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平比例尺11.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5293583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瑞平比例尺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王瑞平比例尺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王瑞平比例尺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王瑞平比例尺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王瑞平比例尺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瑞平比例尺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瑞平比例尺1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度开发教材,再现比例尺的魅力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解读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课件)比例尺是义务教育课程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比例尺的意义及其应用。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解说(课件)一、细读课标要求,把握认知定位1、地位和作用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激发学习数学兴趣。我认为这部分内容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为学生架起一道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并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

2、基础。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比例尺的要求是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以阐述的。(课件)知识技能:认识比例尺,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2、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有了比和比例有关知识的基础,对于常见的平面图和地图并不陌生,但对“比例尺”这个概念可能会有些生疏和抽象。(2)能力方面: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课堂上我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时间和空

3、间,让学生真正经历“比例尺”知识的形成过程。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根据以上的这些分析,我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的教学目标是(课件)3、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结合实际,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并能进行相互改写。(3)、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转化。二、深研教材内容,提升自我理解(一)知识解析看这一页的教材,我认为这节课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有:1、 比例尺的意义2、 几种不同形式的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容易理解,比较直观。 线段比例

4、尺:在应用时容易计算。3、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改写4、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5、 对放大比例尺的理解6、 比例尺的应用(二)新旧教材的比较1、(课件呈现)去年的人教版教材:图文结合,比较形象直观。今年的人教版教材:以文字呈现,比较抽象。2、今年的人教版教材增加了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为比例尺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多种思路,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我认为新旧教材二者有机结合,教学效果会更为突出。三、悉心设计流程,注重知识落实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流程:(课件)(一)调动经验 激趣导入. (二)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三)实践创造 巩固深化.(四)总结引新 拓展延伸(一)调动

5、经验 激趣导入这一环节设计了3个活动:1、 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铺垫。2、 趣味“脑筋急转弯”,为学习新知激发兴趣。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地图,在社会、思品等学科中也都初步认识过地图,鉴于学生有足够的感性经验,在课始我设计了一个很有趣味性的“脑筋急转弯” 【一只蚂蚁从灵宝爬到郑州只花了5秒钟,你知道为什么吗?】 3、不同地图上的“中国”,为探究新知产生欲望。既而让学生通过对不同地图上的“中国”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生疑激思:“为什么同样一个地方,画在地图上的大小却不一样呢?”由此使学生产生进行探究的欲望。这时教师趁势

6、揭示课题,并问:“关于比例尺,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定教学目标,明确探究的方向。(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不仅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兴趣,活跃了课堂。还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为新课做好铺垫。)(二)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本环节是课堂的中心环节,因此,我本着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教育理念,把本环节分为以下几步:1、任务驱动 构建意义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青蛙图 “为什么有的图不像原图?”让学生感悟到,画得不像是因为长和宽的缩小的倍数不同。从而让学生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比例尺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比例尺的兴趣。接着,我抛出另外一个问题:想一想,怎样画的更像?引导

7、学生说出:长和宽缩小的比例要保持相同就可以画得更像。然后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并提出问题:请你帮帮老师算一算长和宽分别缩小了多少倍?通过学生计算,引导小结:当长和宽缩小的倍数相同时,国旗的平面图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见,为了能反映真实的情况,画图时缩小或放大的倍数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比例尺。在这个环节中,从紧紧抓住为什么画得不像?怎样画的更像?这两个关键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3、 自学课本,攻克难点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2个自学探究,1个自主学习。自学探究一(1)什么叫做比例尺?比例尺的前项是什么?后项是什

8、么?(2)比例尺1:1000000是什么比例尺?数值比例尺有几种书写形式?(3)1:1000000表示图上距离 _ 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_ 厘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_ 倍。(4)比例尺 是什么比例尺?这个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_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_千米。自学探究二(1)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区别和联系。形式 单位 (2)把 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3)把1:1000000改写成线段比例尺。(4)比例尺2:1表示什么?图上距离_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_厘米,也就是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_倍。(5)比例尺2:1与前面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前面的

9、比例尺前项是1,这个比例尺后项是1。追问:前项是1的比例尺和后项是1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得出:前项是1的比例尺是缩小比例尺,后项是1的比例尺是放大比例尺。自主学习例1,求这幅图的比例尺?重点指导:单位要相同,化简结果,比例尺的前项是1或后项是1(三)实践创造 巩固深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在巩固练习中,我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填一填、选一选、算一算、比例尺互化几种类型。1、填一填:主要是本节课的最基本目标,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的知识。2、选一选:主要设计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的知识的理解。3、算一算:主要考察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掌握情况,同时强化

10、比例尺的实际应用。 4、比例尺互化: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教学重难点的巩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这些题目的设计,由基础到应用,层次分明一方面考虑本课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四)总结引新 拓展延伸 设计了“我学会了什么?”的方式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提出新的问题。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总结,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浓缩和存储,进一步促使其内化;另一方面,使学生以更浓厚的兴趣投入后续学习中去。最后,问学生“你课后还想研究什么?”激励学生自主地选择和完成课外作业。为学

11、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更宽广的学习平台,让他们更深、更广地回归到生活中去应用数学,使他们的数学学习真真正正地在生活这块沃土上拓展、延伸 五、板书设计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是无声的语言,简明扼要的板书,突出了教学重点,学生一看,一目了然。四、精选教学方法,落实策略运用 针对本单元的内容和重难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时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运用我校“层进性”教学法,充分体现独学、对学、群学,落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理念。(课件)(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节课,我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

12、习的机会。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从其他学生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课件)(2)注重教育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节课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件)(课件)课标是指路的明灯,教材是无尽的宝藏,有待我们的补充和丰富,需要我们的智慧加入、平等对话。我会带着研究的态度、怀疑的精神、质疑的勇气,与教材亲密接触,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