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说课稿.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5361353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厘米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认识厘米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认识厘米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厘米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厘米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厘米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课本上首先让学生量出课桌的长度,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体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约1厘米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对1厘米的感知。然后例题分别教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量长度时,课本上呈现一幅直观图,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掌握量长度的基本方法。教学画指定长线段时,则结合示范介绍了基本的画法。

2、二、说学情:用厘米做单位测量长度是学习测量物体的开始,也是学生初次认识长度单位,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厘米长度单位的正确建立,将对学生认识其他长度单位产生积极地正迁移。同时,低年级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主要是借助表象记忆的,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长度表象,并提供起亲身经历或列举自己身边的物体,建立起1厘米的空间观念。三、说教法、说学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中安排一定的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度量单位时,让学生经历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自然引出统一度量单位的客观需要。四、说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T:说

3、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二)探究新知。1、T:课桌的边就是一条线段。你觉得这条边有多长?你用喜欢的方法量一量课桌的长度。(这时还没有教学长度单位,学生还不会用尺子量长度。鼓励学生选用文具盒、铅笔等工具。由于各人选择的工具长短不一,导致度量结果的表达不一致。从中让学生体验线段的长度是可以度量的。从中体验到需要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才能得到确切的、一致的结果,从而导出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尺。)2、厘米的认识。T: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怎样才能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准确、方便而又统一的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今天我们就用统一的尺子量物体的长度。A、在尺子

4、上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并能在尺子上找出。让学生认真观察直尺,发现了什么?(有刻度线,有数字。尺子上每相邻两长线的距离都一样。这些数字是有顺序的,尺子长的数字多,短的数字就少。尺子最左端的数字“0”是直尺的起点。直尺上从0刻度到刻度1的距离就是1厘米。刻度尺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之间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B、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T: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我们知道1厘米在尺子上有这么长,请同学们找找我们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约是1厘米。再让学生看看2厘米、5厘米有多长。C、用厘米作单位量。让学生先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再量一量,比一比,看谁估计的准。注意测量方法。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

5、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直尺要与物体平行。D、画一定长度的线段。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学生自己试着画,再同桌比较。T:应该怎样准确地画出规定长度的线段?(对准“0”刻度先点一个点,再对准刻度“3”点一个点,用尺子把两点连接起来。)(三)巩固练习:第1题:哪一种是正确的测量方法:讨论:为什么其它的方法不正确?第2题:可以先估计两条线段的长度,再测量,再交流数据。可以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再算出它们的差;也可直接量出两条线段相差的部分。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数据。测量结果不一定都是整厘米数;接近厘米的长度可以用“大约几厘米”来表述。第4题:具体指导测量的方法。量手掌宽时,先把五指并拢,手掌放平,找到最宽处,再用尺量出结果。量食指长时,先要把食指伸直,明确测量的起始位置,再用尺量出结果。第5题:先估计,再测量。实际测量后,再让学生再比一比实际测量与估计的结果,说自己估计得怎样。第6题: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补充练习: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四)课堂小结:T:你会用尺子量长度吗?你会画出几厘米长的线段吗?学生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