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病 (2).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5284453 上传时间:2024-03-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会看病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会看病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会看病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会看病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会看病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会看病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会看病 (2).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会看病教学目标:1.通过略读、浏览等方法,理解“按图索骥、忐忑不安、艰涩”等词语的意思,借助“按图索骥”一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2.通过还原感受,走进母亲让儿子去看病时的内心世界,领会作者在表达母亲心情时将“愿意”与“不愿意”交叉描写达到引起读者认知冲突的方法。3.通过互文阅读,自主建构,认识到让学生学会独立才是文中母爱的真谛。教学实录:一、残忍吗引发认知冲突1.朗读词语,借助“按图索骥”感知文章大意。(1)同学们在家都读过课文了吧。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出示词语: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按图索骥 忐忑不安点名朗读。正音:骥(ji)(2)理解“按图索骥”:这是个新的词语,从字面上猜猜是

2、什么意思,猜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生1:可能是按照说的做。生2:按照图纸说的去选马。师:哪个字是“马”的意思。生2:骥(3)师:骥,是好马,良马,千里马。谁知道这个成语的故事?生3:伯乐按照图上的去寻马,最后寻到癞蛤蟆。(4)师:传说春秋时期,孙阳是识马高手,掌握了寻千里马的本领,还写了一部相马经。他的儿子就按照这本书去寻马,最后找到一只癞蛤蟆。后来也指机械地寻求答案,或者按照线索寻找东西。(5)师:那么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在课文中的意思。生1:自己去看病师:说话完整些生2:儿子按照母亲的图纸,按照图上所写的去看病。(6)师:你说得很对。我们就用这个词大概地了解了课文的

3、大致内容。2.朗读词语,引发对母爱的质疑,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新的阅读期待。(1)出示:残忍 狠心 冷漠读词。(2)师:喜欢这组词吗?生:不喜欢。师:喜欢这样的人吗?生:不喜欢。师:喜欢这样的母亲吗?生:不喜欢。师:先别急着下结论二、赞同吗直面阅读初感(1)师:请默读课文,思考:你赞同还是不赞同这位母亲的做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依据,说明理由。出示:让儿子独自去看病,我赞同,理由123让儿子独自去看病,我不赞同,理由123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2)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情况。赞同派:生1:这是锻炼儿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样母亲以后不用再为儿子生病而担心;生2:这是不让孩子形成依赖的行为;生3:师:又

4、没有不赞同的?不赞同派:生1:孩子几乎没有去过医院,现在让孩子一个人去,不太好。应该让孩子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万一师:你倒是实话实说生2:生病时去,会出意外吧(3)师:作为母亲,她到底愿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呢?我们要去问问这位母亲。三、愿意吗品悟母亲内心1.凭自己的感觉,母亲愿不愿意让孩子独自去看病?生:不愿意师:完全愿意嘛,又有点不愿意; 完全不愿意嘛,又有点愿意, 这样就是左右生:为难,师:进退生:两难师:按照课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忐忑不安。这就是母亲矛盾的心理,到底是怎样的心理呢?出示句子: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点名读。师:注意感叹号再指名读,齐读。师:但是母亲的心理还有另一种想法出示句

5、子: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点名读,齐读。师:下面我们就要做一件事情,边朗读课文,边划出母亲前后心里变化的句子,然后把这些心情的词语带到这两句话的后面去。出示要求:思考:边朗读课文,边划出母亲前后心里变化的句子,用课文中的语言按照句式来说理由。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交流:师: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生1: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孩子长大了,他得学会看病。师:另一个声音说:生2: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这对于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师:一个声音又坚定地说:生3: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

6、及早教会他看病。师:一个声音刺痛着他生4:我怎么能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想锻炼他,也应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她先有个印象,以后好按图索骥。师:但是母亲有坚定信心生5:我应该让孩子独自去看病!因为现在是锻炼孩子独立看病的最好时机师:又一个声音折磨着他生6:我是最狠心的妈妈了,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而且还雪上加霜。师:这两种声音交织着,折磨着她,让母亲非常悲痛,来看看这段话,自己也读读。2.相机重点学习第22节,体会母亲内心的矛盾、斗争与煎熬。出示第22段。师:你从哪个词读出母亲的痛,做做批注。学生作批注。交流:生1:忐忑不安。母亲担心儿子发生什么意外生2:艰涩。我从这个词读出了

