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注浆法在桩基加固中的应用.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5270649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注浆法在桩基加固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复合注浆法在桩基加固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复合注浆法在桩基加固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复合注浆法在桩基加固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合注浆法在桩基加固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注浆法在桩基加固中的应用.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复合注浆法在桩基加固中的应用复合注浆法的特点如下:(1) 复合注浆法适用地层范围广,既适用于加固渗透性大的砂卵石层,又可适用于渗透性较差的粘土、粉土和粉细砂层及淤泥等脆弱土层,还可以用来加固岩溶地层的地下溶洞。(2) 复合注浆法浆液集中范围大,不仅对高压喷射流喷射破坏土体的极限范围之内土体进展转换加固,而且对喷射破坏土体的极限范围之外的土体以充填、渗透、挤密和劈裂等方式进展注浆加固,在成桩的同时对地基土有灌浆加固作用。(3) 复合注浆法能定向定位定深度,能形成连续的圆柱状的旋喷桩体,旋喷桩体顶部无收缩,与桩砼结合严密;能直接承受上部荷载,承载力较高。该法注浆形成的固结体强度可依据设计需要进展

2、调整,其强度范围为530 MPa ,与只用高压喷射注浆形成的固结体相比,复合注浆法形成的连续的圆柱状的旋喷桩体,其各方面的性质都有了提高。(4) 复合注浆法钻孔施工口径较小,对既有建筑物根底和地面损害和扰动小,可调整浆液的凝固时间,施工期建筑物附加沉降小。经济牢靠,耐久性好。(5) 复合注浆法施工简便,施工机具适合既有建筑物狭窄和低矮的现场施工,施工时根本无噪音,材料对环境无污染,可满意办公和生活要求并爱护环境。2 复合注浆法加固缺陷桩基的工艺技术2. 1 施工工艺复合注浆法加固缺陷桩基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详细技术措施如下:(1) 注浆钻孔施工:对桩基的桩身缺陷或桩底持力层缺陷进展加固

3、时,先采纳地质钻机在桩中进展钻孔抽芯或在桩侧进展钻孔,对桩身缺陷加固时需在桩中钻孔抽芯至缺陷位置以下1 m 左右,对桩底持力层缺陷加固时需依据设计桩底持力层要求从中或桩侧钻孔抽芯至完整持力层以下3 m 左右。钻孔孔径一般开孔为110 mm 或101 mm ,终孔直径为101 mm或91 mm ,钻孔垂直度保证 1. 6 m ,每桩钻3 孔。抽芯孔深度:每孔至少应有一孔钻至设计要求的深度,如设计未有明确要求时,宜钻入持力层3倍桩径且不小于3 m。 (4) 低应变法:通过比照缺陷桩加固前后的波形变化,定性分析加固效果。低应变法应用的关键是缺陷桩加固前应进展检测,以便进展加固前后的波形比照。低应变法

4、的检测数量为加固桩数的100 %。 3 工程实例 广州某办公楼其根底设计采纳为冲(钻) 孔灌注桩, 桩端持力层设计为微风化灰岩, 桩径为 30 MPa ;提升速度:喷水10 cmmin - 1 , 喷浆10 cmmin - 1 ( 复喷为15 cmmin - 1) ;回转速度为2040 rmin - 1 ;旋喷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1 ;采纳水泥浆(水泥用525 # ) 复喷一遍,水泥用量600 kgm- 1左右。依据溶洞的范围、高度不同,水泥用量有很大差异。(3) 旋喷后再进展静压灌浆加固桩底及桩身:高压旋喷完毕后,将孔口封住,利用旋喷钻孔对桩底进展静压灌浆。浆液以525 # 高标号水泥为主剂。

5、施工参数为:灌浆压力为1. 05. 0 MPa ,灌浆浆液水灰比为0. 71. 0 。经静压灌浆后,能加固原来松散破裂的灰岩层,同时对桩身与灌浆钻孔连通的蜂窝有灌浆加固效果。而且经屡次静压灌浆,可以防止旋喷灌浆浆液收缩。施工完毕后,经检测单位对该桩进展高应变检测说明,桩基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加固后其承载力远高于承载力设计值,加固效果明显,完全满意设计要求。4 结论(1) 复合注浆法充分发挥了静压注浆法和高压旋喷注浆法这两种注浆加固方法各自的优点,克制各自的缺点,是一种新型的桩基加固技术。该法处理桩身蜂窝、桩底沉渣、桩底持力层存在相对脆弱的夹层、桩底溶洞等桩基质量问题安全牢靠、经济有效。(2) 该技术适用地层范围广,既可用于砂卵石层,又可适用于粘土、粉土和粉细砂层及淤泥层,同时可用于处理岩溶土洞;在桩基加固中适用于各种灌注桩、预应力管桩、预制桩等。(3) 复合注浆工法合理,可操作性强,施工简便,施工噪音小,注浆材料对环境无污染。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着,值得在国内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