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5261414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九年级语文教案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通过对诗歌比照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的主题。 、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受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在艺术形象中蕴含情感的手法。 【教法】 诵读法、观赏法、研讨点拨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语设计 抗日战斗的炮火曾震惊过很多中国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诗人戴望舒也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命运融为一体,以肤浅的思想,酷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

2、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 创设情景,培育学生的爱国之心,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根底。并借此了解写此文的时代背景。 二、朗读 、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要求学生留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及情感。 、朗读指导。 语调:前半局部肤浅,后半局部激扬。 感情:前半局部消极,冷色调;后半局部积极,暖色调。 、分四组朗读。让学生点评。 、指名读诗。师生共同点评。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学生听读,并留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及情感。 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怎样去朗读。 每排学生为一组分别读诗,余生赐予评价。 分别找两生读诗,师生共同点评。 生自由朗读

3、,体会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感情。 三、研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详细形象?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归纳点拨: 形象:“残损的手掌”“广阔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感情: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未曾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现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盼望。 、感情的变化,详细表达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

4、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归纳: 积极暖色调词;新生、辽远、暖和、光明、结实、蓬勃、永恒 消极冷色调词:残损、冷、彻骨、孤独、憔悴、阴暗 表达效果:通过比照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 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四人一组合作,找到诗中有哪些详细形象,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在师的点拨下,理解诗中详细形象中蕴含的感情。 理解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生认真读诗,边读边画出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并区分哪些是冷色调,哪些是暖色调,进而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在师的点拨下,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理解、观赏这首诗。 四、品读 这首诗中,许多句子写得特别生动形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从中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5、。 例: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这句是以情侣关系和母子关系比方,把诗人对解放区的温顺感情抒发的细致动人。 、“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这句诗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 、“那里是太阳,是春”。 这句诗用“太阳”和“春天”来比方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气。 、“摸索这广阔的土地” 这句诗用“广阔的土地”借指整个中国,用摸索中的想像把对敌人的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爱细腻地表现出来。 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找一句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诗句,并作简要分析。 在师的指导下,生理解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五、迁移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详细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哀痛”“欢欣”等。 学生借鉴这首诗通过描写详细事物来抒写思想感情的写法,写片段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