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思品(八上)》导学案流程设计003(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三框难报三春晖).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5396582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版《思品(八上)》导学案流程设计003(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三框难报三春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4版《思品(八上)》导学案流程设计003(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三框难报三春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4版《思品(八上)》导学案流程设计003(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三框难报三春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4版《思品(八上)》导学案流程设计003(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三框难报三春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4版《思品(八上)》导学案流程设计003(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三框难报三春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版《思品(八上)》导学案流程设计003(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三框难报三春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版《思品(八上)》导学案流程设计003(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三框难报三春晖).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第三框 难报三春晖课 型新知探究课课 时第三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2、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孝敬父母。3、具有家庭责任观念;学会感恩父母,体验尽孝的快乐;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重难点重点:践行孝敬父母。难点:孝敬父母应建立在道德和法律基础上,不盲目孝敬。课前准备1、搜集整理相关素材。2、结合导学案制作配套教学课件。导学流程问题修订 导语:(欣赏电影垂直极限片断)从影片中我们看到,在千钧一发之际,父亲果断地命令儿子割断绳索,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女,而自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生命是无价的!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

2、的呢?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父母把人世间最宝贵的东西都给了我们这些做儿女的,这恩情我们一辈子都难以报答呀! (由影片垂直极限“父亲将生的希望留给儿女”,引入感恩父母、回报父母,由此开启感恩之旅)齐读教学目标、重难点,明确学习方向。让我们进入第一板块: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2-17,边读边完成1-6小题。(注意:不懂地方,作出标记)(教师巡视,发现偏差,及时指正) 1、生活中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的优良传统。 2、孝敬父母就是 。其中最重要的是 ,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 、 。 3、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 。孝敬父母,要从 做起。 4、孝敬父母表现在各个方面

3、: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 ;行动上 ; ,让父母高兴 5、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但收获的是 。 6、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 ,也不是 ,而是在 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 和 基础上对父母 和 的报答。参考答案:1、孝亲敬长。2、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敬重和爱戴父母;道德义务;法律义务。3、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小事。4、理解、关心父母;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5、甜蜜。6、古代的愚孝;盲目的顺从;平等;道德;法律;辛勤劳动;养育之恩。&育(6个小题难度不大,二人小组可以轻松完成) 同学们已经完成1-6小题学习任务,请二人小组互查交流,达成共识,若仍有疑问,请向

4、老师反映情况。 导语:通过第一板块学习,同学们对本框内容有了初步认识或了解,请你就下列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性探究。 二、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P1213材料,交流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妈妈本来很伤心,但是在小峰面前却极力鼓励小峰,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妈妈对小峰的一片爱心引导小峰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鼓励小峰克服困难。(或:小峰的妈妈不仅爱孩子,而且懂得激励的艺术。她为小峰的多动症、成绩差而伤心。但她知道只伤心、责怪不能解决问题,因而努力调动小峰的积极因素,鼓励他,表扬他的长处,期待他改正不足,努力进取。) (2)小峰和妈妈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理解妈妈(父母)

5、的一片苦心,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回自信,让父母放心。 2、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参考答案:(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为家庭作出了贡献。(2)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孝敬父母是我们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3、说一说:你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介绍一下你孝敬父母的小经验。) 参考答案:如:给父母捶背,洗脚。父母生病时端水,喂药。父母工作辛苦时,说些赞美的话。努力学习,不和父母顶嘴等等。 (提示:1小题,据实或自我认识水平作答;2小题,结合课本编制答案;3小题,结合生活实际编制答案)个人自己练习,组长主持小组讨论交流,形成一致意见,推荐优秀组员代表,以

