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使用“语文要素”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5297144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有效使用“语文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有效使用“语文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有效使用“语文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有效使用“语文要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有效使用“语文要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有效使用“语文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有效使用“语文要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有效使用“语文要素”自2019年秋季,部编小语教材的全面使用,“语文要素”一词已经成为小语教学必谈的热词之一。但是,这种“热谈”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表达:其一,众多培训中,小语专家非常一致地认为“语文要素为单元教学指明了方向”;其二,实际教学中,大部分一线教师则认为“语文要素不知道怎么解读和运用,课堂教学依然很迷茫”。那么,现实中的问题就出现了:如果不能将“语文要素”细分,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部编教材的一切构想就都成为了泡影。众多一线教师,手里拿着部编教材,嘴里讲的却是老套路,与语文要素没有任何的关系,这不就是“穿新鞋,走老路”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是因为“语文要素不是教学目

2、标相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来说,语文要素具有概括性、方向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并不具备具体、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为此,“语文要素”只是为单元教学指明了教学的方向,而无法细化为每篇文章,每个教学细节的教学目标。为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之前,将单元语文要素与“文本、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内容结合起来,确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语文要素,严格来说应理解为“语文学习要素”,它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既包含“教什么”,又包含了“怎么教”的问题。自三年级开始,语文要素清晰地出现在单元导语页的右下角,一般包含“阅读训练要素”和“习作训练要素”两类(教师用书中将“阅读

3、训练要素”叫“语文要素”,而将“习作训练要素”称为“习作要求”,排除在“语文要素”之外,这一点是解释不通的。)了解了什么是“语文要素”,接下来,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有效使用语文要素,为一线课堂教学服务”这一问题了 .】要素”】我现在教五年级,我们就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为例,简要说明其转化为阅读教学目标的过程:五下第一单元阅读训练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1、质疑面对这一语文要素,我们首先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1)部编小语教材中,都有哪些与之相关的语文要素?(2)如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梳理教材中相关语文要素的发展态势:册次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二上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

4、步的情感体验。四下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四下第三单元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感情。五上第四单元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五上第六单元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五下第一单元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六下第三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3、根据要素梳理,分析已有学情:梳理完这张表格,最起码我们可以明确两点:其一,部编教材关于“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相关语文要素的序列性编排,我们已基本了解;其二,更加明确“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可用的阅读方法(1)读文,展开想象;(2)抓住关键词句;(3)查找资料;(4)注意体会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

5、情。4、结合“交流平台”,继续梳理还有哪些方法用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每个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均对本单元语文要素进行了梳理和总结)(1)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体会课文思想感情;(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思想感情;(3)抓关键语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已经学习过)(4)抓住课文对事物的描述,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5、结合“课后练习”,进一步明确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重点内容、可用方法等:(1)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题要求“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也就是说,古诗三首的“体会思想感

6、情”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到:有感情朗读、读中想象画面,还有查阅资料几种阅读方法。(2)单元第二课祖父的园子课后练习第二题要求“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从课后练习我们可以确定,本课教学中可以运用的阅读方法主要有: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课文情感;抓住课文对花朵、鸟儿、虫子等事物的描述,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体会情感;还可以朗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情感。6、结合“阅读提示”,进一步运用所学阅读方法,体会略读课文思想感情:略读课文,没有设计课后练习,我们可以找到的依据主要有“阅读提示”和“交流平台”:在交流平台中月是故乡明一课提到了两点,其一,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体会作者的怀乡之情;其二,抓住“我的

7、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此外,“阅读提示”中还提到了“月亮”这一“文化意象”,以及“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搜集思乡的诗文”体会情感。梅花魂一课,则需要结合文题和课文中的主要事件,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之情。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不同,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学习阅读方法,而是运用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体会,逐步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7、“语文要素”的落实,不仅仅体现在“学习要素,理解文本”上,更体现在“利用要素,学会语用”方面。五下第一单元后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以及学生以前学习过的一些语句,引导学生“想象情景”

8、、“发现表达特点”,然后练说、练写,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更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学以致用。8、确定单元教学发展性目标的雏形:(1)阅读古诗和现代文,初步体会文中描写的场景、细节,感受童年往事带给人的不同情感体验。(2)通过阅读、思考,能够从文章中发现描写细致、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体会表达,练习说、写。(3)借助“抓关键词句”、“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抓住课文对事物的描述,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等方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4)积累思乡的诗文,尝试将诗文改写成短文。以上,我们一起结合“交流平台”、“课后练习”、“词句段运用”、“阅读提示”等内容,对单元“阅读训练要素”进行了分解、转化,使其从“概括的、模糊的”方向性目标,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如此,我们才算初步“搞定”了这一语文要素。为什么说是“初步”呢?因为,语文要素的真正落实,还需要通过课堂教学,以及具体的学习活动,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所得。这段路,还是很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