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致青春》 臧利敏诗歌中的“青春之痛”.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532445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朗诵《致青春》 臧利敏诗歌中的“青春之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歌朗诵《致青春》 臧利敏诗歌中的“青春之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诗歌朗诵《致青春》 臧利敏诗歌中的“青春之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诗歌朗诵《致青春》 臧利敏诗歌中的“青春之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诗歌朗诵《致青春》 臧利敏诗歌中的“青春之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朗诵《致青春》 臧利敏诗歌中的“青春之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朗诵《致青春》 臧利敏诗歌中的“青春之痛”.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最好的资料给最好的自己!诗歌朗诵致青春 臧利敏诗歌中的“青春之痛”时间:20XX年X月X日诗歌朗诵致青春 臧利敏诗歌中的“青春之痛” 时间:2021-07-17 成长于鲁西大地的女诗人臧利敏目前已有三部诗集问世,其中岁月如风为诗文集,想飞和我不知道风的方向则是纯粹的诗集。三部诗集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诗歌线索青春主题。在对青春主题的抒写中,臧利敏最善于表现的则是“青春之痛”。臧利敏诗歌中的“青春之痛”,既有对“青春之梦”的回味,又有对“成长之痛”的咀嚼。诗集我不知道风的方向对“青春之痛”的抒写最为深刻和典型,那种“所有的痛都喊不出”的感觉,既是诗人臧利敏所独有的生命体验,又具有

2、相当广泛的代表意义,真实地表现了特定阶段复杂的生命况味。 青春之梦 每个人都有一个青春梦,而诗人的青春梦往往编织得更为绚丽。惟其编织得绚丽,当它破碎之时留给人的创伤也格外深重。诗人臧利敏诗歌中的“青春之痛”首先源于其青春之梦的破碎。梦的破碎在女诗人的内心深处留下了难以平复的创伤,从潜意识的视角看,尽管多年来臧利敏历经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但她并未真正走出那个破碎的青春之梦,其结果是一个诗人在青春梦的废墟上茁壮成长。“十八岁/那美丽的一瞬/世界无法忘记”(读吴静涵油画)写的是杏花,其实也是写青春之美。“女孩 回想起你春天般的美丽/我的心能停止歌唱/却永远无法停止/痛楚的燃烧”(女孩 春天的火焰)至今

3、回忆起火焰般燃烧的青春,心中依然有无法停止的痛楚。“着盛装的红裙 含泪问你/还有没有勇气/以似曾相识的美丽/去走向那条/似曾相识的路”1(P153)写的是一条红裙子,受伤的却是穿红裙子的少女。“幻想中排演了多少次的故事/变成了今生不再拥有的渴盼/含泪,我终于明白/有些东西 走了便不会再来”(再相逢)则是写无法重演的青春故事。“当你离去/我隔着青春的河岸凝望你/不能为我遮风挡雨/无助的时刻/就让目光/在你的肩头/靠一靠”2(P25)。写的是朋友离开后,青春无处安放的目光。“呼唤所有的过往/在风中寻找最初的谜底”(青春)写的是无法找到的青春的“谜底”。上述引用的诗句均出自女诗人初握诗笔的创作阶段,

4、这些拙朴无华的诗句隐约描述出一个美好而破碎的青春梦,尽管梦的“谜底”诗人自己也难以寻觅,但那个青春梦却构成了诗人内心深处的青春“情结”3(P344)。“情结”一经形成,就在感情上心理上凝成一种内驱力:这种力量是强大而热烈的、持久而深沉的,用之于创作,是一种难以消磨的内在动力。臧利敏后来的许多诗句和意境都与最初的“谜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春之梦”也就成为解开诗人心结的一把钥匙。 女诗人席慕容在青春之一中写道:“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著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4(P23)。同席慕容一样,臧利敏对那本仓促的青春之书,也是一读再读。出版于2021

5、年的诗集我不知道风的方向依稀可见诗人的青春之梦。十年之后的诗人依然相信“爱情/必定藏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必定藏在时光的某个角落”;十多年之后的诗人依然有一双犀利的眼睛:“黑暗中/我看见雪片一样的爱情/在空中飞舞”;数十年之后的诗人依然佩戴着青春的翅膀,因为她依旧想飞在春天的梦里。如风的岁月驱赶着诗人步入成人世界,而诗人则把自己心中的青春之梦外化为“初夏”或“野草”。诗人一再讴歌初夏:“它是成长 是爱情/那么茂盛地绿在我的心中/所有成长的 新鲜的 激情的/生命和生活 那么恣肆和葱茏的/都是我的初夏”(再一次写道初夏)。诗人对野草感慨万分:“那么蓬勃的生命/那么不顾一切地生长/那么无知无觉地生长/那么

