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马尔罗.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5299917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德烈·马尔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德烈·马尔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德烈·马尔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德烈·马尔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德烈·马尔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德烈·马尔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德烈·马尔罗.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德烈马尔罗(Andr Malraux),小说家,评论家,天性能说会道,口若悬河,却从来不谈自己的出身家庭和早年生活,终其一生要人相信他生来就是个成年人。安德烈马尔罗(照片1)人物:安德烈马尔罗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011976年 国籍:法国 名人国家:法国 安德烈马尔罗(照片2)安德烈马尔罗(Andr Malraux,1901 1976),4岁时父亲离家出走,他和母亲跟外祖母、姨妈住在邦迪的一家杂货店。马尔罗在反回忆录中说:“我认识的作家几乎都爱他们的童年,而我憎恨我的童年。”他天性能说会道,口若悬河,却从来不谈自己的出身家庭和早年生活,终其一生要人相信他生来就是个成年人。他知道人生要靠

2、自己创造,可用大胆的行动,也可用动人的语言。 安德烈马尔罗,小说家,评论家。他年轻时候曾经有过一段不为世人所知的神秘生活。他中学毕业后,进过“巴黎东方语言学院”。 安德烈马尔罗穷其毕生精力,不懈地对人类、对艺术的变形、对感性、对思想的演变、对新的崇高的形式、对人类生活与没落了的过去文明之间的永恒关系进行思考。该系列论文试图发现并分析构建马尔罗艺术形式理论的基石及其动态思考过程。本人从马尔罗曲折、动荡的人生经历出发,顺着马尔罗对文学和艺术形式进行思考的逻辑线索分析并阐述他的艺术思考,挖掘出蕴含在其中的深邃而复杂的思想,探讨他所关注的文学和艺术的生命问题。 安德烈马尔罗是社会活动家、介入政治的小说

3、家和哲学家,也许更是个唯美主义者。从1926年起,他放弃了传统的人道主义观念,力图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将人们引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中。他不懈地透过人文作品的艺术形式来探索信仰的实质和含义,或者至少力图表现人类与命运进行抗争的强烈愿望。他以非常独特的充满文化哲学思辩并且有时还是抒情的方式,探索了人性中蕴涵的艺术财富,颂扬了那些能够战胜死亡并嬗变成永恒的各种形式的艺术创造,因为对马尔罗来说艺术即反命运。 成长背景安德烈马尔罗1901年出生在巴黎,由3位女性,即外祖母、离异的母亲和姨母抚养成人。巴黎特有的文化、艺术气质陶冶了他求新、求异、求变革的思维方式,少年马尔罗对文学、对时事政治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后来

4、他就读于巴黎东方语言学院,常常通过写文章和具体的行动积极参加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所发生的重大活动。他的早期作品均以远东为创作背景,描绘了东方民族面对痛苦和死亡所表现出的从革命求尊严的强烈愿望以及对自由和友谊的热切追求。30年代后,他的目光转向了欧洲的左派运动。 主要经历远东游历1923年,他偕同第1个夫人去远东游历。这一时期,他和当时越南、中国、苏联的革命者有过频繁接触。广州起义失败,国共两党联合破裂以后,马尔罗于1927年返回法国。他和高尼利昂莫利尼策划对沙特阿拉伯进行了1次袭击,弄走了帕米尔地区哥特式的佛教艺术品,于1932年在新法兰西杂志社展出。之后,他与另一作家安德烈纪德极力替被德国纳粹分

5、子诬告为纵火焚烧国会大厦主谋的保加利亚革命领导人季米特洛夫辩护。这时,他被选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席。1936年,他加了支援西班牙共和国的国际纵队,担任外国空军部队的总指挥。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尔罗领导好几支游击队,在1945年解放阿尔萨斯的战役中,担任阿尔萨斯洛林纵队总指挥。 法国光复后,他在政治上一直与戴高乐将军紧密地站在一起。1945年1946年,担任新闻部长。1947年1952年间,是人民联盟的全国代表。1958年6月1日起担任法国总统府国务部长,后兼任文化部长。 发表作品1921年,22岁的马尔罗首次发表一部诗体小说纸月亮(Lunes en papier).这部小说意境朦胧,深受超

