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葵博士中国博士后基金申请表.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5298065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葵博士中国博士后基金申请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应葵博士中国博士后基金申请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应葵博士中国博士后基金申请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应葵博士中国博士后基金申请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应葵博士中国博士后基金申请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葵博士中国博士后基金申请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葵博士中国博士后基金申请表.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投送一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二级学科: 原件 复印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申请表申请人姓名应葵编号20286设站单位清华大学流动站名称(一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进站日期 2002年 12月 5日通讯地址清华大学医学院邮政编码100084电话(010)627864602003年 3 月 15 日填表申 请 须 知1. 申请者必须认真阅读现时执行的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条例,并按该条例有关规定进行申请。2. 申请者打字填写(如不具备打字条件时,请用钢笔或圆珠笔正楷书写,不要用铅笔填写)本表1至6页,并由两位推荐人在7和8页分别填写推荐意见,报所在设站单位(含经批准招收博士后的非设站单位,下同)。经设

2、站单位在9页填写审核意见后再用B5复印纸进行复制。3. 每位申请者需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交纳评审资料费100元人民币,未交纳者,不予受理。4. 各设站单位于每年三月十日至三月三十一日或九月十日至九月三十日期间将本单位所有申请者的申请表(一式六份,必含原件)和评审资料费集中汇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5. 本表封面上的“原件”和“复印件”系指本份材料是原件或复印件,请在相应的方框内打“”;“编号”系指申请进站时,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或有关省、市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统一编号;“投送学科”系指申请资助项目所属的学科领域。若是交叉学科或跨学科,则应填写所涉及的主要学科名称。学科须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

3、的标准名称填写。6. 填表必须实事求是,认真翔实,不得虚报或留空。有的栏目如无内容可填,请写上“无”、“未”等字;5若填写不下,可另附纸。姓 名应葵性 别女出生年月1964,7民 族汉 博士后日常经 费来源 国家资助 单位自筹 企业提供(企业博士后) 来自重大科研项目经费(项目博士后) 学 位获得年月攻读学位单位学位论文题目导 师学学士1987,7清华大学X-CT成像原理研究及临床应用唐庆玉位情硕士1989,7清华大学心血管模型的建立及心血管体外反搏器对人体心脏及生理代谢影响的研究白净,杨福生况博士1995,6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Design of 3D Phase Encode Time Re

4、duced Acquisition Sequences and Development of Adaptive Filtering For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Inner EarPetra Schmal- brock,Bradley Clymer起止年月单 位研 究 工 作职 务主要1994.4-1997.9美国福特汽车(Ford Motor)公司(1) 建立二维粒子跟踪速度测量实验室,采集数据,建立流速模型,研究发电机的冷却系统,以优化发电机的设计(2) 研究用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如雨刷马达等生产线上质量

5、检查的可行性咨询顾问/产品设计工程师研究1997.10-1998.10美国Abbott公司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各类药品的疗效如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等计算机研究科学家工作1998.10-2002.11美国IBM、IBM China研制软件开发,如e-贸易(e-com- merce), 提供企业对企业软件平台包括e-采购 (e-procurement),e-销售(e-sell),e-市场(e-marketp- lace) 的软件咨询顾问、设计师、软件工程师经历2002.12-现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建立心血管模型,研究人体生理代谢机制博士后主要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的论文题目、全部

6、作者署名顺序、发表时间、刊登论文的刊物名称以及被SCI、EI、ISR、SSCI收录、引用的情况;获得专利的名称、内容和号码;有何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工艺设计和过程等。请务必具体说明以上成果的科学价值、应用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本人在这些成果中的主要贡献及所获得奖励的名称、等级和获奖人的排名顺序。在主要国际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如下:w K. Ying, BD. Clymer and P. Schmalbrock. Adaptive Filtering Processing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JMRI 6, 367-377, 1996.(SCI 收录)

7、w K. Ying, P. Schmalbrock and B. Clymer. Echo-time reduction for submillimeter resolution imaging with a 3D phase encode time reduced acquisition method. MRM Journal, Vol.33, 82-87, Jan., 1995. (SCI 收录)w K. Ying, D.W. Chakeres and P. Schmalbrock. Functional MRI of alternating hyperventilation and ap

8、nea. SMRI Journal, 1994.w K. Ying, J. Bai. Simulation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with ECP device. Proc.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IEEE/EMBS, Seattle, 1989. (EI 收录)w J. Bai, K. Ying and D. Jaron.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to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a computer simulation Med. & Biol. Eng. & Comput.

