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细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5397828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管理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管理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管理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管理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管理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管理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管理细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管理细则一、科学设置课程1有序安排教育教学工作,不随意停课,不利用学习时间组织学生搞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严格按照规定开足开齐各类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我校的校本课程为:国学教育(经典诵读、古琴、太极拳、书法)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全校性的经典背诵比赛及相关测试。2上好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教师配备:我校体育、美术、音乐教师均为专职教师,由相关专业毕业。各相关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如遇连续阴雨天则上好室内理论课(体育)。不得随意变动课时。学生上体育课穿着要符合运动要求,不穿牛仔裤、皮鞋、不戴手套、帽子,不戴手表,不带钥匙、钢笔、圆珠笔等硬物,以防造成伤害

2、。确保每位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主要活动内容有:站桩、太极拳、跳远、跳绳、踢毽等)3学校隆重召开庆“六一”、“迎元旦”文艺联欢会,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古琴、书法、太极拳观摩活动,让学生展示自我,丰富课余生活。二、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快乐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1认真学习力行弟子规,引导、调控师生心态,探索最佳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最快、最好、最大的发展。2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介于小班优势,教师除熟悉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教师还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气质类型、性格特点、智力差异等非

3、智力因素,从而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3通过周末德育作业和“家长学堂”,改善家庭教育环境。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合作性,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时间:每节课的课堂上至少有15分钟以上的学生练习时间。5对中途转入的学生,经校方与家长协商后,将给予一定时间的适应性教育。三、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不增加周活动总量。2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3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各学科、各班级的作业做到整体统一、分步进行。各班主任与课任老师协商,总体调控,并对每周的作业量及其完成情况进行记载。4不利用假期、双休日进行集体补课。坚决反对任

4、何形式的有偿家教行为。5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语文、数学每学期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其他学科则不进行考试。6加强学生用书管理。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做到“一教一辅”,不统一组织购买规定之外的学生用书,不向学生推荐各类教辅材料和专题教育读本。7严格控制知识竞赛项目。学校不组织学生参加未经省教育厅批准的各种知识竞赛活动,不进行各类培训班、提优班、竞赛辅导班等。四、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制度1评价学生,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实行发展评定报告制度。考试成绩不再作为衡量教育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还包括以下两种评定: “学习态度”评定;进步程度评定优 秀良 好及 格不及格学习态度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性,学习勤

5、奋刻苦、认真学习目的性较明确,平时能完成各科作业、学习较认真学习较被动,有拖拉作业现象对学习失去信心,经常抄袭作业,学习态度不端正进步程度成绩上升明显力行弟子规成绩有所上升基本成绩下滑发展评定报告中的各项成绩及其评定,是学生一个学期的努力成果;教师给学生评定时一定要做到:慎重、规范、公正。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情况,如实向家长汇报。五、健全教研制度(一)集体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1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探索有效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逐步完善和整合本校课程体系。2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状况,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灵活安

6、排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3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改变教师只是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改变教师仅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形成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4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培训目标与现有的课程和资,独立或合作开发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形成、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二)国学教育课程

7、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家长和行政管理人员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活动。1本校的校本课程为国学教育,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包括经典诵读、古琴、太极拳和书法。从其文化内涵出发,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应当认真考虑学生与老师、尤其是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成长、发展出发。2)比例均衡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保证学校各类课程都占有一定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作用。3)课程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使课程的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在注重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思课程方案的合理性和实施的科学性,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4)调查、研究、实验相结合的原则。要对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社区的条件进行深入地调查,把这些调查结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把整个开发过程视为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5)资共享、整合资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尽可能地利用或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课程资。2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还可以与科研人员、专家合作。必要时,学生、家长及社会有关人员都可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