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6].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5265083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6].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2)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能准确翻译全文。(3)学习课文的结构艺术,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安排学习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的方式让学生自行疏通文意,老师只讲解较难的字词和句式。(2)以改编、表演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方式,拉动学生对原文的认识、理解、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包括课文本身体现的思想及现实意义。(2)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邹忌通过一件日常小事(比美)联想到国家大事,以讲自己的切身体会,

2、以事设喻,巧妙地劝谏齐威王,结果是齐威王纳谏除弊,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在重章叠唱似的简短对话中,人物却形神毕肖。故事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至于文意,学生结合书下的注释和工具书,就完全可以自己疏通。教师只要给予引导、检查、督促。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录古代帝王纳谏的故事。在古代,虽然帝王也设谏官,但是敢于批评的大臣却往往冒着很大的风险,甚至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比如比干被挖心,司马迁蒙受腐刑之辱。但是也有善谏的大臣和英明的君主,今天我们学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这样一对君臣。首先我们要理解文意。对预习的情况做一个知识竞赛。二、检测学生对基

3、本文意的理解及重点词语的把握教师把学生出的题目投影到屏幕之上,进行简单测试。教师要补充强调以下内容:词类活用的重点词,通假字,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一词多义。三、分角色表演比赛1.课前准备(1)由语文课代表担任比赛主持人。(2)全班分四个小组准备课堂表演比赛。(3)各组推选一两个人担任编剧,对课文进行改编。(注:表演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编剧对课文的处理,而编剧对课文的处理也代表着学生对课文的理解。)(4)剧本编写完成,由全组选出演员参加表演。其他组员则负责准备道具,观摩表演并提出改进意见。(注:如此则全组无闲人,全班皆参与;既分工,又合作,自主去探究。)2.课堂表演。(1)由主持人(语文课代表)协调各

4、组表演及评比事宜。(2)各组轮流表演。(3)表演完毕,主持人组织全班同学分别给四个小组打分,并评出最佳演员。优者掌声表扬,余者掌声鼓励。四、师生共同学习(说明:此部分学习由教师主持,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此时是一个主持者、引导者,一切均因学生之学情而导之。最后,教师要将课文学习引导到“文章的结构艺术”和“邹忌的讽谏艺术”这个学习目标上来。)1.刚才四个小组都表演了自己改编的课本剧,表演得都很好,也得到了同学们的充分肯定。下面请各组编剧谈谈自己的改编理由。(说明:此环节意在弄清各个编剧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及探寻其在改编过程的思维活动,对原故事的处理手法。由于认识理解不同,处理的手法也就不同,体

5、现在各组的表演上也就有差别。)2.请主要演员谈谈自己表演的得失。(说明:此环节意在了解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与把握,演员与编剧的观点的异同,以及相互合作情况。此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即演员可能与编剧有不同看法,在导和演的过程中逐渐磨合(协作)成最后的课堂表演形式。同时,要于此引导学生赏析邹忌妻、妾、客三答的不同语气、心理。)3.请全班其他同学谈谈,刚才为何选某组为优胜组,为何选某同学为最佳演员。(说明: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既要让学生谈对各组、各位演员表演优点的理解,也要允许不同意见,即对表演中的不足谈看法。只要合情合理都应当鼓励。)有预计才能有准备,有准备才能巧引导。

6、以上活动,学生会谈到的内容预计有以下种种:1.编剧在谈改编时,也许会涉及(1)两个场景:邹忌家中、朝堂上。也许还设有众人进谏、各国朝见齐威王的场景,也是合理的。但场景设计应有所侧重。(2)五个人物:邹忌、妻、妾、客、威王。也许还有进谏者、来朝拜的使者。人物表演应注意处理台词、神态、动作、心理。2.演员在谈自己的表演时,也许涉及(1)如何处理照镜子的动作、问话的语气、进谏的语气,如何处理回答的动作、语气、神态,如何处理纳谏的语气、神态等。(2)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如邹忌善于推己及人,善于进谏;齐威王勇于纳谏等。3.其他同学在评价时,也许会对剧本改编或演员表演提出各种看法。或赞成,或反对,只要言之有

7、理就应肯定。对言之无理者要妥加引导,最好是让别的同学来反驳(也可由编剧、演员自己反驳)。这样,方能在课堂上形成辩论的热烈气氛。教师千万不要对此横加干涉,妄加否定。4.除了注释有的词语句子之外,会涉及到的字词句可能有字词:孰与 自信 诚 地方 左右 莫句子:邹忌三问的语气不同,妻、妾、客三答的语气不同,邹忌进谏的语言技巧,威王简短有力的回答。这些句子要作品味,教师可作引导、指导。(教师应在整个发言和讨论过程中相机而动、巧加引导,使学生的活动朝着“学习课文的结构艺术”、“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这个教学目标进行,最终完成课文的学习。教师也要及时板书,把课堂学习思路展示给同学们。)5.课后作业。板书设计妻私(赞美) 句式不同邹忌三问 妾畏(害怕) 语气不同客求(恭维) 心态不同窥镜了解邹忌三为孰视求证己之受蔽寝思反思妻宫妇左右邹忌讽谏妾朝廷之臣推己及人类比说明客四境之内邹忌:心系国事、善于进谏人物形象威王:勇于纳谏、富有魄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