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朱自清生平经历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08KB
约2页
文档ID:545411454
朱自清生平经历_第1页
1/2

朱自清生平经历朱自清生平经历寄语:朱自清,现代驰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冼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格调,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发明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格调今天分享的是朱自清生平经历,欢送阅读  朱自清先生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驰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他的作品文字质朴,蕴意深刻,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佳作传世,像《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  朱自清先生1898年11月22日生於江苏江都县六岁那年随家人迁居扬州,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朱自清先生从小读私塾,继承了父辈的家学渊源江南古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文化气氛,也在不知不觉中陶冶了少年朱自清平易的性情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这些都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他后来的诗歌与散文创作中  1916年,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这使他有更多时机接受新文艺思潮的影响,而“五四〞运动的暴发,那么推动他坚决地走上文学的道路1920年,朱先生从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

1922年,为生计所迫,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每到夜晚,他常常会因往事而陷入迷茫的愁绪中有一回,他在给俞平伯的信中写道:“我想将这宗心绪写成一诗,名曰《匆匆》〞于是,一篇早期广为流传的散文诗就这样诞生了  相传两千多年前,孔子在山东尼山,看到一条大河,白天黑夜奔流不息,于是便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朱自清先生写《匆匆》时也才24岁,因为早早悟到了时光的飞逝和短暂,因而,对人生也更加珍惜,教学之余更加勤奋地从事文学创作1922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了《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1923年,他又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消灭》,在当时的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同年他还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显示出他散文创作的才能从此以后,他便开始专心致力于写作散文  朱先生的散文偏爱叙事和抒情叙事散文主要以描写社会现实为主;而抒情散文,一类是以《背影》、《儿女》为代表、描写个人及家庭生活、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还有一类就是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抒发个人情感的小品文,如《绿》、《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说到借景抒情,朱先生有一篇佳作,借着对旧时光、老景致的回顾,抒发了自己对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这就是《白马湖》。

  在这篇散文里,朱先生回顾起1924年应夏丏尊先生之邀,来到宁波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任教的情形那时的春晖中学,聚集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众多骄子--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俞平伯、叶圣陶、弘一法师……他们或以文学为业、或借文学交友事隔三年,先生笔下的白马湖温馨依旧,却又略带了几分淡淡的感伤……  1931年,朱先生留学英国,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漫游了欧洲回国后将旅欧历程写成散文,陆续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后结集为《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这段时期,他的作品里展现出一种轻松愉快、充斥活力的抒情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他应约为中学语文教材而作的散文《春》,于1933年7月出版  朱先生有很多名篇被选为大中学校的语文教材,是因为他的散文不但美,而且更有情、更幽默,被公认为是白话美文的榜样1925年他创作的那篇感人至深的传世之作《背影》强烈感染了几代读者驰名散文家林非先生曾著文写道:“《背影》用朴素和流畅的文字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与至诚的情感,这又是谈何容易的事情只要能够到达这一点,肯定就会长久地打动读者的心弦〞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先生因病在北平医院辞世,终年五十一岁先生的一生是淡泊的,但他平淡为人、朴实为文的品格却为后人景仰。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他是一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室和文学教师〞朱自清生平经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