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复习题.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5280054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遥感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遥感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遥感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遥感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遥感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复习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探测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2、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3、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图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4、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5、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 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

2、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6、多光谱变换:通过函数变换,达到保留主要信息,降低数据量;增强或提取有用信息的目的。本质是对遥感图像实行线形变换,使多光谱空间的坐标系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7、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8、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遥远地感知;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9、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前者是探测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受信息。后者是被动接受目标地物的电磁波。10、电磁波与电磁波谱:电磁振动的传播;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的波长排列。二、填空题(10分)1、1978年以后,气象卫星进入了第三个

3、发展阶段,主要以 NOAA系列为代表。我国的气象卫星发展较晚。“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于1988年9月7日发射的第一颗环境遥感卫星。2、1991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3、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4、热红外影像上的阴影是目标地物与背景之间辐射差异造成的,可分为热阴影和冷阴影两种。5、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光谱分辨率 、 辐射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三、问答题(40分)1、简述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目

4、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2、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b)地形起伏的影响c)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d)大气折射的影响e)地球自转的影响3、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丰富的信息量b)直观性强c)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d)现实性强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a)未充分利用遥感图像提供的多种信息b)提高图像分类精度受到限制(1)大气状况的影响(2)下垫面的影响(3)其他因素的影响5、简要回答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a)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b)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与数字化c)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d)遥

5、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底图拼接e)地理地图与遥感影像的复合f)符号注记层的生成g)影像地图图面配置h)影像地图的制作与印刷四、论述题(30分)1、试述遥感目视解译的方法与基本步骤。要点: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地理相关分析法。程序:准备工作阶段;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室内详细判读;野外验证与补判;成果的转绘与制图。2、试述计算机解译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要点:抽取遥感图像多种特征并综合利用;逐步完成GIS各种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利用GIS数据减少自动解译中的不确定性;建立适应于遥感图像自动解译的专家系统,提高自动解译的灵活性;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的结合;计算机解译新方法的

6、应用。遥感原理试题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遥感与遥感技术系统:遥远地感知;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获取,信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应用。2、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3、影像变形与几何校正:各种原因造成的几何位置变化4、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他严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 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称为辐射校正。5、平滑与锐化:图像中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

7、亮点时,采取的一种减小变化,使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燥声”点,有均值平滑和中值滤波两种。锐化是为了突出图像的边缘、线状目标或某些亮度变化大的部分。6、分类与非监督分类:包括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判别函数的“学习”过程和把待分像元代入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的过程。7、波段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为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8、瑞利散射与米氏散射:前者是指当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波长小得多的时候所发生的大气散射现象。后者是指气中的粒子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现象。9、多源信息复合:遥感信息与遥感信息,以及遥感信息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10、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像元多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后者是传感器在接

8、收目标地物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二、填空题(10分)1、物体表面状况不同,反射率也不同。物体的反射状况可分为三种,即漫反射 、镜面反射、实际地物反射。2、1978年以后,气象卫星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主要以NOAA系列为代表。我国的气象卫星发展较晚。,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于1998年9月7日发射的第一颗环境遥感卫星。3、1999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4、陆地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其图像覆盖范围约为185*185平方公里。SPOT卫星较之陆地卫星,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10米。5、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

9、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 CCD ,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三、问答题(40分)1、微波遥感的特点有哪些?(5分)(1)全天候、全天时工作(2)对某些地物有特殊的波谱特征(3)对冰、雪、森林、土壤等有一定的穿透能力(4)对海洋遥感有特殊意义(5)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2、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丰富的信息量;直观性强;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现实性强3、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标志是什么?(6分)直接解译标志:形状、颜色、图形、纹理、大小、阴影;间接解译标志:相关关系。4、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0、什么?(6分)没有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多种特征;提高分类精度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5、何谓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简要回答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遥感提供数据源;地理信息系统为分析的工具;全球定位系统是数据采集。四、论述题(30分)1、试述计算机辅助遥感制图的基本过程。遥感图像的选择遥感图像的几何教正与图像的处理图像的解译地理基础底图的编制遥感解译图形与地理基础地图的复合地图的输出与制版印刷。2、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有哪些?(6分)对比度变换;空间滤波;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多光谱变换。遥感原理试题八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遥感:在不直接接触目标物的情况下,使用特定的探测仪

