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成人之美.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529538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教育的成人之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艺术教育的成人之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艺术教育的成人之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艺术教育的成人之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艺术教育的成人之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教育的成人之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教育的成人之美.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教育的成人之美朱永新艺术教育是新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板块,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奠基”作用,它在各门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所起到的独一无二的“综合”作用。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国人的物质财富积累越来越丰厚,却难以感觉到与此对应的精神愉悦,缺少真正的幸福感,精神世界的需求日益强烈,对艺术和艺术教育的关注也日趋增强。那么,艺术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艺术教育为何是学校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艺术教育的课程究竟应该如何展开?一、艺术、艺术教育和新艺术教育研究艺术教育,首先要厘清“艺术”、“艺术教育”与“新艺术教育”三个关键概念。(一)什么是艺术?关于艺术,古往今来的先贤们众说纷纭:柏拉图认为:

2、“艺术是模仿。”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即认识。”康德认为:“艺术是可传递的快感。”黑格尔认为:“艺术即美的理想。”杜威认为:“艺术即经验。”周礼保氏就有“六艺”的说法:礼、乐、射、御、书、数。“艺术”的“术”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术,邑中道也。”指城市中的道路,后引申为“路径”、“方法”、“策略”等。在日常生活中,“艺术”一词的使用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特指某些艺术的技能、活动,如音乐、美术、戏剧、舞蹈、雕塑等等。这往往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艺术。另外一种则比前者宽泛,是对所有人类活动到达某种境界后获得了艺术性的一种肯定和描述,往往指艺术的气质、艺术的境界等。我们一般将前者视为一种狭义的艺术,

3、后者视为一种广义的艺术。艺术具有以下基本特性。第一,艺术具有形象性。艺术以具象的、动人的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并表达创造者的情感。无论是通过视觉传达的绘画书法,还是通过听觉表达的音乐,或者是通过动觉视觉听觉共同表现的舞蹈等,艺术都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体现出来的。第二,艺术具有主体性。艺术融入了创造者作为主体的思想情感,也诱导并激发出以欣赏者为主体的思想情感共鸣。艺术是通过人的创造体现出来的。世界上许多美丽的东西,第三,艺术具有审美性。艺术必须是由人类创造而生并且具有审美价值。(二)什么是艺术教育?如美国的美学家杰弗逊说:“一谈到艺术教育,我们总谈到技巧,我们不要忘记,通过艺术还要学习人类的博爱、

4、感情、知识、公道等等,这就是艺术教育。”这是就艺术教育的目标而言。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艺术教育不是教育家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这是就艺术教育的本质来说。美国当代美学家托马斯门罗提出,艺术教育有以下四种不同类型:“一种是强调艺术实践中的技术训练,其目的是培养艺术家;第二种是强调艺术的评价、欣赏和理解;第三种强调艺术史的系统教育;还有一种强调艺术的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造就艺术师资。”这是就艺术教育的内容来分析。狭义的艺术教育,是指对艺术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传授艺术的理论,培养艺术的技能。广义的艺术教育,是指在狭义艺术教育的基础之上,更重视让人拥有艺术品位,具有艺术精神,

5、达到艺术境界。(三)什么是新艺术教育从根本目标上,新教育的艺术教育,是围绕“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个根本指向而展开,是为了让师生拥有一个幸福人生而展开。人是艺术的存在。幸福完整,是新艺术教育的最高目标。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不幸福的。只有成功的艺术教育,一个人才可能幸福完整。让生活幸福完整,本身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让生命价值永恒,本身是一种存在的艺术。实现二者,也就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在这里,艺术教育作为成就人的“美”而出场。在这里,美就是幸福完整。艺术教育之所以能够让人幸福完整,首先是因为它能带给人审美的精神境界。当我们在欣赏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或者进入忘我的艺术创造时,往往会

6、进入一种无功利的状态,一种心灵自由驰骋的状态,而这时,我们的心灵会由内而外地生发出一种陶醉的、宁静的、幸福感受。这一点,我们经常可以在那些心无旁骛地游戏的孩子身上观察到。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的生活本就是幸福的生活。而一个人要获得全面发展,获得整体性的生活完整,也不能缺少艺术的滋养。所以,艺术本身,意味着幸福完整。艺术教育之所以能够让人幸福完整,也因为它能让人学会用艺术思维去进行整体认知。艺术思维是与科学思维对立而又统一的思维方式。如果缺乏艺术教育,一个人就缺少了艺术思维,由此以单一思维模式去思考、去行动,对任何事物的把握,自然都无法谈得上完整;如果缺乏艺术教育,一个人就缺乏艺术视角,以生命的有

7、限、自我的局限,要与宇宙的无垠、时空的浩渺以及世间的名利规则抗衡,自然很难感受到幸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如果一个人缺少了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那个人就不能说自己真正接受过教育。”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本质上是一种艺术的生活。艺术教育的过程,内蕴着幸福完整的实现。从具体操作上,我们主张一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艺术教育。狭义的艺术教育以培养技能和专门人才为导向,过于精专,注定了只面向少数人。狭义的艺术教育容易引起狭隘的艺术观,容易导致艺术教育堕入功利化。持有狭义艺术观的艺术教育,即使在深度和高度上有所成就,那也是建立在“牺牲”绝大多数人的艺术教育之上,忽视了艺术素养与艺术

8、精神的培养,这绝非我们所向往的艺术教育。表面上看,广义的艺术教育重艺术素质培养,让艺术在教育中去功利化而得到正确回归。但艺术教育不是空中楼阁,艺术教育的内涵必须通过切实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才能真正被人们掌握。如果没有扎实的艺术技能训练,真正的艺术教育就很难深刻,很难深入,很容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以短暂地湿润心灵,间歇地闪现风景,却无法成为滋养生命的不竭源泉,无法成为根深叶茂的葳蕤林木。综上所述,新教育对艺术教育的基本理解是:让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欣赏艺术作品,习得艺术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艺术的思维,拥有艺术的品位,具有艺术的精神,传承人类的文化,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完善的人格,拥有幸福完