6、现实主义的影响。1926年出版一部哲理性小说西方的诱惑(la Tantation de lOccident),书中粗略地叙述一种历史哲学概念,后来他在其他著作中又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发挥。1928年和1930年,他分别发表了两部小说:胜利者(les Conqurants)和王家之路(La Voie royale).前一部曾获联合文学奖,作者描写了1925年在中国爆发的有名的省港大罢工,其中塑造了一名非凡的革命者加林的形象。在后一部著作中,主人公陪肯寻找隐匿在亚洲丛林里的庙宇,虽然那里景物有了变化,但主人公的性格毫无改变,还是那样悲观失望,那样爱好参与斗争与反抗,并同样抱着一种清醒的浪漫主义情绪。

7、 获文学奖1933年,马尔罗发表小说人类的命运(la Condition humaine).此书是他的一部杰作,获得了龚古尔文学奖。并被列入“20世纪的经典著作”,本来不大出名的马尔罗也一跃而跨入“法国第1流大作家”的行列。小说的开头就非常精彩,故事发生地点在中国,描写了蒋介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冲突,后者不惜牺牲生命、前仆后继地与蒋介石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人物思想对艺术的思考安德烈马尔罗的文学理念和他对艺术世界的长期思考都是对艺术创造的重新诠释,他给艺术形式赋予了新的含义。作为小说家和艺术批评家,安德烈马尔罗十分成功地把艺术家的敏感性、其天生的表达能力与造型艺术紧密地、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他在创作

8、中非常重视使用那些表达色彩和形式的词汇。安德烈马尔罗的小说充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从他的作品中人们能够读出一个幻想的世界,一个用语言描绘出来的富有造型美的艺术世界,一个以异常沉重的目光关注人类状况的人道主义的世界。然而,艺术形式始终是马尔罗哲学文化视野中的主要内容。他对艺术的思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艺术世界表达的是个人对人类命运的超越,艺术应该面对恶魔般的虚无世界,自己创建一个价值世界,用以证明人更伟大,从这个意义上看,人能够战胜命运。艺术即反命运。 2、创造行为表现了人类对虚无和荒诞提出的质疑。正是人类创造的艺术作品延续了人类的声音,艺术使人类不朽。 3、20世纪艺术的根本思想在于寻求纯

9、粹的形式,现代艺术是一种“诗意”的艺术,表达的是艺术家对世界独特的看法。 4、否定虚无,拒绝死亡,艺术必然引导人类超越自我,超越时限,走向永恒,而形式创造正是通往“绝对”的一枚硬币。 5、死亡使生命显得如此荒诞,使生命显得如此脆弱,没有意义。但是,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高等动物,因此人必须通过自身的创造性劳动赋予生命一个意义。 在马尔罗的作品中,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在对艺术思考中,我们都能够看到文学和艺术的主题并不局限于家庭和个人背景,它扩大到了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它向人类的命运发问,对以人类的存在为基础的思维模式质疑。 艺术是使人类生命不朽的内在动力总之,如同马尔罗多次对艺术所下

10、的定义那样,艺术是“反命运”,是生命的一个更为强烈的、一个更为持久的形式,是使人类生命不朽的内在动力。因为,最终“曾被人们当作一种职业训练活动的艺术家的创造,变成了能够触及死亡的神秘能力的训练活动,因为,它代代相传,越来越显示出不朽的品性”。马尔罗就这样赋予了艺术创造一个全新的意义,并且创造了一个不同的小说类型,其中包含的哲学、美学和道德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人物经历少年马尔罗少年时一心要当演员、征服者、(受诅咒的)大作家。他参观画廊、博物馆,上剧场和初期电影院,逛旧书店,跟阿拉贡、艾吕雅、勃拉克、夏加尔等交往。1921年克拉拉戈尔施密特,一名移居法国的德国富商的女儿,在这群没

11、有钱只有奇思异想的青年中间看上了他,她在日后出版的我们的脚步声中,这样描述她的意中人:“这是一个很高很瘦的青年,眼睛特别大,眼黑在突出的眼球上显得很小,浅绿色虹膜下有一条白线。后来我对他说你的眼睛往上翻了,后来我想他当水手的祖先大约是这样远眺地平线的,后来我又想无疑有点傻他根本不会平视看人。”马尔罗多年后对妻子说:“没有您,我最多是个钻书本的人。” 婚后他们认识不久结婚,婚后马尔罗依然没有固定职业,在意大利等国作“艺术漫游”。20年代在巴黎,文艺思潮非常活跃,一切都可以成为“主义”同时主义、未来主义、向性主义、达达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马尔罗聪敏灵活,语惊四座,尽管只是在刊物上发表过几篇分