11、器来接受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再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判读,从而识别目标物体的技术。2、平台:用来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3、电磁波:电磁振动在空间的传播。4、电磁辐射:物体向外发射电磁波的过程。5、大气窗口:通常把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投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6、感光度:感光材料感光快慢程度。7、三基色:三基色中的任何一基色都不能由其他二基色混合而成。8、分辨率:在图像上显示出有差别并能加以区分的两物体间的最小间距。9、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辐射能量并具有最大发射率的地物。10、亮度系数:在相同的照度条件下,物体表面的亮度与绝对白体理想表面的亮度之比。二、填空题

12、(10分)1、TM影像为专题制图仪获取的图像。其在光谱分辨率 、辐射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方面都比MSS图像有较大改进。2、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图像处理和特征提取子系统、解译知识获取子系统 、狭义的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3、全球定位系统在3S技术中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精确的定位能力和准确定时及测速能力。4、固体自扫描是用固定的探测元件,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对目标地物进行扫描的一种成像方式。目前常用的探测元件是CCD,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三、简答题:(40分)1、遥感识别地物的原理。根据传感器所接受到的电磁波光谱特征的差异来识别

13、地物。(1)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反射率存在差异;(2)同类地物的光谱是相似的,但随着该地物的内在差异而有所变化。2、感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可分为哪几类?(1)紫外遥感;(2)可见光遥感;(3)红外遥感;(4)微波遥感。3、太阳辐射的光谱特性有哪些?(1)太阳辐射光谱曲线与温度为5900k的理想黑体辐射曲线相似;(2)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0.3-1.3um,最大辐射强度位于0.47um左右;(3)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以后,各波段的能量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4、美国陆地卫星MSS 的工作原理。(1)MSS-10.5-0.6um蓝绿光波段。对水体有一定的透视力。(2)MSS-20.6-0.7um橙红光波段

14、。对水体的浑浊度等有较的反映。(3)MSS-30.7-0.8um属可见光中地红光和近红外波段。对水体几湿地地反映明显;对植物生长情况有明显的反映。(4)MSS-40.8-1.1um属近红外波段。水陆界线更加明显;对植被的反映与相似,对比性更强。5、气球遥感的特点及局限性。(1)技术简单;(2)安排实验灵活方便;(3)价格低廉;(4)吊舱自由姿态比较稳定;(5)填补了空白。局限性:受地域影响和气像条件限制。四、论述题:(30分)1、试述航空遥感的特点及局限性。(1)空间分辨率高;(2)灵活方便;(3)历史悠久;(4)可作为实验系统;局限性:(1)工作量大;(2)工艺周期长;(3)受天气条件限制大

15、;(4)大气散射的影响2、试述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1)投影距离的影响;(2)投影面倾斜:(3)地形起伏的影响。遥感原理试题九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20分)1、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2、与地物有着相同辐射量的相应黑体的绝对温度即地物的亮度温度。3、高光谱遥感:是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取有关数据。4、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5、电磁波振幅减少e分之一倍的穿透深度。6、利用遥感平台的前进运动,将一个小孔径的天线安装在平台的测方,以代替大孔径的天线,提高方位分辨力的雷达。7、指像素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8、植物所有叶子的累加面积总和与覆盖地面面积之比。9、遥感影像中近红外波段的反射值减去红光波段的反射值的差与二者之和的比值。10、包括遥感影像相对于地面坐标的配准校正、遥感影像相对于地图投影坐标系统的配准校正,以及不同类型或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之间的几何配准和复合分析,以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二、填空题(10分)1、1999年,我国第一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