线的施工方案5第二节 地形调整的施工方案7第三节 景观亭、六角亭施工方法11第四节 树池及防腐坐凳施工方法14第五节 廊架施工方法17第六节 龙头池施工方法18第七节 景观桥(拱桥)施工方法21第八节 防腐木平台、木栈道施工方法25第九节 施工便道施工方法28第十节 角亭结构施工技术方法31第十一节 室内木栈道施工方法34第十二节 园建小品涂料油漆工程施工方法35第十三节 钢索桥施工方法37第十四节 园林排水工程施工方法43第十五节 给水系统施工方法45

2、第十六节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法48第十七节 冬、雨、夜施工及农忙保勤措施52第三章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及组织管理保障措施54第一节 质量目标54第二节 创优规划54第三节 质量保证体系55第四节 质量保证措施57第四章 施工总体进度的计划以及技术和组织管理保障措施61第一节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61第二节 工期保证措施62第五章 确保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的具体保证措施63第一节 安全防护措施63第二节 文明施工措施66第三节 环境保护69第四节 临时用电安全措施70第五节 保护道路、管线、电线、电缆、光缆的措施71第六节 文物保护措施71第七节 车辆、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72第八节 扬尘治理措施72

3、第六章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表和劳动力配备计划表74第一节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计划表74第二节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措施75第三节 劳动力配备计划表76第七章 临建搭设预案77第八章 与工程设计和监理单位配合和协调78第九章 与业主的配合和协调79第十章 节约投资、降低施工成本的主要措施80第一章 施工组织机构第一节 施工组织机构图针对本标段的工程特点,便于分项工程的顺利进行,设立项目经理部来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项 目 副 经 理 财 务 审 计 科资 料 组机械设备科科材料物资科工 程 技 术 科 机械设备科质 量 安 全 科安质环保监察组第二节 施工组织机构部门职能1

4、、工程项目经理全权负责本工程,主要职责为:代表公司协调与业主、总包、监理及其它设备供应厂家的关系,协调与各相关施工单位的关系;组织相关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组织与管理队伍;布置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供应计划;布置施工机械、仪器设备计划;管理工程变更、洽商、代表公司向有关方面提交工程报告;合理安排工程项目的人、财、物等各种生产要素;主持项目部的会议;定期向公司工程负责人汇报工作;主持事故调查工作。2、项目副经理负责具体的施工生产。3、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的技术工作;参加施工组织的编制工作,对工程图纸进行技术解释、说明、协助设计部门进行图纸会审或设计交底,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向现场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5、;对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处理措施;负责施工中的技术记录、技术档案编写与整工作;代理项目经理向监理、总包与业主编写并递交各种技术报验资料,在设计部的同意下,办理工程变更、洽商;编制竣工图纸;协助项目经理做好成本管理与竣工验收工作;协助项目经理处理现场事故。4、工程技术科为日常施工技术管理,生产调度指挥,负责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和实施,负责日常工程技术问题处理,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交底:负责工程质量控制:负责工程技术资料、文件的往来收发和存档管理。5、质量安全科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各环节的工序质量控制的检查验收,负责进场材料检验,过程控制和竣工验收检验。6、机械设备科负责工程机

6、械设备的调动和管理,日常维护、维修、大型机械设备的调入与调出,以及现场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7、材料物资科负责主要材料的采购和管理。严格执行三进三出出入库手续,各类施工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采购进厂。8、财务审计为工程财务、工程款结算支付和现金使用工作。三、主要材料配置及调配计划根据总工期要求,我们将根据施工形象进度计划的安排,按每月所拟完成的工程量,做好主要材料的计划、供应、调配,并根据现场的实际进度,随时调整材料的进场计划,以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第二章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案第一节 施工放线的施工方案为了保证本工程的平面位置和几何尺寸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达到合格标准,对平面及高程控制如下:

7、由项目经理组织负责平面坐标及高程传递,项目施工人员负责施工现场平面、道路、广场地形及地形标高测量,项目部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平面坐标及高程的设控验收。一、测量方案测量人员在与业主方、规划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交验水准点和坐标基准点后,对在本施工范围内的桩位进行必要的保护,并及时做好导线复测,导线点的加密,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等测量工作;对所交导线点,水准点进行现场拴桩。在附近固定物上做好拴桩标记,并填写拴桩记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有关桩位砌筑保护,并立标牌注明,注意保护字样。1、测量主要仪器设备经纬仪、水准仪、测量标杆、水准标尺、小线等。2、施工测量成果的检查和检测为了确保设计的等高线位置和标高,必

