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530040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财政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一是税收(主要是属于“直接税” 的若干税种);二是补贴和转移支付支出(主要是政府救济、扶贫、补贴、社会 保障、实施义务教育等等)。一 税收1、完善现有税收征管体系.一方面,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堵塞税收漏洞,增加财政 收入,增强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能力。另一方面 ,必须逐步确立以个人所得税为 主体、以财产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保障、以其它税种为补充的个人收入税收调控体 系,对个人收入实行动态的全过程监控。2、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除了给国家带来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外 , 在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化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逐

2、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将是 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问题的工作重点。3、逐步完善财产税,调整收入分配存量。财产税就是包括土地增值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等针对财产的税种。财产税是对社 会财富存量的调节,是所得税的有益补充。4、适时开征新税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许多诸如遗产税和社会保障税等税 种在征收上的条件尚不成熟.应当结合我国的国情,在适当的时候开征新税种。 以达到调节收入的目的。5、完善消费税制,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除对烟、酒、珠宝制品和小汽车等产 品继续征税外,还应当对其他的高档商品征收相应的消费税。通过一种价格歧视 的方式来达到调节收入的目的.6、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不

3、合理收费,规范政府收入体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提高农民收入。7、调整间接税与直接税的比例,完善税制结构。建立国地税完善的税制结构入 手,降低生活必需品的增值税税率,减轻低收入阶层的流转税负担,缩小贫富差 距。二 补贴和转移支付支出1、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当调整县乡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完善转移支付制 度,加大中央财政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的力度,缩小地区间的收入差距.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以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为突 破口,逐步实现社会统筹,使之惠及全体人民;建立包括各类企业的统一的失业 保险制度,普遍建立企业工伤保险制度;逐步将城市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 生活保障

4、标准的居民,全部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在农村,逐步建立 以家庭集体保障为主,国家保险为辅的社会保障模式,积极研究探索农村养老、 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的有效途径,妥善解决农转非人口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 题。3、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加强教育关键是要着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教育状况, 增加其受教育机会,提高其人均人力资本存量,进而增强其就业和收入竞争力。 从源头上提高低收入者的机会把握能力和收入获取能力,从根本上体现社会公平. 此外,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 费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4、增加对鼓励充分就业的财政资金投入。在目前总体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

5、 各级财政部门要通过预算内外各种资金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合理增加再就业资金,并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5、通过财政政策打破行业垄断.国家财政通过国有资产收益权参与垄断行业超额 利润的分配,利用法律手段引导垄断行业合理定价,取消政府对垄断行业的各项 优惠政策,降低行业“准入门槛 ,鼓励公平竞争,缩小国家垄断性行业的范围 , 允许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进行投资,使经营主体多元化,从而形成平均 利润,从根本上解决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分配差距悬殊的问题。6、加大扶贫力度。主要两层工作:一是增加对贫困地区居民的困难补助;二是 提高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7、积极运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优先推动产

6、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我国 传统工业特别是加工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与工业化国家相比尚有距离,所以,应 加大财税优惠措施对上述行业的支持力度,比如说采取税额扣除方式对上述行业 研发经费增加额允许按一定比例当期税额中抵扣;或采用加速折旧制度促进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设备技术更新、减轻企业税负;或增加对农业加工业的财政 补贴。针对我国目前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积极运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加大对落后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能力有限的条件下 ,转移支付款应限定使用用 途,专项支付金优先用于发展农村地区教育、社会保障制度、基础设施建设和地 区产业经济。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以市场为主导,配合财税政策引导, 待中小企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后,发展组建以地方政府信用为后盾的中小企业信 贷机构,为其提供低息贷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