6、便展示。教师进行班内或小组巡视,及时将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特别是讨论后学生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学生展示后仍有疑惑的问题吸纳上来,以便进行精讲点拨。学生的困难或疑惑点及其点拨:1、三个问题难度不大,学生的困难在于平时的语言积累及与课本的有机结合上。2、如何结合具体情境、生活实际及课本解决问题,是学生在训练中要着力提高的能力。为此要求学生做到: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积累,学会借鉴,学会编写答案等。导语:通过第二板块学习,同学们对父母的爱心教育、为什么及怎样孝敬父母等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对“孝敬父母与古代的愚孝以及盲目顺从”还有模糊认识,请同学们就此展开进一步探讨。三、展示点拨 在古时的伦理

7、中,有一个行为准则是“父为子纲”,即父亲的要求作为子女的必须是无条件的遵从,你认同吗?说说你的理由。参考答案:不赞成。孝敬父母是我们的天职,但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目顺从。我们的父母不是圣人,他们有可能做些不道德甚至违法的事。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与制止。如果他们触犯法律,我们要按法律办事。因此,我们对父母的孝敬,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与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个人练习,小组讨论,形成共识,代表展示,生师点拨。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精心思考,找准症结,预备点拨!学生困难或疑惑点及其点拨:1、学生对“三纲五常”缺乏了解,对“父为子纲”也未必

8、知其意,所以理解“父为子纲”是解决本题的逻辑起点,也是学生的困难处之一。2、知其意便可分析出“父为子纲”中透露出的是古代“愚孝与盲目顺从”,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学生必须理清的问题,课本对此分析较透彻,只要将其中有用句子,择其主要筛选出来,放在此处便是问题的答案了。至此,问题圆满解决。导语: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怎么样?请“牛刀小试,谁与争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四、达标检测(一)单选 1、孝敬父母( ) A、是道德义务, 但不是法律义务 B、不是道德义务,是法律义务 C、既是道德义务,也是法律义务 D、既不是道德义务,也不是法律义务 2、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对这孟子在这里表达的意思是( ) A、我年老后也像别人一样老,我年幼时与别人一样不懂事 B、从我家的老人知道别的老人,从我家的孩子知道别的孩子 C、用对待自己父母、子女的爱心,去爱世界上其他的老人,孩子 D、把爱心先给自己家的老人、孩子,然后才能爱其他的老人、孩子 (二)多项选择题1、“鸦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不同于动物,父母无论什么时候都应抚养自己 B、父母对子女尽了抚养义务,子女也应关怀照顾父母 C、成年子女应尽赡养扶助父母义务 D、我们要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 2、小勇的父亲参与了制毒贩毒,并把毒品藏在家里,缉毒警察来家里,小勇极力掩盖父亲的行为 (

10、 ) A、这是为父亲好,是孝顺的表现 B、这是对父亲养育之恩的报答 C、这是愚孝的表现 D、这是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表现 导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本框的知识脉络、基本观点清楚了吗?千万不要忘记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悟哟! 五、反思总结 (一)梳理知识点孝敬父母的 内 涵 是什么 父母为家做出很多贡献 为什么孝敬父母 是传统美德的原因 是道德、法律义务 孝敬父母的 方 法 如何做 走出误区:从盲顺、愚孝 走向 道德和法律基础上的孝敬 (二)牢记核心观点 1、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2、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3、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

11、法律义务,但不愚孝。4、我们对父母的孝敬,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三)(学以致用,心灵成长)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你的所思所悟。(100字左右) 结束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 孟郊游子吟)为此,我想对全体同学提出几条倡议:第一,多关心自己的长辈,尤其在他们不舒服的时候。第二,早上走时对长辈说“再见”,回到家时主动打招呼,尤其是不对自己的长辈发脾气。第三,每天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家长分担家务。(音乐想起)请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关键或核心句子可以安排填空,不是每一个句子均可填空,并且要把最重要的词语留作填空处,不可滥设,也不要填得内容太多(导学案设计问题)问题设置要明确具体,答案编制要准确规范,切中要害(导学案中的问题设置与答案编制问题)答案设计要注意文意的逻辑性与语言的准确(导学案设计问题答案要规范严谨)是否每个小组都要展示?若都展示,时间是否许可?(导学案设计与教学落实之间能否有效协调问题)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