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5361645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精品文档.大学生心理健康文献综述摘要:近十多年来大多数心理学者都在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根据有关资料数据分析及显示,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方向等这些方面。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梳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研究这一问题需要探讨的一些方面。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是生命之本,快乐之源,人人都企盼健康,并视为人生的第一财富,然而健康不仅取决于生理方面,还体现在人的心理状况和社会

2、适应之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健康的心理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学习、工作乃至生活,而且还关系到他们是否适应社会的方展。大量的学者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这些已有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有正常的智力正常的智力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它是大学生能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环境、和谐地与人交往的心理基础和保证。因此,智力正常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2、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己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能了解自我、接受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客观的评价。3、有较强的自我控制

3、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能较好的调节和控制自己,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情绪是影响健康、学习效率、与人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要适度表达、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喜则喜,当忧则忧。4、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状况是体现和反映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人际交往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人能面对现实,对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乐于工作和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能妥善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并能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环境的要求。6、有合理的行为 行为是心理健康与否的外在表现。包括行为与年龄特征相一致,行为与社会角色相一致,行为方式具有一贯性,理智的控制自己的行为。7有完整、

4、统一的人格 完整的人格意味着其组成因素平衡发展,所思、所做、所言协调一致,具有积极进取的人身观,能够和社会步调一致。9、健全的意志 意志健全的主要标志是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一致的顽强性。具有优良品质的大学生表现为有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1、大学生的生理特征1823岁的大学生,其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体力脑性四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体,突出的体现在身高和体重的急剧变化。力,青春期处于最旺盛的哦哦时期。脑,大脑和神经系统处于最发达状态。性,青春期是性萌发和性成熟最神秘和最敏感的时期。2、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心理发展的过渡性,青年期是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期,

5、也是少年心理向成人心理过度的关键期。 心理发展的可塑性,大学时代是人生各种心理品质全面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这时存在不稳定、可塑性大的特点。 心理发展的矛盾性,大学生由于在学校受教育时间长,没有社会经验,心理成熟滞后于生理成熟。使得大学生的心理既存在积极面,又存在消极面,就必然导致各种矛盾和冲突。 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不同,有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三、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1、自豪感和自卑感的矛盾大学生可以说是高考竞争的胜利者,不可避免的是他们产生一种优越感、自豪感。但是大学是高手如云的地方,在此又失去了优势,加之对大学生活认识不足,缺少必要的思想准备

6、,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感。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大学生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他们渴望独立,渴望自由,言行上渴望摆脱家长、老师的管束。同时他们远离亲人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处理,使得他们独立意识增强。但他们与社会接触很少社会阅历不够,经验欠缺,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很难做决定,他们还不能真正的独立,还需依赖别人。3、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闭锁性是青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表现。个体情感由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就开始具有文饰、内隐的特点。然而,他们在掩饰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同时,又强烈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他们要掌握更多的知识,要了解社会,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一切都需要同他人加强信息交流、思想沟通和感情联络。4、

7、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理想具有现实可行性、时代性、阶级性、超前性、实践性等特点理性不等于现实,它高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理想又不脱离于现实,与现实是相互统一必然联系的。与哦里现实的理想不仅没有立足的基础,而且也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只能那个是一种空想。5、性生理和性心理的矛盾性生理的成熟会引起性冲动和性意识,但是又要必须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学校的校规、校纪,以强烈的意志压抑和调整性意识和性冲动,由此形成性意识与性道德规范的矛盾。6、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矛盾大学阶段是个体成熟的关键时期,一般来说,个体成熟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理的成熟,其中以性成熟为主要标志;二是心理的成熟,以自我意识的完善和个

8、性稳定性的行程为主要标志;三是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即人的社会成熟,它以个体对自己在社会责任的正确认识为主要标志。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目前全国有3000多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的比例为16%25.4%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强迫症和精神衰弱等症状为主,又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者约占10%,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比例由上升的趋势。大多数调查结果表明: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性问题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大学生活适应问题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1、 学业问题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功利化,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

9、等学业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学生。另外,有的大学生专业选择不当,也会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2、 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1)抑郁,情绪低落,伴有身体不适,睡眠不足心情压抑、沮丧、无精打采、什么活动都懒于参加。2)情绪失衡,大学生的社会情感丰富而强烈,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与内敛型,表现为情绪波动大。3、 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1)人际关系不适,2)社交不良,3)个体心灵闭锁。4、 情感问题 主要表现为1) 爱情的困扰,2)友情的困扰,3)亲情问题。5、 性心理问题性教育是道德教育、文明教育、健康教育,营业室也那个教育,基于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性生理与性心理方面的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主要表现在:1)

10、性生理适应不良,2)性心理问题。6、 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特困生、“双困生”“网络生等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值得奥都重视,他们更多的表现为自卑而敏感,人际交往困难,身心疾病突出,心理负担很重。7、 大学生活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1)生活能力弱,自理能力弱的情况普遍存在。 2)大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弱。大学生从个人层面上,应努力做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不对自己过分苛刻,把奋斗目标去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以避免失望感;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排除愤怒情绪;多找朋友倾诉,以宣泄抑郁情绪;自我娱乐,防止心境压抑;不要盲目地与人竞争,以避免过度紧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11、适当扩大人际交往;积极寻求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1、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是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活动与个性特点;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大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2、树立心理调适的技能,是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教育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即使调节负性情绪。3、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类型及其成因,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4、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

12、心理特点,有针对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中,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在要求2、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一个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3、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一个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4、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将从补救性为主转变 为发展性为主5、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将从学生转变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学校环境6、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将从人格辅导扩展到学习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7、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适应教育转变为潜能开发8、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将从个别辅导为主转变为团体辅导训练为主,网络等新技术将被广泛采用9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将从兼职为主转变为

13、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六、结语通过多篇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我认为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 更广泛的意义上,更深人更全面地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问题、影响因素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 其中有的研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思 想, 有的研究为我们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发现很多文章研究的问题、观点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很少有学者能从新的角度去研究这一问题。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社会的热点问题, 而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基于现有的文献研究,我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主题的研究还

14、需进行深入探讨:大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所引起的心理问题有待研究;不同大学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有所不同,这些都应对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进行梳理,为该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1】 李健荣,大学生心理学,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 常挽波,大学生成才心理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3】 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 刑莹,吴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5】 梅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6】 吕秋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调适,北京,华文出版社【7】 李继文,通向心理健康之门,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8】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

15、健康与发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9】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0】 车文博,心理学原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1】 段鑫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科学出版社【12】 乐国安,咨询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3】 黄希庭,心理健康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4】 李有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5】 沙香莲,社会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6】 黄训六美,大学生心理保健,北京,人民出版社【17】 刘淑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8】 周家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咨询,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 桑志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1】 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2】 孔燕,江立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3】 董广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应用,中国纺织出版社【24】 郭保华,大学生实用心理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5】 赵仲龙,胡学恺,心海导航,科学普及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