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06.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358757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0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0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0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0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0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0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06.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文言虚词练习题18套(附答案)06文言虚词练习(十一)一、解释各句中“也”的意义以及用法。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3.死生,昼夜事也。4.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6.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8.古之人不余欺也。9.昔人云:将以有为也。10.公子畏死邪?何泣也?11.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1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13.公子畏死邪?何泣也?1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15.当相与共谋之

2、,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16.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1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18.是说也,人常疑之。19.其闻道也亦先乎吾。20.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22.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23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24.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25.岂独伶人也哉!2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7.史记?太史公自序:“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也”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二项是( )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A.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

3、入与非常也。 B.廉者,赵之良将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三、判断“也”在文中的意义。“师道之不传1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2也?”“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3也。”“汝之言,金玉4也。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5也!”文言虚词练习(十一)答案一、一、解释句中“也”字的意义和用法1-3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4-5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6-9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10-1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14-1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16-17表示感叹语气的。18-21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以舒缓语气。22.【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4、”。23-25【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26.【也欤】表疑问,相当“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27.【也夫】表肯定兼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呀”。二、A、B(A助词,表判定语气 B助词,表判定语气 C表停顿 D助词,表疑问语气)三、1、助词,句中表停顿,舒缓语气2、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3、句末语助,表肯定语气4、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5、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文言虚词练习(十二)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 自以寿不得长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忠不必用

5、矣,贤不必以 6、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宫之奇以其族行 8、 农民以鬻子者9、无以,则王乎!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1、不赂者以赂者丧 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3、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15、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 1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7、请其矢,盛以锦囊 18、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9、余船以次进 2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21、高祖以圣武定鼎 22、以相国守代23、以资政殿学士行 24、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2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6、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27、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28、木欣

6、欣以向荣 29、 作师说以贻之30、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1、背晋以归梁3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二、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赵亦盛设兵以待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G.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三、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

7、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8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13以权贵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5以”之叹。文言虚词练习(十二)答案一、解释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13动词“以为”“认为”;45动词“使用”;6动词“做”;7动词“率领”;8动词“有”;9动词通“已”,“停止”;1012介词“因为”“由于”;1314介词“在,从”;15介词“在的时候”;1618介词“拿,用,把,凭”;1920介词“按照”;21介词“依靠”;2223介词

8、“凭借的身份”;24连词,表并列;2527连词,表因果;28连词,表修饰;2930连词,表目的“来,用来”;31表承接;32副词,通“已”,已经。二、BG(A目的连词 B把 C并列连词 D顺承连词 E因为 F凭借 G把 H在)三、1、名词,可译为原因2、动词,可译为认为3、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馺其他,可译为凭借4、介词,可译为把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关系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7、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9、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10、介词,可译为因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12、介词,可译为在13、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14、连词,表界限或范围15、动词,可译为用=第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