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地质学.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527046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气田地质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油气田地质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油气田地质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油气田地质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油气田地质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田地质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质井(构造井、地质浅井):盆地普查阶段为解决一定地质调查(构造、地层)问题而钻的井。参数井(地层探井、区域探井):为了了解不同构造单元的地层层序、厚度、岩性、生储盖组合条件,并为物探提供有关参数而钻的井。预探井: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圈闭或构造带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为目的而钻的井。评价井(详探井):在地震精查的基础上,在已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构造或断块上为落实地质储量,了解油气层的分布和厚度变化以及明确油气藏类型所钻的井。开发井(采油井、注水井):在地震精查构造图可靠,评价井所取的地质资料比较齐全,探明储量误差在规定范围以内时,根据编制的该油气田开发方案,为完成产能建设任务按开发井网布署所

2、钻的井。定向井:按照预先设计要求,井轨迹具有一定斜度和方位的井丛式井:在一个钻井井场上打的井群。主要为开发井,多在海上钻井平台上,陆上亦有。岩心收获率:指实取岩心的长度与取心进尺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岩心编号:将丈量好的岩心按井深自上而下,由左向右(岩心盒以写井号一侧为下方)依次装入岩心盒内,然后进行涂漆编号。岩屑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随泥浆返出到井口的时间含油饱和度:油在储集岩孔隙中的含量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的饱和度。地层测试:在钻井过程中或完井后对油气层进行测试,获得动态条件下地层和流体的各种特性参数,从而及时准确地对产层作出评价。是确定地层有无工业生产能力的一次暂时性完井。中途测试:

3、探井钻进过程中,钻遇油气层或发现重要油气显示时,中途停钻对 可能的油气层进行测试。跨隔测试在一口井有多层的情况下对其中某一层进行的测试,要求必须有两 个封隔器将测试层的上部和下部都隔开。测试垫:在测试过程中,若井很深,井底泥浆柱压力高,这时常在钻杆中充入水、泥浆、N2或者其组合,这就是测试垫。有效厚度:油层中具有产油能力部分的厚度,即工业油井中具有可动油的储集层厚度。含油层系:是若干油层组的组合,同一含油层系内的油层其沉积成因、岩石类型相近,油水特征基本一致。含油层系的顶、底界面与地层时代分界线具一致性。油层组:由若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层组组合而成。以较厚的非渗透性泥岩作盖、底层,且分布于同一岩

4、相段之内。岩相段的分界面即为其顶、底界线。砂岩组:由若干相互邻近的单油层组合而成。同一砂层组内的油层其岩性特征基本一致。砂层组间上下均有较为稳定的隔层分隔。储层非均质性:指表征储层特征的参数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储层的空间分布及内部的各种属性存在的不均匀性)。层内非均质性:指一个单砂层规模其内部垂向上的储层性质变化。层间非均质性:砂层之间的差异性,包括层系的旋回性、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等。平面非均质性:指一个储层砂体的几何形态、规模、连通性以及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所引起的非均质性。速敏性:指储层中各种微粒因流体流动速度增加而引起颗粒运移并堵塞孔道而造成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5、。水敏性:指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储层后引起储层中的粘土矿物发生水化膨胀和分散运移而造成的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盐敏性:指地层渗透率随着流过的注入液矿化度降低而发生变化的现象。酸敏性指酸液进入储层后与储层中的酸敏性矿物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或释放出微粒,使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原始油层压力:油层在未被打开之前所具有的压力。通常将第一口探井或第一批探井测得的油层压力近似代表原始油层压力。折算油层压力:为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把已测出的油层各点的实测压力值,按静液柱关系折算到同一基准面上的压力。油层静止压力: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关闭,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后,测得的井底压力值。又称之为动地层压力。井底流

6、动压力:油井正常生产时测得的井底压力。它实际上代表井口剩余压力与井筒内液柱对井底产生的回压。可采储量:在现有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地质储量中开采出来的储量。异常地层压力: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或称为压力异常。控制储量:在某一圈闭或断块内预探井发现了工业油气流后,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的评价钻探工作还未全部结束的情况下所计算的储量。预测储量:在地震详查以及其它方法提供的圈闭内,预探井获得油气流或油气显示,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用类比法确定的储量参数来估算的储量。1、如何划分碎屑岩的含油级别?答:a饱含油:观察截面95以上见原油,含油均匀、饱满,原油明显外渗;b富含油:观察截面759

