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实施手册.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5332385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实施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实施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实施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北省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实施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北省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实施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实施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实施手册.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实施手册本文由spyz8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河北省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实施手册(试行) 导言 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 是内部审计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不断增强内部 审计人员审计质量意识、 自觉地确保和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促建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 手段。制定本手册旨在为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提供规范化的操作指南。 根据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工作的需要,本手册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总则 。说明了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的依据、定义、主体、作用和意义。 指出了我省内部审计质量

2、自我评估是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审计工作全过程进行的自我检 查和评价。 第二章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的标准和内容 。指出了对照属性标准、工作标准、成 效标准和创新标准四个方面的标准,需要进行评估的具体内容。 第三章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报告 。提出了规范化的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报告格 式和必须具备的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遵循准则的能力,促进我省内部审计质量的全面提 高,依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具体准 、 则、 河北省内部审计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手册。 第二条 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

3、准则 ,按 照本实施手册的要求, 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全过程的情况, 进行阶段性的工作质量自我检验 检查和评价。 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应对内部审计机构所在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和核心管理层负 责。 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以内部审计机构自我检查为主,适当听取组织管理层、相关部 门、被审计对象的评价意见。 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一般每一至两年进行一次。 第三条 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 旨在使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持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 理念渗透到每个内部审计人员的观念和实际工作中。 第四条 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实施手册, 既是自我评估的方法, 也是审计实务的指南, 帮助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

4、为组织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增加价值服务。 第五条 内部审计质量各项具体内容的自我评估结果,描述为总体遵循、部分遵循、未 遵循三种。 内部审计质量各项具体内容自我评估结束后, 应当出具正式的 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 报告 。 第六条 开展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是 IIA(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要求,也是提高 内部审计质量的客观要求。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是实施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的基础工 作,是为全面实施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估在理念、人才和技术上的探索和准备。 第二章 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的标准和内容 第七条 属性标准方面 一、目标、权利、职责 内部审计活动的目标、 权力和职责是否在本组织的内部审计章程

5、或制度中进行明确?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是否参加由本组织领导层或董事会举行的, 与内部审计机构职责 有关的会议? 在批准的范围内,内部审计机构是否有权审计所有的工作、接触所有记录、人员和与 实施审计工作有关的部门? 二、 独立性和客观性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是否能向本组织主要负责人或董事会等权力机构报告工作, 接受 其领导? 内部审计活动是否在确定的范围,实施审计计划及报告审计结果时不受干扰? 内部审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是否列入单位年度财务预算? 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在执行业务时具有公正态度, 不参与评价自己负责的工作 (至少一 年以上)? 内部审计人员是否能够自由进行调查,并在开展活动、报告其发现

6、和建议时不受限 制? 独立性或客观性在形式上或实质上受到损害时,是否进行过报告或披露? 是否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廉洁自律? 三、熟练性与应有的职业审慎性 1、专业能力 是否拥有适应本组织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的专职审计人员,包括:会计、经济、财务、 统计、电子数据处理、工程、税务、法律等? 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 业务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和其他能力? 内部审计人员是否熟悉本组织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 2、应有的职业审慎性 当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完成任务的能力或经验时,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是否拒绝开展此 项业务或向他人寻求充分的建议或帮助? 开展审计业务时,内部审计人

7、员是否考虑可能影响目标、运营或资源的重大风险,并 采取措施加以规避? 开展咨询业务时,内部审计人员是否考虑咨询结果的性质、时间选择与报告,咨询目 标实现的复杂性和咨询成本? 内部审计人员是否遵循了不绝对承诺的原则 (不绝对承诺所有审计结果都正确, 不绝 对承诺所有问题都发现并查出)? 3、继续职业发展 每位审计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经过培训是否取得了相应的证书? 内部审计人员参与专业协会研讨等活动的情况 四、质量保证与改进程序 1 、保证程序,评估质量 日常工作中是否有对内部审计活动开展情况的持续检查? 是否通过自我评估,对内部审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保证自我评估结果

8、的真实 性? 2、报告程序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是否能将自我评估结果向本组织主要负责人或董事会等权力机 构报告?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是否能将本手册所指的外部评估结果向本组织主要负责人或董 事会等权力机构报告? 3、执行政策 遵守法律、法规、政策或行业标准的情况 4、工作改进 对不完全符合评估标准或内部审计人员不完全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是否进行了 报告或披露? 同类问题是否逐年减少并有所改进? 第八条 工作标准方面 一、审计准则执行 1、管理内部审计活动 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实行有效的分级管理制度? 是否制定书面的政策和程序指导内部审计活动? 政策和程序的内容是否与内部审计活动的规模、结构及工作的复

