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材-—最新2016-2017学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收藏版教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31092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教材-—最新2016-2017学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收藏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教案.教材-—最新2016-2017学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收藏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教案.教材-—最新2016-2017学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收藏版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教案.教材-—最新2016-2017学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收藏版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教案.教材-—最新2016-2017学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收藏版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教材-—最新2016-2017学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收藏版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教材-—最新2016-2017学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收藏版教案.doc(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授课班级: 四 (1)班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2016年9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县城小学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

2、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4

3、.第四单元“运算律”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加法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掌握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感受

4、简单的随机事件、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三、教学目标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2.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

5、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3.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4.经历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并能将其应用于简便计算之中。体验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能力。5.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

6、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6.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7.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8.初步感受到事件的发生随机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学重点: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

7、有数学。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五、课时进度安排: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19、19、2一、认识更大的数9课时29、59、9一、认识更大的数39、129、16二、

8、线与角9课时49、199、23二、线与角w w w .x k b 1.c o m59、269、30三、乘法7课时610、110、7国庆节710、1010、14三、乘法、整理与复习(一)3课时810、1710、21四、运算律8课时910、2410、28期中复习41010、3111、6期中考试31111、711、11五、方向与位置4课时1211、1411、18六、除法9课时1311、2111、25六、除法1411、2812、2六、除法1512、512、9七、生活中的负数3课时1612、1212、16整理与复习(二)3课时1712、1912、23八、可能性3课时1812、2612、30总复习4课时1

9、91、21、5期末总复习4201、61、7、8期末考试3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第一节 数一数教学目标: 1.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 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 2. 说一说10张

10、、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 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 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

11、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元? 1. 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2. 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活动三:练习活动 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较大数的认识,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所以,这一活动应

12、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 第2、3、4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 第5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4. 第5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活动四:实践作业 1. 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 2. 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

1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 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教学反思:。 第二节 人口普查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重、难点: 1.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2.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若干、学生课前收集的大数 活动过程: 活动一:读、写更大的数。 1.学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 (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 (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 2. 让学生对收集

14、的数据根据大小进行分类,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学生在进行读数时,必须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数”。 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多位数,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 4.总结讨论。 (1)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 (2)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活动二: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第6页“试一试”第1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说一说”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如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产值、城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 第2题,在学生写数时,安排一些学生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对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意义是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