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一分册考点归纳.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299184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第一分册考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第一分册考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第一分册考点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第一分册考点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第一分册考点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第一分册考点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第一分册考点归纳.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分册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 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二楔形文字和吉尔伽美什: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这种文字是压刻在半湿的黏土泥版上,后世称之为“泥板文书”。三汉穆拉比法典1.制定:是由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制定的。2.作用:是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3.历史价值: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比较清楚地展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

2、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4.内容: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第2课 古代埃及 一法老专制统治:1. 地理位置: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尼罗河下游河谷全长约750公里,最宽处约25公里。最窄处约15公里。河谷东西两侧峡壁耸立,峡壁之外则是人迹罕至的阿拉伯沙漠和利比亚沙漠。河谷北端的尼罗河三角洲是泥泞难行的沼泽地带。对于古代埃及而言,东北方向的苏伊士地峡与西亚地区相连,是极其难得的对外交往通道。正因如此,古代埃及的居民成分相对稳定,没有受到更多外来人口冲击的影响,这一点与古代两

3、河流域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2. 法老的专制统治: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出现专制统治的原因:(1)有相对封闭的原因 (2)水利工程实施的需要专制统治的特征(表现):(1)所有权利君主所有一 金字塔与来世信仰1. 金字塔作为世界文明的象征意义:(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2)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3)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2.在古代埃及金字塔中最富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三象形文字:古代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

4、发明了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有三种写字体,即圣书体、祭司体和世俗体。古埃及人最初以刻刀和石头做书写工具,发明了笔和墨水以后,纸草、木片、石头和陶片等都成了书写材料,其中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即纸草文书)。因为象形文字复杂难懂,所以,从公元639年被阿拉伯人征服起,埃及被迅速“阿拉伯化”,象形文字逐渐被人们忘却。第3课 古代印度 一 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初,曾用种姓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当雅利安人的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内部也出现了等级划分,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种姓制度的特征 :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

5、、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 佛教的创立和发展:1. 背景: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2. 时间:公元前6世纪3. 地点:印度4.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为释迦牟尼)5. 基本教义:众生平等6. 经典:大藏经,内容由经藏、论藏和律藏三部分组成所以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7. 影响: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域外,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第二单元 古代美洲与黑非洲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 一 印第安文明杰出代表的名称

6、:美洲大陆地域辽阔、物产丰饶。作为古代美洲大陆的大陆居民、印第安人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古代文明,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三 玛雅文化玛雅人长于农耕,用金石工具,从野生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极大地丰富和改善和人类的生活。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一 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它的地域范围比今天希腊共和国的版图大一些:除了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之外,还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二 希腊城的形成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

7、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在民族社会组织逐渐解体的基础上,希腊各地相继形成3200多个城邦。古代希腊城堡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三 雅典民主政治1. 形成:雅典民主政治是在(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达100多年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2. 发展:(1)梭伦改革奠定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 (3)伯里克利:达到鼎盛3. 全盛的里程碑:(1) 梭伦改革(2) 克利斯提尼改革(

8、3) 伯里克利改革4. 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影响及其时代局限性: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然而它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 一 史诗和戏剧史诗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性,也有很大的史料价值1.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中穿插了许多希腊神话和传说的内容,同时也反映出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之间古代希腊的社会状况,还设计迈锡尼时代的一些社会风尚。 2. 古希腊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二哲

9、学与史学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从希罗多德的名字及历史为标志的。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一 罗马共和国:公元前8世纪中叶,古代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中部拉丁平原上的台伯河下游河畔建立了罗马城。公元前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实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共和国凭借不断强盛的国力,优越的军事组织以及灵活的外交策略,通过一系列战事,征服了意大利半岛。随区域内民族和人口的增多,奴隶制的进一步发展,罗马共和国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日益复杂,原来建立在城邦基础上的共和制度越来越难以应对这种局面。于是罗马统治集团开始推行高度集权化的军事强人政治,最终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

10、取代。)二罗马帝国(1)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就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2)进入帝国时代后,罗马人继续对外扩张。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东迄幼发拉底河、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南非),形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3)公元395年,在危机的冲击下罗马帝国分裂为两大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4)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这一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也是欧洲古代历史终结和中世纪开始的标志。三基督教的兴起1.时间:公元一世

11、纪上半叶2.地点:巴勒斯坦地区3.人物:耶稣4.经典:圣经5.影响:公元392年,基督教被正式宣布为罗马帝国的国教6.特点:一神教第9课 罗马法体系一“十二铜表法”1.背景:罗马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得意识不断提高2.时间:共和国建立初(公元前451年至公元前450年)3.地位: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4.核心:保护私有财产实质: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6意义:进步性(1)明文公示、按律量刑、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2)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局限性(1)原始社会的陋习的遗存 (2

12、)阶级差别 (3)严惩 (4)奴隶制社会二公民法和万民法1. 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法律的保障和所赋予的权利,因而被统称为“公民法2.罗马法的评价:(1)进步性: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2)时代局限性:奴隶被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3)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维护奴隶制度统治阶级的利益3.古代罗马法律制度对古代罗马历史的反应(分析)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堪称古代最为完备的法律体系第四单元 古代伊斯兰世界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一 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产生1.时间:6世纪末 7世纪

13、初2.地点:阿拉伯半岛3.创始人:穆罕默德4.经典:古兰经 特点:一神教(真主安拉是宇宙间唯一的真神)第五单元 中世纪西欧第12课 封建制度一 封建制度的产生:1.采邑改革: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史称“采邑改革”。2. 采邑改革的影响:有条件的封建主也层层分封土地,由此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3.封建制度确立时间: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后逐渐扩展。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二中世纪庄园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第13课 城市的复兴与自治一 等级

14、君主制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标志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1.背景:经济: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政治: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目的:打破封建割据局面2,标志:等级代表会议 参与者: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3.特征: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4.影响: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城市的复兴与自治1.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 :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2. 目的: 争取自治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3斗争的结果:经过斗争,部分城市获得了完全自治权。还有一些城市取得了部分自治权,由国王和城市代表共同管理。但相当一部分中,小城市限于自身力量,仍然处于各级封建领主的控制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