9、杂性相适应? 人员配置计划和财务预算是否根据审计工作日程安排、 管理活动、 教育和培训需求及 审计研究和发展的情况来确定? 是否为每一层次的内部审计人员制订书面的岗位说明? 是否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后续教育的机会? 是否每年对每个内部审计人员的业绩进行鉴定? 是否向内部审计人员提供业绩和专业发展方面的咨询建议? 是否与提供确认与咨询服务的其他内外人员共享内部审计工作信息, 相互协调, 以确 保工作的全面性,减少重复工作? 是否经常评估内外部审计人员之间的工作协调情况?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是否定期就内部审计活动的目的、 权力和职责及审计计划的实施情 况向领导层报告? 报告内容是否包括重大风险、重要

10、审计发现、控制事项、及其他领导层需要和要求的事 项 管理层是否对重大的审计发现和建议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 2、审计工作性质 是否采取系统化、 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 控制和治理体系的充分性和有 效性? 如机构尚未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内部审计部门是否提请管理层注意这种状况, 并提出 建立风险管理过程的相关建议? 是否建立了恰当的标准对控制进行评价? 是否在风险评价结果的基础上, 评价包含机构治理、 运营及信息系统等内容的控制程 序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价内容是否包括财务与运营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 评价内容是否包括运营的效率与效果? 评价内容是否包括资产的维护情况? 评价内容是否包括对法

11、律、法规与合同的遵守情况? 通过开展的审计工作和收集的其他评价信息是否发现了控制盲点或薄弱环节? 是否已对控制盲点和薄弱环节进行了纠正或改进? 3、审计业务计划 是否根据风险制定适当的内部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否包括审计目标、审计顺序、审计资源和后续审计?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是否考虑了被审计对象的相关业务和管理风险? 审计计划是否符合内部审计工作重点,是否包括审计范围、审计目标、具体工作安排 及审计的资源配置? 审计计划是考虑审计对象覆盖面? 审计计划是否经过领导层审批? 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 审计目标是否涵盖审计活动的风险、控制及治理过程? 审计业务工作目标是否反映风险

12、评估的结果? 审计业务范围是否包括被审计对象的所有重要领域? 审计业务资源的分配是否依据每项审计工作的性质和复杂程度来确定? 4、开展审计业务 是否收集与审计目标和工作范围相关事项的所有信息? 收集的信息是否有助于为审计发现和建议提供依据? 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在客观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得出审计结论和审计结果? 内部审计人员是否记录相关信息以支持审计结论? 是否建立接触审计记录的控制制度? 是否建立相应的审计监督程序? 监督过程是否包括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5、报告审计结果 是否及时报告审计结果? 审计报告是否包括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引用的政策法规、适用的审计结论、审计建 议等内容? 审计报告是否准确

13、、客观、清楚、完整、及时? 审计报告是否富有建设性,是否能为审计对象和机构提供帮助? 6 、检测进程 审计报告内容是否有遗漏或重大错误? 若审计报告出现差错是否及时进行修正? 审计报告发布的对象是否适当? 是否建立后续审计过程,以监督、保证管理行为的有效落实? 对审计结果处理情况是否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 二、审计制度建立 内部审计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 内部审计机构工作职责的明确情况 内部审计机构工作权限的明确情况 内部审计机构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明确情况 审计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情况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情况(单独设立、与监察等部门合署、挂靠其他部门、未设立) 内部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及监督管理办法的制定情

14、况 三、审计工作流程 1、审计项目计划 是否按照内审工作计划确定审计项目? 是否根据审计任务,确定对象、范围、内容、方式、方法、重点、审计期限和实施时 间? 是否成立内审组,确定内审组组长(必要时可确定副组长)和主审人,选定内审组成 员? 是否根据需要将内审组分成若干项目小组, 每个小组必须由 2 人以上组成, 并确定项 目小组长? 收集的资料是否包括: 有关法规政策文件和规章制度、 上级的工作安排和下发的相关 文件、以前年度有关被审计对象的内审结论、处理决定和整改情况等有关材料、外部审计监 督部门出具的有关被审计对象的检查结论、 处理决定和执行情况以及群众举报、 反映情况的 材料等? 2、审

15、计方案 是否根据审计任务拟定具体的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是否包括立项依据和目的、审计对象、审计期限、审计范围和内容、审计的 要求和依据、现场检查的起止时间、内审组成员及分工、实施步骤、审计方法、时间安排及 其他注意事项? 审计方案是否经过批准? 3、审前调查准备 是否组织审计人员学习相关审计方案并明确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 审计前是否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经营活动、 内控制度、 财务状况及其他相关事项? 4 、审计通知 是否编制和发送审计通知书? 审计通知书的内容是否包括立项依据和审计对象、现场检查的起止时间、审计期限、 审计范围及内容、内审组组长主审人及成员名单、被审计对象应予配合的事项及要求等内 容? 是否在确定的日期进点审计? 5、现场检查 是否召开进点会谈会, 说明本次审计目的、 内容、 主要安排, 并介绍内审组成员? 是否根据审计内容,确定需调阅的各项业务文件、履行职责所形成的文字材料、各种 会议记录以及原始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 是否按照规范的操作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