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教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5291052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和吸收》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消化和吸收》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消化和吸收》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消化和吸收》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消化和吸收》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和吸收》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和吸收》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上学期理综组集体备课记录科目:生物 节次:第二次参与人:李海文、罗偲、柳婷时间:2017年2月24日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一、教学目标1、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2、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明确小肠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曲线图二、重点难点重点: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明确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难点: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2、食物的消化和

2、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三、教学准备:教师:1、预习卡片、“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2、探究“唾液的作用”有关的仪器和材料。学生:1、预习课本,完成预习卡片。2、课前几分钟取4毫升唾液。 四、导入新课预习卡片创设情景:周围的人有的吃的很少却长的很胖,有的人吃的很多,却长的很瘦,这是为什么呢?引出消化系统的概念。师课前分发预习卡片学生思考回答:跟人的消化吸收功能有关1、生预习,完成预习卡片2、各小组交流对预习卡片上问题的看法,了解本节课的大概内容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初步整体了解课本内容,为下面的学习打下铺垫五、探究新知(一)、消化系统的

3、组成(二)、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计划设计一组实验如何设置对照实验注意控制单一变量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5、各组汇报交流,进行生评、师评6、点拨归纳1、课件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图 2、提示学生观察口腔是消化道的开始部分3、让学生咀嚼馒头,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淀粉有甜味吗?食物在口腔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4、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筛选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5、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提出思考问题: 各试管分别模拟了口腔中的什么作用?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 左右的温水中?如何设置实验变量?6、投影展示背

4、景资料:淀粉遇碘液变蓝;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等混合物,向其中滴加碘液,溶液不会变蓝;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0C。提供实验用品。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实施探究方案、答疑。 教师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提出:本小组的结论与其他组的结论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能是什么原因?本小组的探究方案有没有改进的地方?通过这个探究,你理解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和技能?及时评价生看图指出消化道和消化腺的位置1、细嚼一块馒头,说说自己尝出了什么味道? 2、做出假设3、提出探究问题: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转变成能使人感到甜味的糖?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变成了有甜味的

5、糖 ?馒头的变甜和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没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呢?4、小组讨论,设计实施实验方案,设计填写实验表格(说明:每支试管内各加入了什么物质?是否充分搅拌?是否进行37度水浴?水浴多长时间?采用什么方法鉴别管内液体所含物质的种类?并预测检验结果。) 。思考回答: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转变成能使人感到甜味的麦芽糖?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变成了有甜味的糖?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起了什么作用?5、各小组交流成果,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淀粉在口腔开始初步消化成麦芽糖,还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思考改进的措施、总结学到的

6、方法和技能。初步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组成,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生尝味道、想问题,引出口腔中的消化,体会进食时牙齿、舌、唾液的作用,引起学生进行探究欲。 小组合作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科学探究的方式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进行表达交流,煅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三)、营养物质的消化1、问题: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供能给人体选用,有哪些器官来完成这个任务呢?2、观看“人体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的录像,启发学生发现好奇的问题,分类、筛选有用的问题。3、演示实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4、引导学生归纳消

7、化的概念5、插入练习P35第2题和P34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解图能力1、观看观看“人体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的录像,提出自己不解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答2、解读消化系统图,区分消化道和消化腺的作用。小组之间交流解决疑难问题3、观看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演示实验4、概括消化的概念5、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曲线图,明确: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消化,理解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思考,理解消化液的作用培养解图能力(四)、营养物质的吸收1、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同。 2、指导学生用放大

8、镜观察猪小肠和大肠的特点。3、提出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注意饮食要各种营养成分的整理搭配,科学安排,不能暴饮暴食。1、阅读资料分析材料,比较大肠和小肠的不同特点,理解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用放大镜观察猪小肠和大肠的特点。 2、推测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哪里?学生思考,举例,推测,得出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的结论。直观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观察,更能够帮助学生找到答案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关爱自己的身体,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六、效果检测七、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们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有所了解,还进一步懂得了在探究实验中如何设置量和操作。那么人们每天要吃进种各们的食品,什么样的营养结构才叫合理?什么样的食品才叫安全呢?自我评价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和不足学生课后思考,预习下节课内容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寻找答案激起学生新的探究兴趣,引入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八、布置作业板书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1.小肠适合吸收的结构特点 2.吸收的定义3.消化道吸收部位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二)、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三)、营养物质的消化(四)、营养物质的吸收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