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5322054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二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二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二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二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其次部分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956年,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但是,在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在生产资料全部制问题上又搞升级和过渡,在全国范围内搞人民公社化。特殊是1966年起先的文化大革命,错误的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小生产还会每日每时地大批地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因而产生一系列左的政策,个体工商业者被取缔。到1978年,全国个体工商业者只剩14万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私营企业,在1956年以后基本上被歼灭,形成了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单一全部制结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2、会后,复原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途,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个体、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适应我国生产力的状况,在我国逐步复原和发展起来,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结构。(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江泽民同志在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依据我国国情,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建国起先特殊是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来说,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

3、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变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气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安排为主体的多种安排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有;坚持

4、和完善对外开放,主动参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旺盛成果。(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有,这是必需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支持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3、激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为基础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一种方式。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市场、市场主体、市场

5、客体。(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基础机制市场经济规律不同于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主要是指市场要素之间相互制约作用的关系,如供求、价格、竞争之间的联系和作用。而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市场运行中各要素间内在的普遍的联系,或者说是市场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市场经济规律是通过市场机制外在地表现出来。包括: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四大正式做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近三十年。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中必需利用市场关系,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其次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二大召

6、开之前。提出了“安排经济为主,市场调整为辅”的方针。第三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召开到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前。接着贯彻“安排经济为主、市场调整为辅”的原则。第四阶段:从党的十三大召开到1992年邓小平重要的南方讲话。十三大报告阐明白社会主义经济中安排与市场的关系,分析了市场经济主体和市场体系的构建,接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特征及框架含义:市场经济是社会配置经济资源(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学问、信息)的一种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

7、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依据这一理论,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行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特征:1、产权(权利束)的确定性。2、市场参加主体的同等性。3、经济活动的竞争性。4.经济行为的法制性。5、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制度框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1、自主的市场经济主体。2、完善的市场体系。3、由市场竞争与供求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外部条件:1、政府职能的转变。2、完备的市场法律法规。3、完善的收入安排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三、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全部制关系(一)全部制、全部权与产权的关系全部制:全部制是一个社会或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是指占统治(主导)地位的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在现代社会,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力以外全部要素,如土地、资本等。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的最基本分类是公共占有和私人占有两种。所以,生产资料以公共占有为主的社会是公有制社会,如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反之,生产资料以私人占有为主的社会是私有制社会,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全部权:是人们财产占有关系的法律体现。与全部制的生产资料占有不同,全部权是对财产的占有关系的法律化。产权:这种由法律意义全部权派生出来的财产权利

9、叫产权,包括运用权、转让权和收益权(又称索取权,是从财产运用、财产转让中获得收益的权利。)(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部制结构的确立我国的全部制结构,在发展的过程中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没有完全搞清晰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缺乏科学相识,实行了一些超越阶段的错误政策,从而使全部制结构严峻单一化,脱离了生产力的实际状况,严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我国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全部制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究,突破了社会主义只能实行单一公有制的框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三)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

10、济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社会主义条件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全部制形式。必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其次,公有制经济驾驭国家的经济命脉,第三,公有制经济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稳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第四,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四)激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作用:(1)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2)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综合国力。(3)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4)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5)有利于经营人才的成长。四、社会主义市场经

11、济中的企业制度(一)企业及其市场主体地位企业是指独立从事市场活动的经济单位,是发起、实施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活动的实际担当者。(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第一,第一阶段: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19781984) 其次,其次阶段:实行两权分别阶段(19851993) 第三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阶段(1994起先)(三)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又称现代公司制度,是一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在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决策结构、责权利结构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有着肯定规则的企业制度。(四)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五、社会主义市场

12、经济的市场体系(一)市场的含义与功能市场是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或接触点。市场可以分为有形的市场和无形的市场。(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详细说,是商品市场(消费品及服务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亲密联系的有机体系。(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规则市场规则是指以法律契约、公约形式确定下来的市场参加者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主要包括:市场进出规则、市场行为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

13、化大生产的需求2、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是协调社会各方面经济利益的须要3、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根本目标的须要。4、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须要5、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须要(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详细如下:一是总量平衡。二是结构优化。三是资源节约。四是生态良好。五是民生改善。(三)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方式和手段方式:1、政府间接调控经济的方式2、政府间接调控市场的作用过程。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思想工作手段。经济手段:是国家或经济组织通过运用经济杠杆,调整不同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引导和调整经济运行的一种调控方式。法律手段:是爱护和制裁两方面的作

14、用。思想工作手段:通过教化和宣扬,使人们的思想觉悟接近和达到预期要求的一种方式。行政手段: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措施并依据行政方式调控社会经济的方式。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安排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安排制度以按劳安排为主体、多种安排方式并存的安排制度。(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安排按劳安排:就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劳动者为社会供应劳动,社会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依据劳动者供应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安排个人收入,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原则。(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生产要素安排所谓按生产要素安排是指生产要素全部者凭借要素全部权,从生产要素运用者那里获得酬

15、劳的经济行为。它包括三层含义:(1)参加安排的主体是要素全部者,依据是要素全部权;(2)安排的客体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作用创建出来的价值;(3)安排的衡量标准,这涉及到按生产要素的质量、数量还是贡献大小进行安排。因此,按生产要素安排的内在依据是生产要素的全部权,其干脆表现和标准是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生产要素贡献的大小。(四)收入安排中的效率和公允公允:公允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须要。公允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允。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允的观念是不同的。 效率: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人类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效率问题,人作为才智动物,其

16、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允,初次安排注意效率,再安排注意公允。十四大报告提出“兼顾效率公允”;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心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确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允”的安排原则?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心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确定都坚持了这个说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注意社会公允”;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意社会公允”。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安排和再安排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允的关系,再安排更加注意公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安排中的比重,提高劳动酬劳在初次安排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