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研究22.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5323924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研究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研究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研究2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研究2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研究2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研究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研究2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研究摘 要: “三农”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要彻底解决当前我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必须改变过去“授人以鱼”的单一济贫政策,而要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入手,“授人以渔”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以技术促进生产,以科学引导生活,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文章在概述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以此提出改进和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对策及措施中国是农业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

2、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越开越大。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和政策疏导,中国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无法转化为有效的人力资源,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十二五规划”继续把“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努力把握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发现并解决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一、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原因1、乡村人口逐年减少,就业水平依然偏低近年来,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年减少。从中国农

3、村统计年鉴2010得知,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94年为72%,2009年下降到53.4%。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到城市发展,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合理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农民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水平。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就业条件的不断改善,乡村人口就业率逐年攀升,截至2009年,乡村人口就业率达到65.8%,为历史最高水平。显然,在国家宽松的就业政策激励下,乡村人口就业积极性逐渐提高。但是65.8%的就业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而且2005年以来就业率增长逐年放缓,如果沿用现有政策将无法有效地进一步提

4、高就业率。2、农民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农民受教育水平是衡量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准,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整体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但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可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比例为83.29%,构成农民群体文化程度的主体,高中文化水平比例为11.4%,中专及以上文化水平比例为4. 97%,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知识型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增加,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经过专业培训之后可以填补一部分知识型劳动力的空缺。然而,中国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比例为16.71%,处于较低水平,如果

5、不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一局面,势必会造成转型期间知识型工人供给不足。 3、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大力发展城乡经济,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从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可知,截至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已达5153.2元,显示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据统计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0 ,这意味着农民要把近一半的收入用于食物支出,用于教育、文化、娱乐等项目的支出比例偏低,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较低的收入使一部分农民无法通过再教育提高文化水平,一些相对富裕的农民也因为农村相应基础设施的缺乏而

6、无法及时接受再教育。尽管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但是仍无法缓解其落后的状况。4、农村依然存在大量未转移劳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中西部的劳动力。由于沿海地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相对优厚的工资待遇,很多农民选择背井离乡,一些不需要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妇女也会到沿海地区工作。一些地区农村劳动力存在过度转移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过量。据农业部统计,我国农业实际需要劳动力总量为1.5亿。 目前,我国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4亿人,但农村富余劳动力仍有1亿多人。由于中国现有的经济体制问题,比如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户籍制度不合理等,致使很多农村剩

7、余劳动力无法转为有效的人力资源。二、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对策与建议(一)构建学习型农村,完善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体系挖掘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必须改革和完善农村现有的教育体制,建立一个有农村特色的教育体系。1、继续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它在提高农民素质、对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当前,要继续深化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教育经费的资金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制度。要针对落后和贫困地区的农村,进一步加大

8、教育投资,改变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状况。在确保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农村教育的水平和质量。2、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一代职业农民。适当适时分流,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满足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当前,要注重改革、完善、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是办学模式与教学管理制度。在进一步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观念,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发展思路的根本转变,深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突出学员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要把培训与市场对接、与就业紧密结合,围绕农业产业,主要培训农民的科技增收能力、市场经营能力、

9、专业化生产能力。要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新增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着眼于培育新一代职业农民。3、进一步抓好农村成人教育,培养新型农民,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一是立足农村,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 要积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重点抓好农业技术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营销管理、种养能手和能工巧匠、乡村医务人才等五类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村创业带头人作用。把农村实用人才“干给群众看”和“带领群众干”有机结合起来。在农村实用人才中广泛开展“传技术、带民富、比贡献”活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二是放眼城乡,大力增强农民工转岗就业能力。一方面,要着

10、力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政府应根据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就业意愿和市场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各种短期、长期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提高农民工在劳务市场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着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从现实情况来看,农村劳动力输出地要结合当地特点和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劳务输出品牌。(二)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优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就业市场不断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的就业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对于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搭建农村人力资源的流动平台。合理配置农村人力资源,实现各

11、种资源的有效使用,是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一要健全统一规范灵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要进一步加快农村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拓宽人才市场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市场规范化运作,为人才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二要大力推进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不断改进信息的统计和发布方法,加强信息的分析预测,增强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才市场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开展网上招聘应聘、人才推荐、远程面试等活动,培育和发展网上人才市场。2、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优化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空间。统筹推进“三化”核心是坚持以工促农、

12、以城带乡。一要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统筹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落脚点”是“县域工业化”要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培育县域支柱产业,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二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发挥城镇化在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鼓励小城镇发展特色产业,使特色产业成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力量。要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要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城乡就业的拉动作用。三要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农业薄弱环节,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就业结构,创新农业经营制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业现代化对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支撑作用。(三)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供有利于

1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当前,要抓紧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为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1、健全管理工作机制。政府应把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育、开发和利用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明确各乡镇政府为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专门管理机构,业务职能部门为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业务培训机构。各级财政、农业、科技、教育、林业等部门要通力合作, 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给予适当倾斜。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为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开展科技开发、科技推广、科技承包等提供政策保障,积极扶持帮助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生产经营和创业活动。2、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农村

14、人力资源开发,必须改变由二元体制所形成的城乡分离的各种制度。要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公共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这是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当前针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应坚持广覆盖、促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尽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真正把社会保险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3、健全资金投入机制。

15、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和长期发展计划,从政策上和行政手段及经费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在“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应逐步家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财政投入,逐步理顺各级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事权、财权关系,实现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的制度化、常态化。要设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给乡镇政府和关业务职能部门做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经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此外,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投入,逐步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4、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政府等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如

16、增加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加强农业科研工作,鼓励农业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加大农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积极扶持高效益项目的开发。同时,要注重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科技致富的典范。 政府应通过网络、媒体、通讯等各种媒介加大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业能手等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农村创业带头人的先进事迹,表彰他们做出的突出成绩,使农民充分认识到参加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自身素质。通过典型引路实现角色的转换,做到树立一个典型,带动一方农民, 搞活一片经济。三、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 1、加强基础教育 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及职业技术培训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增加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 首先,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政府应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严格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并通过引导使农民自觉地拥有基础教育的意识。 其次,对农民进行终身的职业技术教育及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