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的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5392170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风的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画风的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画风的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画风的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风的案例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风教学片断:师:现在,聪明的孩子们,请你动脑筋回忆一下课文,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生找)师找学生回答:请你起来读一读你到找的句子好吗?(生读)课件随机出示(1)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师: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师出示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然后按照学生的朗读擦去太阳,画上乌云,但是只画了直直落下的雨丝)师:我画得怎么样?(生评

2、:不对,应该是斜斜的)对呀,差不多,也可以呀。(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老师改正)师:你们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宋涛画的风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风到底藏在画里的哪里呀?小诗人们,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吹_了,风藏在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生补充,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看看你多了不起,这么快就作了一首诗,你能让老师朗读你一下你的大作吗?(师有感情朗读后,让学生一起朗读。)(2)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师:她能让我们听到风的声音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好现在请

3、全体起立,如果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把腰弯一弯。(出示陈丹的画)那我们也来看一看,风藏在哪里?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并能有感情朗读,注意用词优美。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3)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师:老师这有个旗子和风车,现在旗子飘了没有?风车转了没有?(生答没有),那有什么办法能让旗子飘动,让风车转动呢?(生答风吹)但现在没有风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嘴吹啊(找两名学生吹来代替风),看,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什么地方呢?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什

4、么地方呢?用实物旗子和小风车让孩子感受到风,引导孩子说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师: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师: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起风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师生共同读诗)教学反思:1、创设情境,引入文本,激发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开课以猜谜、

5、说风、唱风的方式导入,力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文本中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期望能创设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课堂教学的效果来看,这个预设是成功的。学生开课即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猜谜后通过说风、唱风、背诵关于风的诗歌引起学生对周围景物留心观察的兴趣,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既有了兴趣,也识了字,并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文本。 2、品读感悟,学字识字,巩固新知 二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这一部分必须花多时间,并贯穿于每一堂课,讲解生字和词须占用810分钟。平时须教会学生如何评价,如写字方面可从结构、笔画、笔顺等方面着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反馈。在朗读方面,首先要注重评

6、价声音响,字音准,正确流畅,不多字、不少字;其次要注重评价具体的感情,如伤心、生气、高兴等,不仅通过朗读体现,低年段还可以借助表情、动作表达,多尝试全班分角色读,读出最后的高潮。3、课件展示,以诗贯文,熟知全文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网络是学生间交互的工具,及时反馈,个案分析,互相帮助,共享学习成果及时修改,提高作品质量。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学为主,发挥网络和多媒体的多向交流功能,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看、读、想、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我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以作诗的教学方法,将全文的内容以诗歌的形式板书出来,师生配合有感情的朗读,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4、总结全文,课外延伸,积累语言 我在课堂的结尾部分,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的情况下,趁胜追击,根据学习所获和主观认识,畅所欲言,阐发议论,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5、课堂感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对学生规范语言的训练。教学设计之初,必须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无论是目标的数量还是目标的难度都要仔细斟酌。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中,设计的问题往往会不一定适合学生,这时教师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敢于调整学习坡度,适当引导,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