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5264296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教育教课知识与能力标准测试卷(简答)1. 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1) 确立研究课题。2) 查阅文件和阅读文件。3) 提出研究假定。4) 拟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5) 采集、整理和剖析资料。6) 作出结论。7) 撰写成文。2. 简述解说法运用的基本要求。解说法是学校教育中教师最常采纳的教课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以下:1) 解说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2) 解说应注意培育学生的学科思想。3) 解说应拥有启迪性。在解说中擅长发问并指引学生剖

2、析和思虑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踊跃睁开。自觉地意会知识。4) 解说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裕感染力,清楚、正确、精练,条理清楚、平常易懂,音量、语速要适量,语调要抑扬顿挫,适应学生的心理节奏。3. 简述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特色1) 学习习惯拥有宽泛性。2) 学习习惯拥有实践性。3) 学习习惯拥有阶段性。4) 学习习惯拥有模拟性。4.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此刻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用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一样的年纪阶段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均衡。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重点期和最正确期。所谓发展重点期是指

3、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合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错过了重点期的教育,往旧事半功倍。所以教育一定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5. 简述班级讲课制的优弊端班级讲课制的长处:1) 有益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育人材。2) 有益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 有益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 有益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班级讲课制的弊端:1) 教课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遇到必定的限制。2) 学生的学习主假如接受现成的知识,着手时机少,不利于培育研究精神、创建能力和实践能力。3) 教课面向全

4、班学生,重申的是一致,难以照料学生的个别差别。4) 教课内容和教课方法的灵巧性有限。6.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 德育过程是拥有多种初步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育提升过程。2)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争斗变化的过程。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久的、频频的、不停行进的过程。7. 简述班主任怎样做好先进生的教育1) 严格要求,防备自满。2) 不停激励,填补挫折。3) 除去妒忌,公正竞争。4) 发挥优势,全班进步。8. 简述讲堂纪律的种类1) 教师促成的纪律。赐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构造的环境,即组织一个优异的集体

5、构造。2) 集体促成的纪律。指由集体压力而形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平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愈来愈大的作用。3) 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项任务会惹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他对其余诱人的活动充耳不闻。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4) 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面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就出现了。9. 简述小学生情绪感情发展的特色1) 小学生情绪感情的丰富性不停扩展关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成了他们的主导活动,达成各项学习任务成为小学生最主要的需要,这些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有关的事物内容构成了小学生情绪的主要内容。经过集体活动,少

6、儿的集体观点获得加强,产生了集体荣誉感;伙伴交往的增添、伙伴交往的深入,使学生产生了友感情。别的,小学生的稳固性和均衡性日趋加强。2) 情绪感情的稳固性渐渐加强跟着少儿进入小学,在集体生活和独立学习生活的影响下,少儿控制情绪的能力渐渐提升。固然与成年人对比,小学生的情绪仍旧拥有很大的激动性,还不擅长掩盖、控制自己的情绪,但他们的情绪已经开始渐渐内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渐渐能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现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结果,情绪的稳固性和均衡性日趋加强,激动性和易变性逐渐消逝。3) 情绪的深刻性不停增添小学生的情绪与学前少儿对比,不只在内容上丰富多彩了,并且其情绪体验也更为深刻了。跟着少儿年纪的增添,

7、少儿的归因能力不停得到提升,情绪体验逐渐深刻,愤慨的情绪开始渐渐减少,并更为现实化。10. 简述启迪性教课原则的实行要求1) 调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迪的首要问题。2) 启迪学生独立思虑,发展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3) 让学生着手,培育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 弘扬教课民主。11. 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作为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之一,拥有重要作用,主假如指:1)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供给了可能性。2) 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限制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 遗传素质的差别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色上拥有必定的影响。12. 简述保持讲堂纪律的特色1

