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当好班组长.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5306229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当好班组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怎样当好班组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怎样当好班组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怎样当好班组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怎样当好班组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当好班组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当好班组长.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当好班组长(讲课提纲)一班组工作概论1.班组的形成和划分班组是劳动分工与协作需要划分的一种基本生产、工作单位。-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把生产、工作过程中-相互直接协作的有关人员组织起来-最基层的组织。班组分类-生产班组-非生产班组(生产辅助班组、后勤班组、技术部产品设计班组)。生产班组必须拥有-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承担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班组建立通常按-生产工艺专业化-产品专业化。班组设置原则-有利于生产-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2.班组在企业中地位与作用班组是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员工进行生产-日常管理活动-主要场所。-生产设备、工具、原材料都由班组掌握使用。-生产、技术、经

2、营管理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选好班组长-班组长的素质-十分重要-兵头将尾班组长的地位-从中央到地方-任何一级组织-管理层次分为三级。-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为什么分为三级-三足鼎立-稳定稳固。高层管理者是上层管理即决策者;中层管理者是中层管理即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是基层管理即监督或执行者。高层管理者是处于或接近组织顶层,承担着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责任。中层管理者是处于高层和基层之间的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承担着执行高层决策和指挥基层实施决策的责任。基层管理者是处于组织的低层,承担着执行中层管理者专项工作的责任。班组长的地位和作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切

3、工作的落脚点-高层管理是面-中层管理是线-基层管理是点。执行力-层层传递-层层分解的过程-落脚点在班组-实现加强班组建设-开展创建先进班组活动。二班组长的权限1.对有利于生产、工作的前提下,有权合理分配本班组员工的工作和调整本班组的生产组织;2.对生产条件不齐备,如生产计划内容不全面或不明确(无产品标准、无工艺要求、原材料不合格等)的情况下,有权要求有关部门给予满足。3.对主管部门违反操作规程和工艺规程的指令,有权制止继续生产。4.对生产设备运转不正常,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或不稳定,可能造成设备损坏或威胁人身安全时,有权停止设备运行。5.对本班组员工在生产、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时,有权建议上级给

4、予奖励或表扬。对本班组员工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生产设备事故、违反劳动纪律、不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等,有权建议上级给予处分。6.对本班组员工的技术革新或技能考核、晋级、加薪、提干等,有权建议和评议。7.对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人员因工作失职并造成后果时,有权提出批评或直至向董事长或总经理反映。8.对公司或车间制定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或指令,有权建议取消或修改。三班组建设的内容班组是员工生产、工作、生活的场所-社会现象的缩影-对员工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抓好班组建设十分重要。建立班组的目的-完成一定的生产、工作任务-如何完成-达到高效率-好效果-需要重点抓好14项管理工作。1.抓好制度建设。企业的规章制度

5、主要包括三方面-生产技术规程-管理工作制度-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度。-维持企业生产技术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保障。班组除严格贯彻执行企业发布的各项规章制度外-针对本班组生产、工作特点-制定本班组管理制度。-主要有-班前班后会议制度-班委会工作制度-首检、自检、互检、专检制度-生产质量通报制度-工艺纪律检查制度-岗位操作标准-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记录制度-设备点检制度-工具管理制度-统计核算制度-安全文明生产制度-劳动考勤制度-现场环境管理制度-生活管理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等。以上制度-一是,岗位责任制度是核心-进行考核-评价依据。二是,建立相关记录。制度要宣传教育-形成自觉行为-记录要及时、准确、清

6、晰、完整。2.抓好生产管理2.1生产过程的构成班组的生产管理-依据车间统一部署-要求-对生产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即五大职能)-保证按质、按量、按品种、按时间-均衡完成。一般企业生产过程-由生产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四方面构成。班组生产过程-由产前准备过程(原材料或毛坯、半成品进入班组)-工艺加工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四方面构成。生产过程的概念(1)工序:-生产过程的基本单位-指由一个人或一组人在一个工作地上,对同一劳动对象进行连续加工的生产活动。(2)工艺工序:-指劳动对象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工序。即改变了原来的性质、形状、大小,使其成为半

7、成品或成品的工序。(3)检验工序:-指对加工后的原材料、毛坯、半成品或成品进行质量检验的工序。(4)运输工序:-指在工序之间,传递和运送原材料、毛坯、半成品或成品的工序。无论企业的生产过程,还是班组的生产过程-依靠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形成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的系统。2.2生产过程的组织合理的生产组织要做到四个性:(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阶段、各工序在时间上-紧密-衔接-连续-不发生或很少发生中断停产-要形成运动状态-产品在生产-检验-运输中。(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各生产工序之间、基本生产与辅助生产之间-生产能力-保持-一定比例关系-协调-适应。(工种、人