7、5见原油,含油均匀,含封闭的不含油的斑块或条带;c油浸:观察截面4075见原油,含油不均匀,含较多不含油的斑块或条带,有水渍感,滴水不能呈珠状或半球状;d油斑:观察截面405见原油,含油部分呈斑块状、条带状;e油迹:观察截面上只能见到零散的含油斑点,面积在5以下;f荧光:肉眼看不到原油,荧光检测有显示,系列对比6级以上(含6级)。2、为什么要进行岩心归位?简述岩心归位的原则和步骤。答:由于地质上、钻井技术及工艺方面的种种原因,并非每次取心收获率都能达到100%,而往往是一段一段不连续的,因此需要恢复岩心在地下的本来位置,而未取上岩心的井段,则根据电测、岩屑、钻时等录井资料来判断取心井段的地层在

8、地下的实际面貌,如实地反映在岩心综合录井图上。通常把这项工作称为岩心“装图”或“归位”。归位原则:以筒为基础,用标志层控制,在磨损面或筒界面适当拉开,泥岩或破碎处合理压缩,使整个剖面岩性、电性符合,解释合理,但岩心进尺、心长、收获率不改变。步骤:校正井深:岩心录井以钻具长度来计算井深;电测曲线以电缆长度来计算井深。由于钻具和电缆的伸缩系数不同,两者在深度计算上有差别。装图时,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值,以电测深度为准加以校正;以筒为基础装图:每筒岩心作为一个装图单元,余心留空位置,套心推至上筒;以标志层作控制: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厚度不大的层;岩、电相符,拉、压合理:压:泥岩膨胀(实取长度解释厚度);

9、拉:磨光面(实取长度解释厚度);岩心位置的绘制:以每筒岩心的实际长度绘制,用不同符号表示在该栏目中,空白、斜线相间;样品位置的标注:用符号标在距本筒顶的相应位置上。 3、 泥浆显示分为哪几类?答:泥浆显示分类可分五类:1油花气泡:油花或气泡占槽面30%以下。2油气浸:油花或气泡占槽面30%以上,泥浆性能变化明显。3井涌:泥浆涌出到转盘面以上,不超过1m。4井喷:泥浆喷出至转盘面1m以上。喷面超过二层平台称强烈井喷。5井漏:泥浆量明显减少。4、在进行油气水层的判断时,为什么对低渗透性砂岩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低?岩性: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特点:颗粒粒径小,比表面大,孔隙中粘土含量高,孔隙喉道窄小,

10、微孔隙发育。亲水、低渗透性。SW高,但以束缚水形式存在,S0低。因此,我们根据S0来判断时,就可能把油层定为水层或油水同层,出现对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低,导致错误。5、在进行油气水层的判断时,为什么对高渗透性砂岩油气层的含油性解释偏高?岩性:细砂岩以上;特点:粒径大,比表面小,粘土含量少、孔隙分布均匀、孔径大、K高、水以可动水的形式存在。如SW低,S0高,我们则判断为油层,但由于水是以可动水形式存在,此时仍然产水,可能为油水同层甚至水层,这样把油水同层或水层就定为了油层,导致判断油气层时出现解释偏高的现象。6、标注钻柱测试压力卡片各点所表示的压力。A:下井泥浆柱静压段B:初始泥浆柱静压力C1:

11、初流动开始压力C2:初流动结束压力D:初关井压力恢复段E1:终流动开始压力 E1= C2 E2:终流动结束压力F:终关井压力恢复段 G:终泥浆柱静压H:最终泥浆柱静压力7、按研究范围,地层对比分为哪四级?按研究范围,地层对比分四级: 世界的: 古生物群、岩石绝对年龄测定和古地磁等方法为主的大区域对比大区域的: 方法,属地层学的研究范畴。 区域地层对比:在一个油区范围内进行全井段的对比 确定地层层位关系,建立标准剖面。 油田开发阶段和开发初期 油层对比:在一个油田内含油层段的对比 确定相同层位内油气层的连续关系。8、什么是沉积旋回?在油田,如何进行沉积旋回级别的划分?沉积旋回:垂直地层剖面上,具

