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 3.2《渔父》教案1 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28273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 3.2《渔父》教案1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中语文 3.2《渔父》教案1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中语文 3.2《渔父》教案1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 3.2《渔父》教案1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 3.2《渔父》教案1 苏教版必修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 3.2渔父教案1 苏教版必修5一、教材分析 1、文本在本教材所处的位置及专题教学目标 渔父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的第一板块“生存选择”中,本板块还选了报任安书。这两篇文本在内容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它们是“生存与毁灭”的选择问题,有较强的互补性。 本专题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作品,学生能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思考和追求;学生能对问题展开探讨,学会辨证地思考,周密地说理,有所发现和创新;学生能通过经典文本学习,思考“直面人生”的丰富内容和表达上多样的方法;积累经典文本中的名句,归纳整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2、文本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2、准要求培养学生“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与文本展开对话”和“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结合本专题教学目标和文本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学生能够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较准确地将本文翻译为现代汉语; 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好处;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能对屈原和司马迁的不同人生选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对人生问题有新的思考和追求。 前三点侧重知识和能力目标,第四点侧重德育目标。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文言知识的积累应该是首先要解决的,此外,认识与渔夫的对话而表现出来的屈原的人

3、格是探讨本板块核心内涵“生存与毁灭”的矛盾的前提和基础,因而将教学目标定为教学重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体现的是抽象的人生哲学,文本是如何体现的,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而将教学目标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问题探讨:相对而言,这篇文言文在文字上较浅显,翻译理解的难度不是很大,因此重点在问题探讨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问题探讨”着眼于培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驱动下进入专题学习,在探讨中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 三、学法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4、习方式”,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更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根据系统论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以四人为一小组,明确发言人,小组内成员讨论,其他小组成员在别人的发言基础上可以补充阐释,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强化学生的文本意识。如对屈原与司马迁不同的人生选择如何评价这一问题,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紧扣这两篇文本本身,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想法任作评价,不能架空文本。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面对人生的苦难和不幸,面对人生的生死抉择,有人忍辱负重,隐忍苟活,就像司马迁一样,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他坚强地选择活下去;可是,也有人选择死,比如屈原,那么,为什

5、么这些人的生存选择是如此的迥异?对于他们各自的生存选择,你又有怎样的认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渔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价值,去瞻仰一个伟人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教师正音; 渔父( f ) 淈(g ) 餔( b ) 歠( chu ) 醨 ( l ) 汶( mn) 枻( y ) 濯( zhu) 2、齐读全文,读准字音。 (三)结合注释,学生自由读,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活用字,并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明确】 古今词: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至于(到)、可以(可以用来) 词类活用:鼓枻而去 (鼓,名词用作动词,敲打) 特

6、殊句式: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 屈原既放 (被动句) 游于江潭 (状语后置) 是以见放 (被动句) 行吟泽畔 (省略句、状语后置) 圣人不凝滞于物 (被动句) 自令放为 (被动句) (四)疏通文意 1、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补充指正; 2、学生齐读,进一步理解和感悟文本。 (五)问题探讨 【要求】:以四人为一小组,明确发言人,小组内成员讨论5分钟,其他小组成员在别人回答的基础上可以补充。 1、本文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表现了屈原怎样的人格?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来回答。 【明确】屈原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也不愿“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他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

7、苟合,不妥协的特立独行者,“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还刻画了一个矢志不渝地坚持理想、保持人格操守的形象;表现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这一形象,那么渔父是怎样一位形象?塑造这一形象有何意义?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明确】渔父规劝屈原“不凝滞于物”,要“与世推移”。当“世人皆浊”时,他开导屈原“淈其泥而扬其波”,当“众人皆醉”时,他规劝屈原“餔其糟而歠其醨”,不要“深思高举”,渔父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形象;此外,当屈原表示不赞成他的处世态度时,渔夫只是“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不复与言”

8、,也刻画出他不愠不火、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塑造这一形象,对屈原来讲,具有衬托的作用,突出了屈原坚持理想、坚持人格操守的高尚品格。 3、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比喻(使哲理性的道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和生动化)、反问(强调人物的坚定决心) (六)比较阅读 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个毅然赴死,一个忍辱而生。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人生选择?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的认识。 【明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具有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他不愿随波逐流,“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毅然赴死,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主动选择死亡,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司马迁隐忍苟活,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他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是要完成千古史记,成就人生的大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司马迁和屈原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七)师生齐读,再次感受屈原的伟大人格。 (八)作业布置 1 、背诵全文; 2 、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识(古今词、活用字、特殊句式)。 附:【板书设计】 人生哲学:屈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渔父 明哲保身 说理方法:比喻 形象化 具体化 反问 强调坚定的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