7、母亲的着急,时间过得很快师:时间是快还是慢?生:慢师:艰难苦涩,时间过得很慢生3:疼痛。生4:“坠”字看出母亲的后悔和着急师:给“坠”换词生5:跌师:组词生6:坠落、坠毁师:比较出不同了吗?生7:“坠”是比较重,从很重的地方砸下来。师:很恐惧吧!生8:,坠落,会摔碎的师:真因为如此,每一秒时间的流逝,像很重的东西砸进母亲的心房,而且是整整两个小时,齐读第22段。3.课堂练笔。借助“倚”字再次凸显母亲的矛盾心理。师:还好!儿子终于回来了,终于听到儿子的脚步声了出示第24段。读。师: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母亲的疼痛?生1:终于,说明度分如年师:把矛盾、疼痛都赶出来了。母亲等了两个小时,饱受折磨。现在

8、,儿子终于回来了,倚在门上。此时,母亲倚在门上,看到儿子回来了,肯定有千言万语要对儿子说,请你以“儿子”开头,写写母亲想对儿子说的话。出示:我开了门,倚在门上。儿子学生练笔。交流:生1:孩子,你终于回来了,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我是在锻炼你的生活能力,别责怪母亲的冷漠,我也为你学会看病感到自豪;生2:儿子,终于回来了。我刚才心如刀绞,忐忑不安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去;生3:儿子,你知道母亲有多着急,多后悔吗。但我不能不下决心,有些困难必须“享受”,这都出于我对你的爱。生4:儿子,不要恐惧,你总有一天要学会看病的师:母亲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孩子说。把刚才同学们的想法串起来,就是母亲的心声哪!四、残

9、忍吗感悟母爱真谛1.互文阅读,对比发现两篇课文的共同点,强化本文叙述表达的特色。(1)师:类似这样母子的故事,还有一篇剥豆。关注这个故事和今天的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出示剥豆,学生默读。(2)交流:生1:两篇课文都有矛盾的心理,不知道让孩子赢还是输生2:都能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师:也是写出了母亲的矛盾心理,究竟是让孩子输还是让孩子赢。师:她为什么要承受这样的煎熬?出示结尾。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剥豆的结尾。看看你能不能读懂母亲的心。齐读。(3)师:很巧合,学会看病也有这样的结尾。让我们也一块来读读吧。齐读。2.互文阅读,感悟母爱真谛,理解“聊胜于无”师:哪个词不理解?生1:聊胜于无。师:你们猜猜

10、什么意思?生2:总比没有的好。师:哪个是“比”的意思? 没有无;于比;胜好;聊稍微,略微 你连起来再说说意思。生3:稍微比没有的好一点。师:理解了,再连起来读读。齐读最后一段。3.再读词语,认识到母亲“残忍”的用意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的母爱真谛。师:我们再来读这几个词:残忍、狠心、冷漠生读。师:你现在又什么新的想法?生1:这是表面上的行为,文中包含着母亲对儿子的爱;师:看上去有些狠心,其实是想让孩子学会看病;生2:让孩子独自去面对生活生3:学会独立师板书:学会独立师:这也是一种“母爱”!4.简介作者,推荐阅读师:其实这两个故事中的母亲就是作者毕淑敏。她的儿子,现在已得到三个硕士学位。她写了母子环球

11、旅行记,建议大家去读读。课后点评:曹老师的课突破了原有教学结构和模式,从“残忍吗引发认知冲突”到“赞同吗直面阅读初感”,接着“愿意吗品悟母亲内心”,最后回归“残忍吗感悟母爱真谛”,教学设计别具一格。这堂课,达到了“沉入词语,让文本苏醒过来;沉入思考,让智慧释放出来;沉入课堂,让学生成长起来”的教学境界,颇有诗意语文之感。思考:通过对话描写(语言描写)与心理活动描写(母亲内心的独白)反映母亲矛盾的内心世界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母亲的矛盾心理是贯穿故事的始终,对话中的犹豫不决也凸显了母亲的忐忑不安。建议曹老师直奔“内心独白”一部分教学之前,再整体地把握一下框架,然后根据略读课文特点,有的放矢地将“内心独白”这部分研读到底,实现表象化的体验到植根语言扣人心弦的情感升华!板书: 按图索骥 残忍 狠心 冷漠 忐忑不安 母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