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等废弃物再生利用发电制肥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332500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牧业等废弃物再生利用发电制肥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农牧业等废弃物再生利用发电制肥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农牧业等废弃物再生利用发电制肥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农牧业等废弃物再生利用发电制肥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农牧业等废弃物再生利用发电制肥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牧业等废弃物再生利用发电制肥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牧业等废弃物再生利用发电制肥循环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牧业废弃物再生利用发电制肥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号:HQZF10805*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一年八月目 录第一章 总 论11.1项目概况11.2项目编制依据和范围4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62.1项目建设背景6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173.1有机肥市场分析173.2无公害蔬菜市场开发前景21第四章 项目区概况及厂址选择224.1项目区概况224.2厂址选择23第五章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55.1指导思想255.2基本原则255.3建设规模及内容265.4物料平衡27第六章 技术、设备方案、工程方案286.1沼气发电方案286.2有机肥加工方

2、案356.3果蔬种植技术方案38第七章 公用辅助工程467.1给排水467.2供电477.3场内外运输487.4通风除尘49第八章 节能节水措施508.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508.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518.3节能节水措施分析518.4项目节能效益分析54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559.1环境保护执行的依据559.2设计执行的环保标准559.3主要环保措施559.4劳动卫生与安全569.5消防59第十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6110.1项目管理6110.2劳动定员6210.3项目实施安排6210.4项目招标62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5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6513.1结论6513.2建议

3、65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农牧业废弃物再生利用发电制肥循环经济示范项目1.1.2项目性质新建1.1.3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负责人: 1.1.4项目建设地点六安市裕安区农业生态园中段1.1.5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关键技术领域、重点投资领域,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提出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接模式,从根本上降低农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保护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对资源的循环再生使用来促使污染或废弃物减量化,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本项目从生态农牧业

4、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出发,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对动物粪便及周边农牧废弃物进行综合处理再利用,合理的将养殖业与种植业紧密的结合起业,农牧并举,形成废弃物质的良性循环再利用模式,促进农牧业全面发展。1.1.5.1建设规模和内容本项目按日处理粪尿量按680吨/天计算,其中用于沼气发酵310吨/天,200吨/天干粪便直接用于加工有机肥,含水量50%湿粪便170吨/天堆肥发酵用于生产有机肥。1、有机肥加工厂项目规划占地33亩,建设生物有机肥加工车间10000平方米,其中发酵干燥车间4000m2、复混肥车间4000m2和仓库2000m2。购置有机肥加工设备,专用粪便采集运输车辆20台及其他辅助设备等,配套绿化

5、、晾晒场地、道路、给排水等辅助工程。项目建成后,年产5万吨有机无机复混肥,7万吨生物有机肥。2、沼气发电项目占地8亩,建设日处理310吨粪便污水的规模。规划建设沼气发电用房1500平方米,建设沉砂池200立方米,调节池250立方米,计量池200立方米,沼气发酵罐5000立方米,贮气罐1000立方米,沼液贮存池2000立方米,干化池800立方米,购置两台120KW沼气发电机组及其他附属设备,配套沼液输送管道3100米。3、无公害果蔬种植基地建设200亩无公害果蔬种植基地,包括基地的土地平整,建设钢架大棚200个,配套基地的灌溉设备。购置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种苗。11.5.2产品方案1、主产品(1)

6、有机肥项目建成后,年产7万吨生物有机肥,5万吨有机无机复混肥。(2)无公害果蔬项目建成后,年产无公害果蔬1000吨。2、中间产品(1)沼气发电本项目实施后,平均日产沼气3100立方米(平均产气率按每千克干物质每天产气0.25立方米),年产沼气111.6万立方米,则年发电量156.24万kwh。(2)沼液项目建成后,年产沼液9.38万吨,沼液用于主要用于无公害果蔬生物发酵调节水和液态型肥料田基,按照每亩地年消纳沼液10吨的用量,处理之后的沼液可基本解决项目区周边约9380亩果蔬基地的用肥问题。(3)沼渣项目建成后,年产沼渣5000吨,主要用于加工有机肥。1.1.5.3循环经济流程示意图该项目建设

7、从生态农牧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出发,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对周边农牧废弃物(粪便、秸秆)进行综合处理再利用,发展沼气综合利用、无公害果蔬种植循环经济为目标,即利用湿粪便和污水(310吨/天)用于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用于发电解决公司生产生活用能,沼液用于无公害果蔬种植基地,干粪便(200吨/天)、秸秆(27吨/天)、及沼气发酵后产生的沼渣用于加工有机肥;含水量50%的湿粪便(170吨/天)用于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建成后年产生物有机肥7万吨,有机无机复混肥5万吨。达到综合开发项目资源,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该项目循环经济流程如下图所示:图1-1 公司循环经济项目流程示意图1.2

8、项目编制依据和范围1.2.1项目编制依据(1)国家、安徽省、六安市及裕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5)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皖发改环资函2010471号;(6)安徽省“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7)安徽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皖政【2005】86号);(8)安徽省“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

9、划;(9)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10)六安生态市建设规划;(11)六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12)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13)六安统计年鉴2009年;(1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1.2.2项目编制范围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最初来自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的管理需求,因其适应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形势而受到各方重视。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或闭环流动的经济形式,是人类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建构的经济系统,并使

10、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去,其宗旨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循环经济要求人类在生产和消费的所有领域都能做到物尽其用,不给环境造成危害。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2.1.1国家循环经济发展背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应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粗放型经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集约型经济”再到本世纪的“循环型经济”,将循环经济从一种理念转化为国家战略和政策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总结。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

11、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以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努力建设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生态省”。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强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深化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典型地区、典型企业、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制定和发布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

12、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秸秆、农膜、禽畜粪便等循环利用。力争到2010年底建立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体制与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物最终处置量明显减少,建成大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继续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入,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建设。在适宜地区积极发展秸秆气化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

13、源,加快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实施西北地区百万户太阳灶建设工程。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2.1.2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自2004年以来,连续七年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但是,从农业发展来看,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更大、水资源分布不均现象严重、农业灾害发生更加频繁、环境污染现象更加严重。资源与环境两大瓶颈将进一

14、步制约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农业,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高效利用,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着力发展节约型农业,保护和利用好农业资源,逐步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建设节约型农业,可解决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的投入品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农业效益,实现节本增效,有力地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节约型农业,大力发展农业清洁生产,合理施肥施药,加强秸秆、沼气等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

15、,开发风、光、水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1.3农业循环经济2.1.3.1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思潮兴起的时代。20世纪70年代,循环经济的思想只是一种理念,当时人们关心的主要是对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20世纪80年代,人们认识到应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年代,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等等理念和技术的应用,逐步形成了以资源循环利用、避免废物产生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战略。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4R”为原则;以低消耗、高效率、低排放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以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