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案例(13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533840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研案例(1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科研案例(1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科研案例(1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科研案例(1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科研案例(1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科研案例(1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研案例(13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建立课题,进行研究一位音乐老师发现学生对音乐教学中的抗战歌曲不大感兴趣。这种现象是可想而知的,现 在的中学生整天沉浸在流行歌曲中。抗战歌曲对他们来说,大概属于古董之列。我们这位老师 认为,学生之所以对抗战歌曲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和抗战歌曲相隔的时代久了, 他们不了解那个时代,不了解这些抗战歌曲在那个时代所起到的作用。因此拉近这些歌曲和现 代学生的距离,成了他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他后来建立了一个课题“在音乐教学中运用音乐 史料的实践研究”。在实施这个课题的过程中,他利用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强、运用信息技术 的能力强的优势,让学生制作抗战歌曲的课件

2、。学生被迅速调动起来,有的收集了抗战歌曲的 背景资料、作词者、作曲者的资料,有的还剪辑了影视资料,他们制作的课件精彩纷呈有的 在全国中学生课件制作比赛中得奖,这是意外的收获,在上课时,学生自己介绍自己制作的 课件。通过这些学生的自主活动,客观上学生对这些抗战歌曲就比较熟悉了。当长期这些歌曲 的时候,他们的眼前很自然就听到了白山黑水间激越的枪声、看到太行山上喷薄欲出的红日、 看到奔腾咆哮的黄河,这些景象融入他们的歌声,激发了他们的演唱情感。这个课题产生于实际的教学问题, 这位老师对解决这个问题有着他自己的思路, 因此, 他 是以解决问题的思路作为课题的名称。 确实这样, 有许多问题司空见惯, 而

3、能认真思考, 逐渐 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课题研究的线索就基本成形了。 这个课题形成了这样一种假设:如果学 生不喜欢抗战歌曲是由于他们不了解抗战歌曲, 那么, 他们了解了这些抗战歌曲, 就会逐步喜 欢上这些抗战歌曲。 如何使学生了解这些抗战歌曲, 教师本着自主学习、引导探究的教育理 念, 以学生为主体, 让他们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形成新的意义建构。教育科研案例2运用迁移的方法, 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自己学科来1999 年, 一位语文老师给我看一篇他写的论文尝试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 章写得如何, 我似乎没有特别关心, 但是他的这种想法, 我非常欣赏。 大家知道, 尝试教学法 是邱学

4、华先生在数学教学中首创的, 他的核心思想是变传统的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 这个简单 的次序颠倒, 却引出了教育观念的变化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并最后导致教学效率的提高。 于 是, 我建议这位老师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建立课题进行研究。当时, 我们已经看到李伯棠教授从尝试中来, 走自己的路一文, 文中说到:“尝试教 学法:能否移植到语文教学中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数学教学可以先练后讲, 语文教学又何尝 不可呢?由于语文学科涉及的语文知识的范围较广, 基本训练的项目较多, 尝试教学法在语文 教学中就大有用武之地。 课本中出现的新词, 可以让学生查字典, 但是汉语中有一词多义的现 象, 有时字典上的解释并不

5、十分贴切, 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理解不准确之处, 再由教 师讲解。 事实上, 查字典是尝试, 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又是一次尝试, 最后由教师讲解, 这就 是先练后讲。 ”我们觉得, 语文尝试教学法的研究已经呼之欲出了。 李伯棠的说法给了 我们充分的信心。 我们认为, 语文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 不能简单地套用数学尝试教学法的 现成模式, 而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现代教学理论更注重学生的主体精神的张扬, 更注重 学生的自主发展,如何在语文尝试教学法的运用中融入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 探究能力,这是需要我们努力探索的。语文尝试教学法的研究后经申报,被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批准立项

6、为2000 年青年教师 基金课题。这个课题实际上是运用了“迁移”的方法,将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语文教学中来。 当然这不是简单的一搬了之,而是要研究适合本学科教学的特点。移植须适其性,适者方能生 存。教育科研案例3发挥独特优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课题2002 年,一位青年骨干教师来找我。她是教小学思品课的,当时参加了市里面的一个青 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要求每个学员都要申报一个课题。她想找我商量申报一个什么课 题,我问她有什么想法,她说,她想在他们导师的课题下,建立一个子课题。这个想法固然也 不错,但是我们谈下来,我觉得他对导师的课题还缺乏自己的想法。之后,又有其他教师给她 建议,说研究小学

7、生的元认知很有意义,我估计她当时对元认知也还不够了解。我还是拿出我 的老方法,在你的课堂教学中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后来谈了思品课教学中 经常出现的问题,这位老师谈到学生知行别离的现象。这是一个常见问题,很多人都讨论过。 于是就问她,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一下,学生产生知行别离的一个 不是全部原因,就是我们的思品课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相当大的距离,许多教师还是 把思品课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性的学科看待,而没有看到思品课对于学生思想形成的影响。联系 新课程走进学生生活的理念,后来建立了“小学生活德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我对这个课题充 满信心,我说,这个课题,不仅是交

8、给导师的一份出色的作业,而且还能申报课题。后来这位 老师的课题成功在市里立项,在课题报告的基础上撰写的论文,参加小学德育教学论文评选, 取得优异的成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应该以他们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研究 对象,相比之下,这位老师对后来确定的课题可说是得心应手,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内容非 常熟悉,而且这样的研究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这正是他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得天独厚的优 势,也是教育科研专家望尘莫及的。这位老师后来热心教育科研,成了学校教育科研的骨干, 这是在教育科研的实践中学习教育科研的成功事例。教师教育科研案例4在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一所小学,一位语文老