8、须有严格的检查和检测制度,施工控制测量成果,自检和驻地监理审批,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检测申请。3、施工测量措施3.1控制网的测量:用全站仪对组成控制网的各点间测量,均采用四个测回。3.2数据处理:控制网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平差计算,求得边与角的中误差,满足测量精度要求后方可使用。3.3桩点保护:控制网中所设置的各点均采用混凝土包顶端带十字的16以上螺丝钢,露出混凝土高度不大于15mm,以免变弯而影响测量精度。3.4施工过程中边桩测量: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控制桩置镜精确测量区中线及边线,同时埋设护桩的恢复。施工边桩要定期进行复核测量,消除开挖沉降或土方填筑对其带来的负面影响。3.5测量管理措施:开工前对测

9、量人员进行测量知识、测量规范,测量仪器使用等方面进行培训,测量人员应认真理解图纸,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得到书面答复才能按图进行测量放样。二、现场及地形高程测量根据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点,用水准仪引测高程,并将高程测设标注到绘制的测设图上,用以计算土方工程量。三、平面定位对于曲线形道路在场内可做出圆心的情况下,可先测出中心位置,钉立中心桩,沿中心桩根据图纸设计半径画弧,定出道路中心线,如场内有构筑物阻挡,无法钉立中心桩的情况下,先测设道路中心线两交点坐标并钉立控制桩,连接两点做直线,找出中心点,将经纬仪置于中心桩开始旋转,按视线方向,从仪器处量取放样图所给定道路中心距离,依次定出曲线上各控制点,使曲

10、线平滑。四、高程测量在道路变坡点处,增设高程控制桩,其它同平面定位。技术要点:根据道路铺装设计平面图,采用水准仪精确放样,编制施工测量、放样表及中线交点及转交点桩位的设置,沿边线每隔3-5米(变坡、转弯和超高点)在路肩部位挖一个50-100厘米的横槽,槽底深度为路槽槽底标高。考虑到路槽土开挖后压实可能下沉,故开挖深度应较设计深度有所减少,一般路槽减少开槽量为5-10厘米,根据路槽土质情况适宜高整即可。五、轴线控制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坐标控制点,依据图纸设计方格网上坐标在施工区域范围内测设纵、横两道主控制线,设置控制桩,并用混凝土加以保护定位。第二节 地形调整的施工方案一、土方平衡及调配1、施工准备

11、主要机具:1.1主要大型机械: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翻斗车等;1.2一般工具:铁锹、手推车、平碾、蛙式打夯机、钢尺等。2、土方开挖及平整2.1作业条件2.1.1土方开挖及平整前,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杂物清除和处理完毕。2.1.2在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修整边坡坡度,地形精细修整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2.1.3根据挖方、堆方工程量,选用施工机械,以发挥施工机械的最高效能。2.1.4保留树木应做防护,如用草绳包扎、设置护栏等。2.1.5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作为施工控制的基准点。2.1.6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

12、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2.1.7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合理安排开挖、推平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高压线下应有专人负责。2.1.8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2.1.9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和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3、成品保护3.1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桩点、桩木等运土、推土时不得撞碰,并应经常测其平位置,水平标高和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定位标准桩和标准水准点边应定期复测和检查是否正确。3.2土方开挖、推土时,应防止邻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和变形,必要时应与设计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

13、措施。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或移位观测。3.3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及时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设有地上或地下管线、电缆的地段进行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损坏管线,造成严重事故。二、机械回填土1、工艺流程:基底地坪的清整检验土质分层铺土机械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验收1.1填土前,应将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树根、垃圾等杂物都处理完毕,清除干净。1.2检验土质:检验回填土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物,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

14、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1.3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的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但每层厚度不超过60cm。1.4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应控制行驶速度,本工程拟采用碾压机械分层碾压,分层厚度不大于60cm,并随碾压随找平。1.5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作成斜坡形,碾迹重叠0.51.0m左右,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1.6填方超出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运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

15、坡修平拍实,宽填可为0.2m 。1.7在机械施工碾压不到的填土部位,应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机分层夯打密实。1.8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进行取样检验,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压实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1.9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2、质量标准2.1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2.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2.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3、成品保护3.1施工时,对定位标准桩、轴线控制桩、标准水准点及桩木等,填运土方时不得碰撞,并应定期复测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3.2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小语种语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