8、数、技能等级、设备种类、数量、性能、生产场所)(3)生产过程的平行性:生产过程的各阶段、各工序的生产活动-平行进行-人员安排-原材料供应-各工艺阶段同时并进、平行进行。(4)生产过程的节奏性:产品从投入到生产完成-均衡而有节奏进行-保证在相等的一段时间内-产量和工作量-大致相等或稳定-持续上升-各工序负荷均匀-克服前松后紧。2.3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企业生产计划是按年度生产大纲-经营目标计划-按季、按月、按旬-按品种、质量、数量下达-各车间-按限期完成-有利于车间-班组管理。但是-市场经济状态-不确定因素-不可能预见到计划期内-所以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是

9、已确定的指导性计划-班组应编制班组的。2.3.1制定班组生产作业计划的依据:(1)以往车间下达给班组的月、旬(周)生产作业计划及其完成情况;(2)以往车间下达给班组的生产作业计划准备情况,如毛坯、原材料、工装、工位器具、工艺技术文件是否齐全;(3)上道工序生产任务完成情况;(4)本班组现有设备、生产场地能力、人员配备状况及有关期量标准和记录图表等是否满足。2.3.2制定班组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方法有6种:(1)标准计划法(2)定期计划法(3)临时派工法(4)看板生产法(5)网络计划法(6)滚动计划法本人推荐采用看板生产法-即看板管理-现代化管理方法。什么是看板-即揭示牌-目的-实现生产准时化-彻

10、底消除无效劳动-浪费资源-所建立的一种管理工具。什么是看板管理-运用看板作为-生产指令-入库指令-运输指令-指导生产过程-按工艺流程组织生产-进行信息传递-并在生产过程中-控制生产-微调生产计划-实现品种、数量、工时、设备负荷全面均衡。-作用-公开-透明-一目了然-民主管理。2.3.3看板管理的设置、格式、内容:可以车间为单位-可以班组为单位-根据车间、班组生产特点-选择适当墙面-制作专用板块-命名为车间/班组管理园地。统一制作一个管理栏目表-也可以按管理内容分成若干个细目。表格设置以月度为单位-设定的主要内容有-生产型号、规格、品种、计划数量、标准要求、工艺要求、质量要求、设备状态、合格数量

11、、不合格数量、入库日期等-还可包括产品投入数量-产出数量-对策措施表-员工岗位变动表-考勤表2.3.4看板管理的要求:两种形式-车间统一编制-班组单独编制-应确定专人填写-及时-准确-真实-保存原始统计资料-车间主任/班组长要查看看板动态变化情况-及时纠偏。2.4班组生产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四个方面-技术准备-物资准备-组织准备-组织准备。2.4.1产前技术准备-要准备好图样、工艺、操作指导书等技术文件-组织员工熟悉工艺、掌握技术要领、贯彻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明确检验方法、正确使用检验工具。2.4.2产前物资准备-生产中所需的各种工具、辅助工具、工位器具准备齐全到位、检查生产设备状态、所需

12、原材料按先后顺序和数量摆放到指定位置并抽查是否符合质量要求。2.4.3产前组织准备-按作业计划要求-合理做好劳动力分配-工序之间劳动力匹配-确定生产班次-查看交接班记录-明确每个操作员工的具体工作任务。2.4.4产前思想准备-结合生产任务-思想动员-激励员工生产积极性-强调安全文明生产-严肃生产计划。2.5班组生产过程的管理班组生产过程的管理-主要是及时-全面-掌握进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协调-使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班组生产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七个方面:(1)检查和掌握产前准备情况;(2)严格执行生产作业计划,强化生产调度指挥,及时掌握生产进度,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时处置,确保生产

13、连续性;(3)掌握班组原材料投入,在制品流转和储备数量,定期清点,及时补充;(4)按规定要求准确、及时、清楚填写报表和原始记录,按要求传递和保存;(5)严肃工艺纪律,严格执行工艺规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6)服从上级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监督,争取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7)开好班前班后会议,班前会布置生产任务及注意事项,班后会检查生产计划完成情况,总结本班组工作,实行民主管理。2.6班组生产的统计与核算班组要对生产作业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统计与核算,是考核班组管理业绩的重要依据。统计与核算的目的-总结、检查、核对-班组所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在计划期内-执行计划的情况-主要统计-生产总量-

14、品种产量-成套率-均衡率等指标。3.抓好工艺管理工艺管理-反映-企业技术管理-生产技术水平-程度,技术管理工作-贯穿-生产活动全过程。1.1工艺和工艺管理过程(1)工艺-指生产制造产品的方法。即-利用生产工具-对原材料、毛坯或半成品-进行加工-改变-几何形状、外形尺寸、表面状态、内部组织、使用性能。-是指导生产产品的科学方法。(2)工艺过程-指产品从原材料、毛坯、半成品-成品的过程。即-经过的整个路线-工艺流程-称为工艺过程-可称工艺规程。(3)工艺文件-指生产人员进行操作的技术文件。即-把产品技术要求、操作方法-用文字、图表、技术参数-表达出来。工艺文件包括-工艺卡片-操作指导书-工艺守则等。所谓工艺管理-从工艺文件-编制-过程监控-检查-调整-修改-完善-进行系统性管理。1.2班组如何抓好工艺管理班组长-组织生产-重点抓好两严-严格执行工艺规程-严格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