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工作总结范文.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5338400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信贷工作总结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银行信贷工作总结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银行信贷工作总结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银行信贷工作总结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银行信贷工作总结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信贷工作总结范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银行信贷工作总结范文要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员工素养是关键,特殊是需要一支高素养的信贷治理队伍。一要强化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信贷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使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信贷人员的自觉行动,从而到达防范信贷治理人员道德风险的目的。二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业务素养培训。信贷治理人员需要具备和把握多种学问,不仅要精通信贷业务,生疏贷款操作规程,还需要把握企业的财务学问等,现有的信贷人员业务素养远远不能适应业务进展的需要,应利用多种方式,对信贷人员进展业务培训并考试,防范信贷治理人员的力量差带来的风险。三要敦促信贷人员必需准时把握各项法律法规,特殊是一些与信贷资产质量亲密相关的根本法规,如商业

2、银行法、贷款通则、担保法、破产法以及民事诉讼法等。把握并运用法律武器,这是时代对信贷人员提出的迫切要求。 二是结合实际状况制定出有奖有罚、权责对等的治理机制。依据信用社的实际状况,在征得联社同意的前提下,对信用社信贷人员适时推出了三包一挂的治理机制,从利息收入中拿出适当比例作为信贷人员的收入提成,这样一来明显加大了对放贷、收贷、收息有功人员的嘉奖和表彰力度,拉大信贷人员的收入差距,提高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明确责任贷款戒备点,当信贷人员责任贷款中不良贷款超过肯定数额时,坚决从信贷岗位甚至负责人岗位上换下来,防止因个人缘由导致贷款质量的连续恶化和不良贷款的连续增加。通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预期

3、的效果,全社不良贷款比年初下降了52万元,贷款收息收回率首次到达100%,各位信贷人员年收入比一般员工高出5000元左右,可以说集体个人的双赢。 三是明确各环节、各岗位的信贷责任,防止责任悬空和不切实际的集中。每笔贷款,尤其是大额贷款,明确调查人员、二级决策机构成员、以及贷后治理人员的责任比例,既杜绝将责任集中于调查人员一身的不切实际的做法,又防止“集体清收”的形式主义现象,真正使贷款责任有着落,保证各岗位、各环节人员能恪尽职守,各负其责。非信贷岗位人员不具有信贷治理的相关业务技能,不宜作为贷款责任人。对内部职工介绍、担保、甚至本人承贷的贷款与其他贷款一视同仁,严格根据规定进展审查,清收责任应

4、也由信贷岗位人员担当。 四是对信贷人员加强合理的鼓励和标准他们的工作过程。保持信贷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熟识各种状况,并对信贷人员要供应通畅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五是对信贷人员的工作过程进展掌握,重点在于使信贷人员的工作过程标准化、有序化,完善借款合同的各项要素,使之合法合规,杜绝信贷过程中的吃、拿、卡、要等现象。培训有的放矢,除通常对信贷人员进展法律、法规宣讲外,信用社更分别针对不同的状况进展特地学习,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信贷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对农村信用社的各项治理规定的理解与认同,以及对信用社的忠诚,增加他们的信念。分类鼓励,优胜劣汰。对信贷人员的鼓励,不搞“一刀

5、切”,而是针对实际状况,制定出相应的鼓励方法,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气氛。但凡不能胜任信贷工作或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行末位淘汰制,调离信贷岗位。 六是严把贷款投向关:放贷不滥。要求信贷人员“必需将每一笔贷款投放精确”作为信贷工作的一项准则。因此,我将经营方向定位为:立足“三农”,效劳城乡,充当杠杆,实现“双赢”。一是着力推行农户小额信贷。二是着力支持农村经济构造调整。 七是严把制度执行关。在实际工作当中,严格执行“贷前调查”和“贷后回访”制度。每个季度我均对贷款户的贷款运作状况进展抽查回访一次,次次都形成纪录。通过贷后回访,使自身对全社的贷款状况了如指掌,并适时提前收回有风险贷款。 八是处理

6、好“三个关系”:一是信贷风险与资产运用的关系。信用社贷款业务的收益来自资金本钱和贷款利息的差额,因此我将处理好信用社信贷风险与资产运用的关系作为重来抓。二是贷款营销与严格治理关系。当前在加大有效信贷投入时,严格掌握新的不良贷款发生。把握好贷款投入,并用准用好信贷增量,杜绝违规发放贷款、“垒大户”的现象,堵住不良贷款发生的源头。并仔细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强化信贷监视与治理,严格贷款审批制度和操作程序,标准信贷行为。同时,要求各位信贷人员依据“三农”的特点和企业、农户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不得任意延长或缩短,真实反映贷款占用形态。三是责任追究与鼓励政策的关系。建立合理的鼓励约束机制,对造成贷款损失的应赐予惩罚,对正确决策带来良好经济效果的赐予嘉奖。有效改善在信贷治理中对信贷员只罚不奖、重罚轻奖的考核方法,调动信贷员发放、治理、收回贷款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