8、) 成立有效的讲堂规则。2) 合理组织讲堂教课。3) 做好讲堂监控。4) 培育学生的自律质量。13. 简述优异班集体的基本特色1) 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构成的共同活动。2) 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毅的领导核心。3) 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 健康的舆论和优异的班风。5) 学生个性的充散发展。14. 简述教课的基来源则我国小学教课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教课原则:1)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联合的原则。2) 直观性原则。3) 启迪性原则。4) 稳固性原则。5) 顺序渐进原则。6) 因材施教原则。7) 理论联系实质原则。8) 量力性原则。15. 简述心智技术的训练要求1) 原型定向。原型定

9、向就是认识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认识“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认识原型的活动构造(动作构成因素、动作履行序次、动作履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那些动作和怎样去达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2) 原型操作。原型操作就是依照治理技术的实践模式,把学生在脑筋中成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之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践。3) 原型内化。所谓原型内化,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实践方式)向脑筋内化转变,由物质的、外显的、睁开的形式变为观点的、内在的简缩形式的过程。原型内化阶段是心智技术形成的高级阶段。16. 简述操作技术的训练要求操作技术的训练要求包含:1) 正确的示范与解说示范、解说是技术训

10、练的第一步,正确的示范与解说有益于学习者在脑筋中形成正确的定向映像,从而在实质操作活动中调理动作的履行。一般来说,教师的示范要注意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的联合,并且注意示范时速度的控制。2) 必需而适合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样操作技术所不行缺乏的重点环节,是动作技术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门路,对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一般来说,跟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动作的精准性、速度、协调性、灵巧性都会逐渐提升。3) 充分而有效地反应反应是指在学习者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后,据此对其学习方法、计划和目标作出形影的调整。反应对技术的顺利掌握有重要的意义。17. 简述教目的的层次构造教育目的包含国家教育目的、各级各种学校的培育目标、教师

11、的教课目的三个层次。1) 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育人的总的要求,他规定着各级各种教育培育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2) 各级各种学校的培育目标。培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详细化,是联合教育目的、社会要乞降受教育者的特色拟订的各级各种教育的培育要求。3) 教师的教课目的。教课目的是教育者在教育教课的过程中,在达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18. 简述对中等生的个别教育工作中等生,又叫“一般学生”或“中间生”,是指那些在班级中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的学生。中等生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信心不足,二是表现欲不强。对中等生的应注意:1)

12、重视对中等生的教育。由于对中等生的教育不单关系到中等生自己的发展,并且关系到整个班级的进步。2) 依据中等生的不一样特色有的放矢地进行个别教育。3) 给中等生创建充分展现自己才能的时机,加强他们的自信心。19. 简述小学生学习的特色1) 小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2) 小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3) 小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优异的道德质量。4) 小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5) 小学生的学习拥有必定程度的颠簸性。20. 简述教课实行的环节1) 备课。备课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乞降本门课程的特色,联合

13、学生的详细状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法温次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2) 上课。上课就是经过教师对讲堂教课活动自己的导入、课中和结束过程的不停调整和控制,顺利实行教课方案方案,以达到预约教课目的。3) 作业的部署与改正。部署课外作业的主要形式包含:阅读教科书和参照书;各样口头作业和口头答问;各样书面作业;各样实践作业。4) 课外指导。课外指导是讲堂教课的一种增补形式,是指在讲堂教课之外的时间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5)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评论的方法主要有:测试法、观察法、检查法、自我评论法。21. 简述班级突发事件办理的原则1) 教育性原则。教师在办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2) 客观性原则。教师在办理问题时,要防止“定式思想”的影响,充分检查,认识事实的实情,公正公正地剖析和办理问题。3) 有效性原则。教师在办理突发性事件时要讲究成效。班主任办理突发事件必定要自己的方法和措置的成效怎样。4) 可接受原则。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办理要能使当事两方对办理建议或结果五体投地地接受,办理不可以强加于人,不可以流于形式。5) 冷办理原则。教师在办理突发事件时,保持沉着、公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