9、师和我谈起质疑教学的问题。他说,他们班上学生在质疑时提出 的问题都很简单、很琐碎。看看别人介绍的质疑教学,学生提出的问题都很有质量,自己很羡 慕。他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我说,质疑是我国自古以来都非常推崇的一种读书方法,将质 疑引入教学就有了质疑教学。它的重要性在连篇累牍的文章中已经阐述殆尽。但是在实际的阅 读教学中却问题不少。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将学生质疑作为自己教学组织的手段,教师存有这 种想法,学生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质疑,因为他必然会排斥他认为扰乱他教学计划的问题。因 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作为质疑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 系。其次,教师必须为学生质疑创设心理安

10、全的环境。这点我相信这位老师能够做到。我之所 以说到上面两点,是因为这两点乃是质疑教学的基础。这两点做不到,所谓的质疑教学不过幌 子而已。这位老师谈到的问题,实际上是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最好 的方法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在学生提问之后,让学生评论一番请教师不要评论,因为 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时机,谁提的问题最好,为什么。学生在评论之中,就会逐渐感悟到问 题的症结。而教师需要观察这种自我评价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影响,并做好观察记录,以便做进 一步的研究。我们在一项研究该项研究成果在1999 年获得市级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中,曾经大量 汇总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从思维程度初步归纳

11、为由低到高的三种类型:直观了解型、思考理 解型和探索发现型。这对教师掌握学生质疑的现状,并引导学生质疑能力的逐步提高提供了粗 略的参照。这位教师后来建立了“运用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来进行研究。 课题产生于对教学现状的思考和对理想教学的追求。但是对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应该有所 了解,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吸收别人的优秀成果这种用于改良自己教学的吸收,和剽窃别人成 果用于发表的性质完全不同,也有利于开拓自己研究的发展空间。教师教育科研案例5对照课程标准,反思教学现实,找出方向,设法解决建立课题进行研究,其实是非常好的学习途径。他们随即建立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 生数感的实践研究。在学

12、习中,他们了解到,数感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 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 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如“今天的天气太热了, 已达35度,“第几次的开奖号码是,“买的新房子的面积是100平方,像这种把实际 问题与数联系起来, 就是一种数感。在随后的资料查询中, 他们发现, 国外对“数感”培养是 非常重视的,在美国,基础年级学生使用如beanie宝贝那样的填塞玩具来探索分类和排 序。他们通过每天观察日历的活动进一步调查表述数字的多种方法。另外利用关于气候的文件 能显著强化对天、日期、季节等的研究

13、学习, 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这些工作使他们对“数 感的含义有了基本的了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他们也找到了一些资料。那么, 这些资料上所提供的途径是否 可行?除了资料上提供的途径之外, 还有没有其他甚至更好的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操作? 这是更为重要的事情。为此, 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尝试, 这在教育科研上称为“前研 究。这种“前研究对于形成研究方案非常有效。他们正是在这种“前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方案,按照“行动研究”的规定,这个方案完全可以而且应当在研究中不断调整、不断完 善。介绍这个教师教育科研的案例,主要想说明两点,一是教师教育科研的选题完全可以在学 习中产生,对照课程标准

14、和新的教育理念,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可能发现我们需要进一步 学习和探索的内容;二是建立课题进行研究,应该是学习的重要途径。至于在研究学习中需要 注意一些什么,上面的案例中也许能得到一些启发。教师教育科研案例6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收集资料,设计方案记得是2000 年,一位青年语文老师来找我,说她准备搞课题研究,但是她对搞什么课题 还没有确定。于是我们就谈起当时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快我们就谈到语文课上的合 作学习小组的问题。在那个时候,合作小组是很时髦的其实一直到现在都很提倡。据有关 资料统计,当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使用率到达98.3%,几乎堂堂都有小组合作。而语 文课使用这种形式的

15、频率最高,一堂课中,少则1 次,多则2一3次。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 少很多问题到现在还存在。我们在一起谈了不少。我建议她将这些问题分为几个方面,整 理一下。后来她将这些问题分为六个方面,如合作小组成了“避风港”、合作小组成了优秀生 的一言堂、合作学习的内容不适合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 间短促刚宣布开始,转过身就结束了等。我们进一步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得一些思路吗?或者我们看看别的老师有没 有什么好的方法,一点一滴,都是好的。应该说,当时有不少老师已经注意到合作小组学习中 的问题了,但是有的在发牢骚,有的认为是形式主义主张取消,而真正去研究问题的很少,或 者说还

16、处于思考的阶段,零星的思考和措施还是有的,有的提出了改变座位排列,创设交流情 景,营造讨论氛围;有的提出小组成员的分工的方案;有的提出如何选定讨论的时机等等,可 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而介绍性的文字都是引自国外的资料,可谓铺天盖地,很少接触到国 内合作学习的现状。我们认为,合作学习绝对是应当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不能因为它存在这 样那样的问题就拒绝它,积极的态度是去研究它、去解决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于是我们 将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和我们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一个初步的行动方案。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到课堂 上去尝试了,其中不完善的地方也有待在课堂教学的尝试中去完善。我照理还应写下去,写这个课题在教学中实施的情况,教师在这个课题实施过程中做了哪 些事情,以及效果如何等等,但是这样写内容就很多了。我写这个案例的目的还是在于说明, 教师教育科研的选题应该把眼睛放在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