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骨干-南岗-花园-王欢-优秀课例.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529425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骨干-南岗-花园-王欢-优秀课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骨干-南岗-花园-王欢-优秀课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骨干-南岗-花园-王欢-优秀课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骨干-南岗-花园-王欢-优秀课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骨干-南岗-花园-王欢-优秀课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骨干-南岗-花园-王欢-优秀课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优秀课例 : 三角形的内角和 【复习引入部分】教师从“对于三角形你已经了解哪些知识?”引入,学生口述关于三角形的一些知识,其中一位学生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有哪些同学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从课堂学生举手情况看,绝大部分同学知道这一结论,并对这一结论是深信不疑。于是教师再追问:“哪些同学真正研究过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探究新知部分】理解相关概念: 内角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内角。180度三个角度数加起来的和是180度。方法指导: 教师通过提问“研究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是否只要把黑板上的那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算

2、一下就解决问题了?”随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三类三角形。研究范围确定后,教师再问:“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经过讨论,学生得出用量角器量、剪下来拼角等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研究建议:(1)用符号标出要研究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2)记录你的研究过程(测量的度数等)。(3)注意你的研究成果,准备全班交流。 随后,学生根据讨论的方法,教师的建议进行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并展示成果进行交流。 反馈时,从直角三角形切入,当出现不同度数但总是在180度左右时,教师问:“三角形内角和有没有150度的?”“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知道测量总是有误差的。接着交流锐角、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交流了量的方法后,

3、又展示了剪、拼的方法和折的方法。此时,教师追问:“现在,你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相信吗?”这时有个学生提出:如果任意剪一个三角形是否也是180度呢?说明在刚才探究的基础上有些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开始半信半疑了。但此时的汪老师却胸有成竹地进入了下一环节。【知识沟通】 教师通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引导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与三角形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再次来科学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从而使学生对这一结论确信无疑。面对结论,教师通过三个设问,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教师设问一:学习这一内容有什么用?教师设问二:有没有一种三角形,只知道一个角就可以知道三个角的度数?”教

4、师设问三:有没有一种三角形,一个角都不知道,却可以知道三个角的度数?”【学习思考】 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们感受到了老师的课堂特色:注重学生课堂探究的深入与有效,做到活力与扎实的兼顾统一。 课的开始老师就采用了一贯的直奔主题式引入新课,这样开门见山,直截了当,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了解了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不失为大家风范!紧接着在探究新知部分更是老师引导有方,学生探究有序,做到了收放自如,给了我们很好的教学启示。比如引导有方。无论是新课程教学,还是传统教学,都离不开教师有价值的引导。本课中,老师组织学生交流探究的思路与方法,在交流过程中老师不失时机地介入,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学生的共同对话中

5、,匡正学生的不成熟思路,促使学生逐步认同探究的思路。同时我们还看到,老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前,还给予学生三条“研究建议”,这三条研究建议对学生顺利完成探究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这就是有价值的引领。从而做到了既让学生真正探究,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又保证了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率。 再如探究有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引领下自主的探索着。从“量”的方法,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总是有误差的,只能说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左右。因而,接下来老师又通过学生剪、拼、折的方法,对前面的猜想进行验证。我们知道,拼、折的方法具有一般性,只要拼的时间不出现过多、过大的失误,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但老师还不停留于此,接

6、下来又通过让学生沟通长方形与三角形的内角度数的关系,进一步验证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再通过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证明锐角、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真可谓探究层层深入,思维严谨。 综观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老师在引领着学生进行着数学的理性思考,从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深信不疑,到“三角形内角和在180度左右”的将信将疑,再到科学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一定是180度”的确信无疑,还给给孩子们传递了这样一种科学精神:操作试验数学证明。 听了王老师的课,还给我带来思维撞击的是当我们当前课堂上的学生的学习现实起点往往高于学习逻辑起点时,我们老师该怎么办?是视而不见压抑学生不讲,还是顺其自然,进行有效引导。就象今天的课堂绝大部分同学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并对这一结论是深信不疑。这时如果换作是我的话,我就会想:这节课完了,学生都知道了可怎么上呀?可今天的汪特却不慌不忙地再追问:“那哪些同学真正研究过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从而顺利把学生带回到课堂。真是特级就是特级呀,他们站在讲台上本身就是一种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