6、鲜亮的生命的绿啊/就像一场无法遏制的爱情”(我遇见的野草)。偶尔和瞬间这两首诗,一首写春天的白日梦,一首写童话里的灰姑娘,在日常生活的某一“瞬间”,诗人“偶尔”又走进了青春的梦里。如果说青春与衰老抗争而获得生命,那么诗人在与世俗搏斗中获得艺术的青春。或许,在青春梦里,诗人才能找到想飞的感觉;或许,在青春梦里,诗人才能洞察现实的荒诞;哪怕青春之梦已经破碎,在青春的疼痛中,诗人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成长之痛 青春,作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成长是其重要内容。“成长之痛”一方面是由于“不成熟”造成的,属于为生命的青涩和无知而付出的代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过度“成熟”而造成的,属于为生命的衰退和

7、习气的沾染而生出的苦恼,因为过度的“成熟”恰恰走向了青春的反面。尼采有一句名言:“我们承受青春,如同承受一场重病。”这句话深刻地揭示出青春成长的艰难,抒发出尼采内心的“成长之痛”。臧利敏诗集我不知道风的方向中的“成长之痛”具有丰富的心理内涵,对各种泪水和诸般疼痛的尽情抒写,为其诗歌增加了思想深度和情感力度。 有时候,青春成长显得如此漫长;有时候,青春成长又来得太快,仿佛一夜花开,令人措手不及,挽留不得。而那种青春成长的痕迹,往往又被风雨遮掩,回望青春之时,也就有了往事如烟般的迷惘与朦胧。你是不是有过绝望的泪水这首诗写一个孤单的“傻孩子”,一无所知也一无所有,拥有的只是绝望的泪水。诗中的这个“傻

8、孩子”就是“灰姑娘”,就是“丑小鸭”,是一个年少无知的青涩的生命在哭泣,这首诗写出了青春生命的尴尬状态,颇具普遍性。泪水是什么颜色的这首诗属于哭过之后的人,在对泪水的观察和总结中却突然发现了泪水的意义,甚至发现了泪水的审美价值,可谓成长路上痛哭后的破涕为笑。在风中哭泣的孩子这首诗中,诗人写道:“站在风中哭泣的孩子/你的泪水/为什么和我的/一样多/你可以对着这个世界/大声地哭喊/我却不能”5(P104)。这首诗告诉读者,诗人已经长大成人,眼泪和孩子一样多,却不能像孩子那样尽情地哭喊,这是“成熟”后的无奈。一个人成熟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接受疼痛的过程,对此,诗人臧利敏早有颖悟。“疼痛是必须

9、的/在刀刃上行走/你却不能呼喊没有疼痛还叫什么爱/没有绝望还叫什么爱”(美人鱼)。女诗人在这首诗中与“美人鱼”对话,交流的是“在刀刃上走”却“不能呼喊”的青春之痛,是疼痛而绝望的爱的体验和信念。这样的诗句仿佛从刀口流出,那种残酷的美丽,令人心疼。除了向安徒生笔下的美人鱼倾诉内心的疼痛,在现实世界里,谁能真正进入女诗人疼痛的内心?于是,臧利敏在属于自己的诗歌后花园里,让各种疼痛从内心的深泉喷涌而出请求、所有的灯光都看着我、雕刻、这疼痛、辨认等诗歌对疼痛的抒写可谓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臧利敏诗歌中的“成长之痛”如此丰富而透彻!其中既有对青涩时代的痛苦描述,又有成熟时代对失去青春的无限感慨和对青春往事

10、执著的捍卫。在抒写青春的道路上,“痛并成长着”,似乎是臧利敏的一种诗歌创作姿态。在一枚钉子中她写道:“一枚钉子/年久日深/锈蚀在墙壁里/一枚钉子/难以忘怀/刻骨的疼痛”。诗歌中那种女性生命滴血自剖的内心告白,在提醒每一个读者或论者:欣赏臧利敏诗歌的同时,千万不可忽略女诗人丰富的内心之痛。 当然,如果诗歌仅仅停留在“青春之痛”层面上,应该说还远远未臻艺术的高级境界;能够把“青春之痛”升华为人生之痛与命运之思,才是诗歌的成功。在我不知道风的方向这本诗集中,一个人被抛到世界上、旷野、黑夜、上帝有事业仁慈、上帝必要补偿你什么、我是其中的一个、我与我的命运终于和解等诗歌,在对“青春之痛”的抒写中,大都超

11、越了“青春之痛”,上升到更高的诗歌境界,限于文章篇幅,不再具体论述。 人论的作者卡西尔有言:“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索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存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6(P8)臧利敏把青春之梦的破碎与成长之痛的思考,上升为生命的存在之思,从而超越了个体生命的一己之痛。这位女诗人在寂寞的写作中,让青春“丰富的痛苦”抵达当代人的灵魂深处,敦促人们对青春、生命、死亡及信仰做出有深度的思考,其诗歌意义大抵就在于此吧! 参考文献: 1臧利敏.岁月如风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2臧利敏.想飞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21. 3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4席慕容.七里香C.台北:大地出版社,1981. 5臧利敏.我不知道风的方向C.济南:黄河出版社,2021. 6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致自己的励志语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所谓的成功,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浪花,从不伴随躲在避风港的小表演,而始终追赶着拼搏向前的巨轮。天道酬勤,加油,加油,再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