9、整的人生。新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职业艺术家,不是艺术尖子的选拔与培育,而是源于儿童天性的自由发挥,注重艺术欣赏力和艺术情怀的培育,通过艺术无处不在的中介作用,为了艺术化的人生目的与境界的教育,注重培养具有艺术精神、艺术思维和健全人格的人。其宗旨是体验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成就一种幸福完整的人生。艺术应该回归到艺术,成为一种审美的、日常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在最平凡最朴素的日子里,活得有尊严,活得有情趣。良好的艺术教育会提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奠定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基础。生命因艺术而润泽,精神因艺术而升华,生活因艺术而幸福,人生因艺术而完整。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一种独特类型,是“呈人之美”;艺术教育则

10、是让每个人通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成为完整幸福的美好的人,是“成人之美”。而教师,自然就是最擅长于“成人之美”的人:首先帮助成就他人、在此过程中同时成就了自己的“成人之美”。三、新教育实验关于艺术教育的探索正因为艺术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日趋凸显,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明确指出:艺术既有内在的也有功利性的价值;艺术在创造文化和构建文明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艺术是获取知识的一个渠道;艺术对日常生活具有价值和意义;如果一个人缺少了基本的艺术知识和技能,那个人就不能说自己真正接受过教育;艺术应是所有学生的整个教育方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我国推动艺术教育的脚步也一直没

11、有停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对艺术教育的关注日益增强,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艺术教育的步伐也越来越大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了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决定从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中外,国家的政策导向,社会的高度关注,施行的一系列举措,在这样一系列的推动下,有力地促进着艺术教育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当下的艺术教育面临着诸多发展

12、中的难题,教育各界都在积极探索应变之方。(一)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说,我国艺术教育当下呈现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教育目标功利化,外延狭隘化,内容庸俗化。2艺术教育课程边缘化,课堂单一化。3儿童艺术教育成人化。4农村艺术教育荒漠化。5新艺术教育的原则在新艺术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新艺术教育必须人人参与,舒展个性。对于教师而言,人人都是新艺术教师。艺术是每个人的天赋权利,艺术属于每个人,艺术造就一切人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我们认为:只要有教室、师生,以及一颗艺术的心,就可以做出好的艺术教育。一门艺术课程的背后,必定站着一个艺术的人。一个艺术的人就意味

13、着无限精彩的艺术教育与教育艺术。对于孩子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因为新艺术教育是孩子通过艺术技能滋养后的舒展生命,是通过艺术思维训练着的精神体操。天赋导致在艺术与非艺术学科之间、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同一个孩子的兴趣与能力都不相同,不同孩子的兴趣与能力更是迥异。但从一方面来说,一个孩子缺乏艺术天赋、艺术能力,并不能等同于这个孩子从艺术教育中无法受益,甚至可能恰恰因为能力欠缺的起点甚低,导致受益更为巨大。谢弗勒的研究指出,潜能是多变的,在今天显示出的潜力,明天可能弱化,今天没显示的潜能,明天可能会显示。从这个角度而言,新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保全孩子更多的可能性,就像在一片土地上耐心撒下尽可能多的种子,

14、以期待有更多的可能会在岁月深处绽放出成熟的芬芳。所以,新艺术教育强调的面向人人,是全员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这种差异表现在:教师因其自身的喜好与能力,对同一艺术课程的理解、传授都是不同的;孩子因为各自的多种原因,对艺术教育的需求是多样的,理解感受的程度是多重的。正是二者各自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形成的差异,造就了新艺术教育生活的多彩。我们主张从尊重每一个生命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师生既能享受艺术精神这一共同阳光的普照,又能感受不同门类的艺术这一雨露的滋养,各尽其能,各显其能,直至生命花开。所有孩子都能够充分地获得最初的艺术熏陶,通过一次次地自由演出以及为此进行的练习,而把所有这些艺术生活化

15、、日常化,成为每个孩子的生命姿态,既不是少数天才孩子的专利,也不是个别家庭富裕孩子的特权,孩子们的天赋慢慢地得以呈现。就这样,人人享受艺术,让艺术生活成为最日常的生活方式、生命形态,和给予有天赋的儿童以特别的教育,二者形成高度统一。人人自得其乐。当有天赋的孩子先“艺术”起来,总能够让整间教室所有孩子受益因为他们往往是真正的小老师、辅导员、示范者。人人享受艺术,人人活出艺术,才是新教育的追求。二)新艺术教育必须立足生活,吻合节律。立足生活,是指必须强调艺术的多样性和区域性。每个地方,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样式。这些独特的艺术样式是构成新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新艺术教育的生根、发

16、芽、开花和结果,就必然要借助并依靠地方的文化艺术形式,作为有益的补充和延伸。因为地方民间艺术扎根于当地,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立足生活,同时是指必须让校园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营造健康、高雅的文化艺术氛围,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成为美好事物的集聚地。这些美好的事物,可以是我们精心选购、布置的艺术品,也可以是孩子们亲手创作、摆放的作品。这些美好的艺术陈设,进一步塑造出我们富有艺术品位的生活:是课堂上对知识融会贯通的酣畅感受,是舞台上尽情舒展的精彩表演,是郊游时饱含激情的指点江山就这样,不仅生活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源泉,艺术教育也极大提升了生活的品质,两者相得益彰。艺术教育需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位儿童,真正激发他们内心对美的渴望与感知,让艺术教育扎根于儿童心灵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