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美术二上《喂 你好》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5511287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人教版美术二上《喂 你好》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人教版美术二上《喂 你好》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人教版美术二上《喂 你好》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人教版美术二上《喂 你好》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人教版美术二上《喂 你好》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人教版美术二上《喂 你好》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人教版美术二上喂 你好教案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电话机的发展趋势,感受科技发展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2、启发学生在外形和功能上拓展思维,制作外表美观、功能神奇的电话机。3、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体验创造的乐趣。教学重点:在外形和功能上拓展学生思维,制作美观神奇的电话机。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材料来表现自己的独特创意。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范作等。 学生:橡皮泥、纸盒、彩纸、贴画等。教学设计:1、 上课,同学们好。(教师出示实物电话机和手机)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他们是用来做什么的?下面我找两个同学表演一下打电话的情景。有礼貌的打电话要说什么?对,要说喂,你好?今天我们就学第五课。(板

2、书课题)2、这两个是生活中最常用的电话机,这个是固定电话机,把它放在哪儿,就只能在哪儿打电话。这是移动电话机,也就是我们说的手机,我可以拿着它随时随地打电话。老师为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电话,请小组长拿出来吧,(出示自学指导 )大家一起读一读吧。3、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好。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世界上第一个电话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电话机,虽然我们现在看来他的样子有点怪,但在当时它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有了电话机,两个相距遥远的人交谈不再成为困难,发展到现在,电话机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一起看一下吧。(出示图片)4、 (等学生观察一会儿)这么多电话机啊,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老

3、师做的电话呢?出示教师范作并讲解。看来我们可以根据许多事物的外形来设计电话机,想一想,除了这些?电话机还可以做成什么外形的?5、 手里拿着外形漂亮的电话机的确很神气,可是电话机仅仅漂亮就足够了吗?6、 对,还有功能,同学们,你知道现在的电话机都有哪些功能吗?(发短信、听音乐、上网等),对,但现在这些功能已经很普通了,也吸引不了大家,今天我们要设计一部未来的电话,未来的电话机不但要有漂亮了外形,更要有神奇的功能,同学们都来做小设计师,可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要有丰富的想像力。7、 现在我们就来玩个异想天开的小游戏,瞧,这是我的手机(出示手机范作),我现在就对它来个大改造,把它变成一部多功能的超级

4、电话机。我在这加个按钮,我一按它手机就会发热,这样冬天打电话,就不会冻手了。我这儿还有一个太阳能手机,只要我拔出天线,放在有日光的地方就可以给手机充电。10、你希望有一部什么样的电话?你希望他能帮你作什么?10、现在老师把这些电话分给每个小组,你们仔细研究一下电话是怎么做成的?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教师出示步骤图。11、好,现在,你们就是小设计师了,请同学大胆放飞想像的翅膀,自创一个外形漂亮,功能神奇的超级电话机吧,还可以给你的电话机起个好听的名字。好吧!开始。12、 作业放音乐进行创作。13、 同学们请坐好,大家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神奇的电话机,请为你们的电话机做个小广告,向大家介绍一下,让我们了

5、解它。一会儿我们要评出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外观奖。学生展示介绍。14、 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电话,现在拿起你们的电话给老师通个电话吧,“喂,同学们好!”“喂,老师好!”“这节课玩的高兴吗?”“高兴!”“好,我们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附送:2019人教版美术二上对印的花纹教学反思在以往的美术课上,我习惯于利用大量的范图展示,来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总是“直接”解答,很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通过最近的教学,我开始注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学习中学会解决问题。在对印的花纹一课中,我作了一些探索: 课前我做了一张对称形范围对印的蝴蝶。上课了,我问学生:“同

6、学们,你们知道老师这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展示范图,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杨杨同学很聪明,稍一看就明白了,她给大家介绍:“先把一张纸对折,然后在一半纸上画出蝴蝶的一半,再把纸对折,蝴蝶的另一半就出来了。” 没等她说完,刘强同学的问题就出来了:“如果那样纸不就粘上弄不开了吗?” “折上,不就把颜色弄脏了吗?”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多,我没有急于回答他们的问题:“同学们,咱们按着杨杨同学说的办法做一做,看看会不会出现你们提到的情况,好吗?” 接着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纸对折,完成蝴蝶的一半?” 常军同学抢着说:“因为蝴蝶的身体两边是一样的。” 关于对称的问题就这样出来了。“这就是我

7、们平常说的对称,你们还能说出几种左右对称的物体吗?” 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螃蟹、罐子、花” “那我们大家就按杨同学所说的方法来试一试,好吗?” 在实践过程中,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印完后,中间怎么有道白印?” “为什么两边图案的颜色有深有浅?” “水太多,颜色往下流,怎么办?” “同学们发现了那么多问题,谁能帮帮他们?” 因为有了经验,同学们对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把你画的图案的一半靠近中间的对折线上就不会有白印了。” “画时把水粉颜色涂厚点,两边的颜色就会一样” “在调颜色时,适当地用水,就会解决水太多的问题。” 经过反复练习后,每个同学都制作了一件漂亮的作品。反思:这仅仅是一

8、堂极为常见的激发美术教学课,但教育观念发生变化之后,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竟完全不同于以往。 对待这样的学习内容,以往我会利用大量范图展示,来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总是“直接”解答,很少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还十分拘谨,将一切交代得非常具体,唯恐学生犯错,指望学生能够掌握技法,创作出完整的作品。在我的严格要求和提供的各种直观范图以及演示活动的作用下,学生可能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学生在完成这种行为的过程中,却很少能够获得情趣和激活思维,只是被动地、机械地完成一项任务而已。我们都知道,人的思维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演绎,一种是归纳。而这次我采用的正是第二种

9、方法,原来我可以简单而省事地提供示范作品,并将方法和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件作品,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采用了启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先由完成的对称性作品开始,由此让学生思考完成这件作品的方法。其中一个女学生主动向全班同学介绍了方法,但是学生又提出了一些更为具体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我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尝试、制作,因为我知道学生的这些问题只是一些担忧,到底会不会出现,尚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我提出了这一课应该理解的一个知识点对称。在学生理解这一问题以后,我又进一步启发学生将对称的知识向其他事物演绎,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这堂课的教学,我始终扮演了一个组织者和启发者的角色: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能够让学生自己解答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答。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会了思维,学会了学习。当然,我在这样的过程中还应该对问题的适宜性和难易程度保持敏感,如果学生自己真的不能解决问题,我还是应该有策略地帮助他们解决。 滨江小学 骆成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