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5292934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教案 主备人: 维扬中学 高原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学重点】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运用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的方法突出和突破【教学

2、准备】教师:教具与实验器材;对照学生预习导学案的结果进行再备课 学生:对照导学案进行预习【教学过程】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板书:第一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引入:投影展示雪花、汞、冰糖、铝、硫酸铜晶体、钻石

3、等物质的图片。学生讨论1:为什么上述物质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学生讨论2: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答:总结: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微粒之间的排列是有规律的。2.在水的作用下,构成蔗糖和食盐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同样是微粒,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说明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步骤:实验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现象:滴入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能变色,而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后变红。实验2: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

4、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现象:溶液A逐渐变红原因:构成氨气的微粒扩散在大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假设实验3,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用一杯纯净水来代替浓氨水来做对比实验,有无必要性?回答:没有必要。因为在实验一开始,已经证明了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提问:氨水中的氨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断的运动。我想问:为什么不会是酚酞从烧杯中挥发,扩散到浓氨水与蒸馏水的混合物中,使之变色?你又能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并不是酚酞扩散?这个实验又能说明什么问题?讨论:学生议论回答:我们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

5、代替氨水。如果是酚酞扩散的话,它也会使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但实验事实可以证明,并没有变色,所以假设是错误的。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扩散,有的不容易甚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容易挥发,有些物质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不易溶解。提问:我们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我们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讨论:学生讨论回答回答: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温度越高,微粒运动的速度

6、越快。举例:哪些现象又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呢?讨论:学生举例。如闻到花香,湿衣服晒干,氯化氢与氨气生烟实验实验: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现象: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说明: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具有间隙;2构成水的微粒间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很大;实验: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150mL水+50mL水 250mL酒精+50mL酒精 350mL水+50mL酒精结果: 等于100mL 等于100mL 小于100mL说明:同种微粒之间的间隙相同;不同种微粒间隙不同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3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提问:有谁能够运用微

7、粒的知识来解释物质三态变化的原因?解释: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主要有物质是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空隙。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微粒间的空隙就越大。当微粒间的空隙小到一定程度时,成为固体,大到一定程度时,成为液体,微粒间的空隙继续增大,就会成为气体。提问:我们在一量筒中,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放入两块冰糖,观察液面情况。待全部溶解后,再观察液面,试解释。回答:未溶解时,冰糖固体的体积占据了水的一部分体积,使液面上升;当冰糖全部溶解后,构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构成水的微粒的间隙中,使总体积减小,所以液面就下降了。举例:还有那些事例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隙注意:与海绵结构中间隙、黄豆与大米混合相区别提问:在压缩空气的时候,发现体积被压得越小,所需的力越大,空气不能被压缩到体积为零,为什么?说明什么问题?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