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5329246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尾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汕尾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汕尾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汕尾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汕尾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汕尾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尾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汕尾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 目 录一、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 1 -(一)“十三五”发展现状- 1 -(二)“十四五”面临的发展形势- 6 -二、总体要求- 8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9 -(三)发展定位- 10 -(四)发展目标- 12 -三、产业发展重点- 14 -(一)做大做强战略性主导产业- 15 -1.电子信息产业- 15 -2.新能源汽车产业- 17 -3.绿色石化产业- 18 -4.电力能源产业- 19 -(二)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21 -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21 -2.海洋工程及装备制造产业- 23 -3.生物医药产业- 25 -4.新材

2、料产业- 26 -(三)巩固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27 -1.现代农业与食品加工产业- 27 -2.纺织服装产业- 28 -3.金银珠宝首饰与美妆产业- 29 -四、主要任务- 31 -(一)统筹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31 -1.全力做大做强汕尾高新区红草片区“一核”- 32 -2.打造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和陆丰海工装备基地“两翼”- 32 -3.构建南部、中部和北部三个制造业发展带- 34 -(二)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 37 -1.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 37 -2.培育战略性产业集群- 37 -3.壮大制造企业集群- 38 -(三)加快

3、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38 -1.切实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9 -2.构建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 39 -3.促进大湾区及全球科技成果加速在汕尾转移转化- 40 -(四)促进产业链现代化,打造融入“双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41 -1.建立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 41 -2.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42 -3.加强精准招商完善制造业产业链- 42 -(五)加强标准、质量和品牌建设,建设质量强市- 43 -1.建立健全汕尾制造标准体系- 43 -2.提升汕尾制造质量- 44 -3.打造汕尾质量品牌- 44 -4.加强质量基础能力建设- 45 -(六)建立健全高

4、效服务机制,全面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 45 -1.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46 -2.完善便企服务机制- 46 -3.增强要素供给支持保障- 47 -五、保障措施- 48 -(一)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48 -(二)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49 -(三)建设新型产业集群治理机制- 50 -(四)加强监测评估和督查考核- 50 -附件1:“十四五”时期汕尾市制造业总体空间布局图- 51 -附件2:汕尾各产业集群创新资源、重大平台载体和重点企业清单- 51 -附件3:汕尾市制造业“十四五”重点项目表(见EXCEL表)- 5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

5、调,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深入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汕尾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发展的基础在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在制造业,发展的出路也在制造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制造强市建设,对提升汕尾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奋进崛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思路、目标和重点,根据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号)、汕尾市

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制造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一)“十三五”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局面,汕尾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实施“项目双进”行动,全面开展新一轮大招商行动,加快做大制造业规模,深入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化,制造业保持稳中有升发展势头,集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产业规模稳步扩张。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211.17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2%。“5+N”产业集群建设全面推进,汽车制造、电子

7、信息、电力能源、海工装备、服装珠宝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稳固,占全市工业产值五年来保持在60%以上,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海洋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十四五”时期我市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产业高端化发展取得重要进展,2020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5.58亿元和88.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1.1%和41.8%,分别比2015年提高10.9个和16.8个百分点。工业八大主要行业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占

8、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比2015年提升3.6个、6.7个、1.7个、7.1个百分点。龙头企业实力提升。“十三五”以来,我市一批龙头企业不断优化生产布局,实力加快提升。成功引入比亚迪落户陆河工业园和汕尾高新区红草片区,比亚迪陆河汽车试验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及消费类电子配件等项目等相继开工建设或投产,比亚迪集团产值近百亿,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信利集团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拥有全系列显示技术的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产值超200亿,成为汕尾唯一进入广东民营企业百强名单的企业。明阳、天贸、宝丽华、中广核、红海湾电厂等龙头企业对全市工业发展的支撑力不断增强。截至2020年底,全市产值超百亿元

9、企业1家。创新活力有所增强。2020年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0.5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9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增至123家,建设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中心15家、新型研发机构9家(省级4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5年的0.43件增至2020年的1.88件。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2020年全市累计光纤接入用户达到63.23万户,光纤入户率为105.2%。百兆光纤接入用户累计达到57.84万户,百兆光纤用户占比达到91.5%;5G产业快速发展,累计建成5G基站2011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5G+工业互联网”应用、“5G+智慧园区”、“明珠数谷”大数据

10、产业园等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十三五”以来,汕尾市以“万亩千亿”产业发展平台为载体,打造高能级产业发展平台。汕尾高新区申报国家高新区取得新进展,陆河高新区成功获批省级高新区。海丰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及汕尾新区产业集聚地实现扩区,海丰梅陇首饰产业环保集聚区和星都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纳入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统计管理;陆丰临港工业园区完成征地面积3800亩,拟申报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截至2020年底全市产业园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95.4亿元,入园项目217个,投产77个,产值达730亿元。工业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以汕尾高新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陆河产业转移工业园、陆丰临港产业园、海丰产业转

11、移工业园为依托,形成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精密技术装备制造五大产业发展平台,制造业集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已形成电子信息、电力能源、新能源汽车制造、纺织服装、工艺品加工等5个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我市制造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仍处于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相对不发达阶段,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制造业基础较为薄弱。制造业规模偏小,增加值仅占全省总量的0.64%。最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202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24亿元,仅占全省的0.58%。制造业缺少大企业大项目支撑,产值超百亿的企业仅有1家。2020年

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四上”企业分别仅有249家、765家,均为全省最少。与此同时,产业发展层次偏低,整体处于价值链低端环节,竞争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链相对脆弱。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关键元器件、核心零部件等本地配套能力较弱,上下游企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不健全。如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以组装新能源大巴和零部件生产为主,还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三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仅有1所大专院校,新建的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开始招生,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仅49家,占全省比重不到0.1%,缺乏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科技创新能力弱,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不够。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还没有1家上市

13、公司。目前还没有国家“珠江人才计划”和“广东特支计划”领军人才,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四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仍显滞后。金银珠宝首饰与美妆、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但企业多为“前店后厂”“三来一补”的作坊式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偏小,缺乏设计、研发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同质化竞争严重,整体处于价值链低端,抵抗风险能力较差,亟需加快转型升级。五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和要素配置还有优化提升空间。营商环境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深圳相比,仍存在巨大落差。部分产业园区仍存在园区基本功能不够完善、生活配套不足等问题,总体看制造业发展仍存在用地紧张、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

14、贵”、人才紧缺等问题。(二)“十四五”面临的发展形势1.发展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酝酿,为汕尾制造业加快发展壮大带来新机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蓬勃兴起,特别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兴起,正加快重塑制造业产业组织模式和企业形态,催生出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加速推动全省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转型,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为汕尾制造业弯道超车、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供了新机遇。“双区驱动”、“双城联动”为汕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15、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珠海横琴、深圳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将有力推动全省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推动广东制造业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加速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充分流动,有利于汕尾承接“双区”要素资源溢出。广深“双城联动”,两大都市圈加快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共建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联手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为汕尾承接“双城”制造业外溢转移、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快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带来了重大机遇。多项政策叠加和制度红利持续释放,将为汕尾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和省对革命老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广东贯彻落实“1+1+9”工作部署,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赋予我市建设东翼沿海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功能定位,继续安排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汕尾,为我市用好用活各级支持政策,善用经济特区和先行示范区建在家门口的区位优势,集聚整合各类要素资源,推动制造业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委市政府谋变破局,为汕尾制造业奋进崛起增添新动力。为加快改变汕尾发展落后现状,市委市政府正视差距、谋新谋变,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提出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产业政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