9、, Vol. 30, 317-323, 1992. (SCI,EI 收录)w P.Schmalbrock, MA.Brogan, DW.Chakeres, VA.Hacker, K.Ying and BD.Clymer. Contrast Optimization for Submillimeter Resolution Imaging of the Inner Ear. JMRI 1993;3:451-459(SCI 收录)w P Schmalbrock, K Ying, A Ahmad, A Abduljalil, A Aletras, J Pruski, L Sun and PM Rob

10、itaille. Short TR/TE 3DFT High Resolution Imaging of the Inner Ear Using a Numerically Optimized Z-Gradient Coil. 12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1993w P.Schmalbrock, M.A. Brogan, D.W. Chakeres, V.A.Hacker, K. Ying, B.D.Clymer. Contrast Optimization for Sub-Mil

11、limeter Imaging of the Inner Ear. Ten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New York, 1992(1) 博士论文工作中最先设计了三维的、减少Phase Encode时间的采集程序,并且最先提出及研制开发自适应过滤图像处理方法,应用于高分辨率人体内耳的MRI成像。新颖的采集序列设计及图像处理大大减少人体内耳成像时由于空气/液体的界面处引起的突出伪迹。论文中提出的新采集程序及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对Meniere病人研究的临床价值,更加清楚地了解人体内耳病变的原因。(

12、2) 硕士论文工作中建立了心血管模型,最先用该模型研究体外反搏器对心血管的影响,从而优化体外反搏器装置的设计。申请资助项目情况名中文循环和代谢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人体的葡萄糖代谢称英文Study of glucose metabolism using combined models in circulation and metabolism研究类别 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 技术开发 国家重点项目 省市或部门重大项目 自选项目项目来源 863高技术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其它项目 研究经费来 源 及数 额暂无研究经费来源项目的具体内容、预期目标及国内外在这方面研究的现状:一、研究内容针对具有重要

13、理论意义和广泛应用背景的人体葡萄糖代谢过程,利用示踪动力学(tracer kinetics)的方法建立全身的分布式葡萄糖代谢模型,并结合实验室已有的多元非线性心血管系统模型,研究葡萄糖在人体内摄入、排出、合成、分解及相互转化的一系列运动过程,并探索循环状态对代谢状况的影响,对其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具体地讲,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1、利用示踪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人体主要器官的代谢率参数,构造出全身的葡萄糖代谢模型。标记在化合物上的放射性同位素能够由PET检测,同时它又保持原先化合物在体内的生理学特性。根据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和用PET检测出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再依照所研究对象的生理学和解剖学特性,我们可

14、以开发出合适的房室模型。对人体的每个主要器官和组织建立这种房室模型(或称数学模型),然后利用循环系统这个连接人体各个器官的纽带将上述模型都联系起来,最后形成一个分布式的全身代谢模型。2、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用某种初始条件作为上述全身模型的输入函数,模拟出在不同状态下人体的葡萄糖代谢过程。如果在注射的葡萄糖中标记了放射性核素,我们可以根据葡萄糖的代谢过程,计算出各个时刻核素在人体中的分布,从而仿真得到人体器官中核素分布的三维可视化图像。再对比实际的PET成像,我们可以验证上述模型的有效性,同时这种模拟过程也会对PET成像起指导作用,帮助改善PET图像的质量。3、根据实验室已有的多元非线性心血管系

15、统模型,找出循环系统模型和代谢模型之间的结合点,建立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从而在特定的心血管状态下预测出人体中葡萄糖代谢的情况。二、预期目标通过上述研究,建立并完善全身葡萄糖代谢模型,得出一套对药物代谢进行建模的方法。通过模型仿真出葡萄糖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并由此得到模拟的PET图像,进而构造人体中葡萄糖分布的三维可视化图像。建立心血管系统和代谢系统之间的定量关系,模拟并预测出心血管状态对代谢的影响。预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培养博士生2名。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自从核素示踪和PET成像技术问世以来,示踪动力学已成为研究葡萄糖代谢的最主要的手段。二十多年来,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