12、量不大的文章,出过一部超现实主义的诗体小说纸月亮,但在同辈眼中俨然是一位天才。 这样过了1年多,马尔罗终于把克拉拉的嫁妆在墨西哥股票中输得精光。他对妻子说:“这下子您还不相信我会去找工作做吗?”他说的工作就是到印度支那去发掘“无主的”吴哥古迹。他认为从暹罗到柬埔寨吴哥有一条从前的王家大道,沿途寺庙林立,肯定有不少漏编的古迹,他们搬走几尊佛像到美国脱手,又可以优闲地过上几年。 到印度马尔罗夫妇和一个朋友,带了几封巴黎东方学家的私人介绍信,一张殖民地部的不明不白的任务书,1923年10月底在马赛又碰巧乘上了“吴哥号”远洋轮,到印度支那去盗宝,开始了他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神话传奇真实的生涯。 他们在柬埔

13、寨,雇了1名向导兼翻译,装备了4辆牛车。披荆斩棘两天,在丛林中发现了以前在法国远东学校简报中提到的一座寺庙。这伙人用锄头、锯子、杠棒肢解了七块巨石拼成的佛像浮雕,返途中被选国殖民当局的安全稽查截获。预审工作持续了6个月,后来案子在当地报刊逐渐升级,从“非法挖掘古代遗迹”,到“盗窃吴哥宝藏”,到“马尔罗案件”。马尔罗被判3年徒刑,他不服,向西贡上诉,同时克拉拉在马赛和巴黎奔走呼吁,惊动了文学界的知名人士,纪德、莫里亚克、德加、伽里玛、阿拉贡、布东联名为他鸣冤叫屈。 马尔罗的律师在法庭辩护说:“这是一些无主的财产,不是保护文物,马尔罗做的事其他人早就在做了,多少人在吴哥遗址上取走了贵重得多的艺术瑰

14、宝如果对我的委托人的这些小事追究法律责任,那么应该对那些海军将官、贵人显要追查定罪,他们对同样的文物进行了同样的破坏。”这些话也是实话。最后马尔罗被判一年监禁,缓期执行。这桩案子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决不能说马尔罗是无辜的一方,更谈不上在法庭进行顽强的正义斗争。他确实是在盗窃别国的文化遗产,他若偷运成功,也是扮演了斯坦因等在敦煌扮演的角色。 这时出版商贝尔纳?格拉塞看准时机,向马尔罗建议,预支3千祛郎稿酬,订立3部书的出版台同。还说“干吧,第1部书交稿日期愈快愈好,想一想那么多作家给您带来的宣传效果!” 这样,马尔罗写出了王家大道。 神话说了又说,也就成了真人真事。 到西贡马尔罗在印度支那发现了吴

15、哥宝藏,然而对他个人历史更重要的是,同时发现了法国殖民当局的黑暗专横的统治。1925年2月马尔罗夫妇第2次到西贡,这次创办印度支那报。当时越南酝酿推翻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国正处于军阀混乱、国共台作进行第2次革命时期。越南有许多支持孙中山革命的华侨。印度支那报按照主编的意图是一份战斗报刊,几乎每天头版有1篇社论,抨击交趾支那总督和其他殖民政府官员。当局威逼利诱都没有使报纸就范,最后命令各印刷厂中断与印度支那报的台作。马尔罗决不是甘心失败的人,决定自办印刷车间。为了寻找越南得不到的印刷字盘,马尔罗夫妇搭船往香港购买。当时国民党领袖廖仲恺刚在广州遭暗杀,广州和香港又在举行总罢工。英国船长向香港英国当局发了一份电报,称:“安南最红的布尔什维克分子正在船上前往香港。”电报内容显然在香港泄露了出来,因为当船只在瘫痪的港口靠岸时,罢工的码头工人只同意给马尔罗夫妇搬运行李。香港一家耶稣会修道院更新设备出售旧字盘,马尔罗做成这笔交易后随即在澳门香港作为游客多待了4、5天。 写出有关中国革命三部曲前两部这是马尔罗在1930年以前在中国领土(还在外国统治下)仅有的一次逗留。他凭此得到的印象,写出了人称有关中国革命三部曲的前两部:西方的诱惑(1926)和征服者(1928)。 1933年人的命运(又译人的状况或人的处境)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