12、相似岩性的岩石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现象。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区域性的,同一次升降运动所表现出的沉积旋回特征是相同或相似的,这就是利用沉积旋回划分对比地层的理论依据。而且,地壳升降规模越大,可供对比的范围也就越大,在地层剖面内体现的旋回幅度(即同一岩性在剖面上重复出现相距的厚度)也越大;反之,规模越小,旋回幅度也越小,可对比的范围也就越小。在油田范围内,沉积旋回级次的划分:(从大到小分四级)一级沉积旋回、二级沉积旋回、三级沉积旋回、四级沉积旋回(韵律)。9、单层及其组合条件是什么?单油层(通称小层或单层):组合含油层系的最小单元,相当于沉积韵律中的较粗粒部分。同一油田范围内的单油层具一定的厚度和分布范

13、围,并具岩性和储油物性基本一致的特征。单油层间应有隔层分隔,其分隔面积应大于其连通面积。组成单层的条件:a、每个小层必须是一个连通性的孔隙介质,其层位在开发区能追踪对比,有效厚度0.5m(油层中能出工业油流的层厚);b、每个小层上、下必须有不渗透的泥岩夹层分隔,其厚度0.5m,分布面积不小于含油面积的70%; c、上、下小层连通性不能大于30%。10、油砂体及其划分原则是什么?在油田地质研究中,将具有渗透率较好、含油饱和度较高,能产工业油流的砂岩体称为油砂体。油砂体的划分原则:纵向上尽量照顾同层号层,将相同层号的层划分为同一个油砂体;对于上、下有连通的单层:(25%一个油砂体;25%二个油砂体

14、)不同地区,其指标不一样,有的油田为30%、60%,视具体情况而定。平面上:以断层线、砂岩尖灭线、切割注水井排为界;在狭窄地带相连接的油砂体,可在狭窄地带内选择物性差的部位切开,分成二个油砂体。在连通区以外,如果油层延伸不远即尖灭(5口井),则不另划油砂体;如果油层延伸很远(5口井)则需在紧靠连通井点部位切开,分成另一个油砂体来考虑。11、碳酸盐岩储集单元及其划分原则是什么?储集单元:碳酸盐岩油气层剖面中,能封闭油气并具有统一压力系统的基本岩石组合。(储、产、盖、底)。划分原则:同一储集单元必须具备完整的储、渗、盖、底的岩性组合;同一储集单元具有同一压力系统;同一储集单元内,流体性质基本相似;

15、组成储、产、 盖、底的层位相同,但平面上被断层分隔,造成压力系统不同,油(气)水界面不在同一海拨高度,可划为两个储集单元。12、画示意图,说明为什么在作构造剖面图时对弯井要进行井斜校正?由于地层软硬的差别、倾角的变化及钻井技术等原因,井轴往往在空间是弯曲的,这种弯曲井称为自然弯曲井。有时为了某种特殊的需要,如钻探裂缝发育带,钻探海底油田,钻探地面有湖泊、河流、沼泽或重要建筑物的油田,都需要人为地向某一方向钻井,这称为人工定向井。若将弯曲井当成直井来作剖面图,就会歪曲地下构造形态。图a,井的弯曲方向与地层倾向一致:若把弯井当直井处理,A点就错误地画到了B点,地层的实际埋藏深度被夸大,导致地层倾角变小,甚至倾向倒转。图b,井的弯曲方向与地层倾向相反:若把弯井当直井处理,A点被歪曲到B点,把地层的实际埋藏深度减小了,导致地层倾角变大。因此,用作剖面图的弯井必须进行井斜校正。13、在油田地质研究中,如何进行井下断层的识别?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短距离内同层厚度突变、近距离内标准层海拔高程相差悬殊、石油性质的差异、折算压力和油水界面的差异、倾角测井资料识别14、断点组合及其原则是什么?在单井剖面上确定了断点,表明钻遇到了断层,但还不能确切掌握整条断层的特征。在多断层地区,几口井都钻遇了几个断点,哪些断点属于同一条断层?几条断层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都需要对各单井的断点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