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所欲--肆意曲解的诡辩.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528615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心所欲--肆意曲解的诡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随心所欲--肆意曲解的诡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随心所欲--肆意曲解的诡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随心所欲--肆意曲解的诡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随心所欲--肆意曲解的诡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随心所欲--肆意曲解的诡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心所欲--肆意曲解的诡辩.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心所欲-肆意曲解的诡辩 随心所欲-肆意曲解的诡辩所谓曲解,就是听话者对说话者所说的话做故意歪曲原意的解释。其中包括有曲解概念和曲解判断。在故意歪曲原意的曲解中,如果是善意的曲解,则有幽默的意味。如隋代启颜录中有一则笑话:一次,皇帝直称赞文选中郭璞的游仙诗写得好,石动筒听了说:如果让我来写,肯定胜过他一倍。皇帝听了很不高兴,就令他也写一首,看看如何胜过一倍。石动筒说:郭璞的游仙诗里有两句写:青溪千余仞,中有一道士。我做两句:青溪二千仞,中有二道士。这难道还不胜过他一倍?在这里,胜过一倍的一倍,同胜过一筹的一筹一样。其实是个不可计算的虚数。但石动筒却将其曲解为可计算的实数。这种对概念的曲解就包含

2、有幽默的意味,难怪皇帝听了他这两句胜过一倍的诗句后,要哈哈大笑了。或者含有调侃的意味,如有一则活学活用的现代小幽默:美国一所法律学校进行刑法考试。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叫诈骗罪?一个学生回答说:如果你不让我考试及格则犯诈骗罪。老师奇怪地问:怎么解释?这个学生说:根据刑法,凡是利用他人的无知而使其蒙受损失的人则犯诈骗罪。如果是无所顾忌地肆意曲解,则就是典型的诡辩了。如韩非子说林上中记载有一则肆意曲解概念的寓言故事: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楚王)者,谒者(主管通报传达的官吏)操(手拿着)之以入。中射之士(为宫中办事的官吏)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shu 劝

3、说,辩解)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欺骗)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证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在这则寓言说理故事中,按中射之士的聪明,他对谒者所说的可食之意,应该是非常清楚的,就是可以食用的东西。但中射之士获罪后所进行的辩解却肆意曲解了这个概念,把可食解释为自己可以食用,并以此推委自己的罪责: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其肆意曲解概念的诡辩目的昭然若揭。吕氏春秋.辞也记载有一则肆意曲解判断的寓言故事:庄伯令其父视日,曰在天;视其奚如,曰正圆;视其时;曰当今。令谒者驾,曰无马。令涓人取冠,进上。问马齿,圉人曰

4、:齿十二与牙三十。庄伯叫其父亲看看太阳的本意是通过太阳现在的位置,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这无疑是隐涵了判断一下时间的早晚。但其父亲却故意曲解了庄伯问话的原意,戏谑地说太阳在天上。庄伯只好又补充问看看太阳怎么样了(位置在哪里)。这仍然隐涵了判断一下时间的早晚。其父亲仍然曲解问话的原意:太阳正圆着呢。庄伯只好把原来问话的隐涵直截了当地说了出来: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但其父亲再次不改初衷地曲解问话的原意:正好是现在这个时候。同样,庄伯让掌管传达命令的人说套马车,其话语无疑也隐涵了让他通知负责驾车的人套马车的意思。而掌管传达的人也是故意曲解原意,将其解释为让我套马车,因此才有了我没有马呀的诡辩。庄伯

5、从外面回来后,让掌管打扫的人取帽子。意思是让他把自己头上的帽子取下来。但侍从却故意装糊涂地又取了一顶帽子呈上来。由于马的牙齿随年龄而添换,所以当庄伯问养马人马齿多少时,隐涵有马的年龄是多少的意思。但养马人却故意歪曲地将其解释为问马有多少颗牙齿,因此才有了十二颗门牙,加上槽牙共三十颗的荒唐回答。他们的这种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了语言的歧义性、灵活性来曲解庄伯的问话,说好听点是耍贫嘴取乐,说难听点,就是肆意曲解地在诡辩。这类曲解,涉及到对一句话语是否有隐涵,以及如果有则应该如何理解隐涵的问题。所谓隐涵是指,当人们说出某句话时,这一话语所传达的含义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话语的言说内容,一部分是话语内

6、含的、需要意会的内容。这种需要意会的话语内容就是隐涵。简单点说,就是话里有话。隐涵是人们在沟通交际中实际存在的语言现象。在具有隐涵现象的话语中,有的是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庄子天运)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涵;有的则是用心揣摩后,可以用语言具体表达出来的隐涵。但并非所有的沟通话语都包含有隐涵,否则人们的沟通交际就统统变成话里有话的打哑谜了。按此语言现象分析,可食这一概念,只简简单单地表达了可以食用的意思,并没有隐涵什么谁可以食用的意思。但中射之士却偏偏意会出我可以食用的意思。这当然是一种肆意曲解。而在庄伯的沟通交际中,他所说的话语中,除了视其时直截了当地表达了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7、的意思外,其他的话语就都包含有隐涵了。可这时的听话者却又偏偏装聋作哑,听不出庄伯所说话语的隐涵来。因此,他们的肆意曲解,不是在耍贫嘴,就是在诡辩。对于听话者来讲,曲解的理解程度可以说是很高的。但对于说话者来讲,其沟通交际效果的等级却趋近于零。因此,曲解是人际沟通中的一个大忌。如果是肆意曲解,其影响就不仅仅是人际沟通的无法进行,还牵系到说话者对听话者的看法了。如我们曾所举过的曲解例:工作的时候不准吸烟。所以我吸烟的时候不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那位领导能对这个青年工人有好感吗?因此,对于这种肆意曲解的诡辩,吕氏春秋离谓两千多年前即言之肯綮地评析道:言辞是思想的外在表现,欣赏外在表现却抛弃思想,所以古人懂的了人的思想就用不着听他的言语了。听别人的讲话要通过其言语观察其思想。听别人的话却不了解他的思想,那样的言语就与乖戾之言没有什么区别了。吕氏春秋.辞篇也一语中的地指出:言辞是表达思想的,言行互相背离(相诡),没有比这更不吉祥的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瞒天过海一节中所举的那个见人的诡辩,就既是瞒天过海地故意混淆概念,同时又是故意歪曲原意地肆意曲解了。其一副厚脸皮,对其一生的如何做人、见人来讲,无疑也是不祥莫大焉。返回目录随心所欲-肆意曲解的诡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