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525499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阑尾肿瘤 诊断 治疗 原发性阑尾肿瘤临床上少见,约占阑尾切除送检标本的%1,其临床表现隐匿,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术前几乎无法确诊,术中确诊也十分困难。笔者现就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征 阑尾黏液肿瘤 据报道发病率约为%2,分为良性黏液囊肿和恶性黏液腺癌,前者发病率远大于后者,占阑尾黏液性肿瘤的80%以上。阑尾黏液性肿瘤并非真正肿瘤,实质上它是潴留性囊肿,囊肿一般不超过3cm8cm,黏液中不含分泌细胞,不会产生腹膜假性黏液瘤。囊肿瘤体小时,常无任何特异性症状或表现为右下腹隐痛,但在囊肿膨胀性生长过程中可发生阑尾炎、肠梗阻

2、、肠扭转、囊内出血或感染、囊肿破裂及恶变等多种并发症。黏液囊腺癌是术前可能提示的少数阑尾恶性肿瘤之一,瘤体小时,无特异性症状,往往表现为急性阑尾炎,随着癌肿的不断增大或与周围组织浸润粘连时,右下腹可触及肿块,当肿物合并细菌感染时,常被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类癌 阑尾类癌是最常见的阑尾肿瘤,占阑尾切除标本的%,全部阑尾肿瘤的80%,占全部类癌肿瘤的15%,大多发生于成人,男女之比约为143,据Bowman统计4,3/4阑尾类癌都发生在尖端部,而且73%的肿瘤直径2cm。阑尾类癌病变起源于黏膜下,病灶小,大多生长缓慢,表现为慢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仅当其刺激浆膜下神经末梢或阻塞阑尾腔时才表现为

3、急性右下腹痛,与急性阑尾炎无法区别,阑尾类癌一般没有类癌综合征。有学者收集阑尾类癌1700例,仅6例发生类癌综合征5,而一旦出现类癌综合征,则意味着病程已进入晚期,多数患者为肝脏广泛转移所致6,绝大多数阑尾类癌为良性生物学特性,转移率很低,转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原发部位、大小及其浸润程度7。有学者5收集阑尾类癌2200例,仅有48例(%)发生转移,有报道8阑尾类癌1700例,仅有37例(%)发生转移,所有转移者原发灶直径都2cm。一般认为直径2cm,则转移发生率为20%80%,直径12cm转移发生率为%9,但有学者报道10直径仅为的类癌在手术时就有阑尾系膜受侵犯,同时伴有肝转移,肿瘤位于阑尾基层底

4、部者发生转移率高;当瘤体位于黏膜下时不转移,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转移率也增加8。 阑尾腺癌 原发性阑尾腺癌较为罕见,发病率为%,占阑尾切除标本的%,发病年龄平均为50岁左右,男多于女3,阑尾腺癌多发于阑尾基底部,恶性程度高,易转移穿孔。有学者5复习文献220例阑尾腺癌,发现手术时有83%患者病变已超过黏膜层,40%累及盲肠,20%附近淋巴结已被累及。术中发现已转移者占33%45%11,55%阑尾腺癌有穿孔倾向,58%伴有脓肿12。阑尾腺癌无特异临床症状也无特异检查手段,术前极难确诊,常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44%),阑尾周围囊肿(14%),慢性阑尾炎(11%)及其他疾病(如肠出血、肠套叠)。有时

5、阑尾炎与阑尾腺癌同时存在。原发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可转移到阑尾,阑尾腺癌也可以转移到其他部位,也可同时发生大肠癌12。 2 诊断 阑尾肿瘤虽然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但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仍起重要作用,B超、CT及X线钡灌肠造影是鉴别阑尾肿瘤与其他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B超检查 体积较小的阑尾肿瘤经腹部扫描不易发现,阑尾类癌直径大多 X线钡灌肠 X线钡剂灌肠造影检查在阑尾肿瘤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表现为:多数病例阑尾不显影,少数近端显影,远端中断,若钡剂进入囊腔,可显示圆形或椭圆形钡影;回肠末端与盲肠壁内侧间距离增大或弧形压迹,恶性肿瘤累及盲肠时可见盲肠后内侧壁不规则充盈缺损,基底部狭窄;腹部平片可

6、见钙化及肿瘤阴影13。另外,CT、内窥镜也可协助诊断。 实验室检查 对阑尾类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尿5-羟吲哚乙酸、尿组织胺及血清5-羟色胺的测定等。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奥曲肽闪烁扫描可对80%90%类癌灶作出定位诊断8。 术中探查与病理检查 相应的检查手段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阑尾肿瘤诊断的关键在于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术中仔细探查和病理检查是最可靠的方法。大多数阑尾肿瘤以急性阑尾炎发病,在急诊手术情况下,提高警惕仔细探查尤为重要。术中如发现阑尾较为粗大,触之有硬节或者阑尾局部尤其是尖端球形肿大,呈灰黄色或黄褐色,质地较硬者;或者阑尾肿胀粗大增厚,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离时有胶冻样物溢出;或切除阑尾

7、见其腔内充满黏液,应高度怀疑是恶性肿瘤,术中应一律行冷冻切片检查,以进一步证实或排除本病,提高本病的术中诊断率,并为术式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或减少二次手术。对于有慢性腹痛特别是伴有腹部肿块病人,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反复了解腹痛历史,如经抗感染治疗后腹痛及肿块无好转或好转又复发,则应警惕阑尾肿瘤,应尽可能进行相应检查,提高术前诊断质量。 3 治疗 原发性阑尾肿瘤都应手术切除,根据肿瘤的性质及部位决定术式。 黏液性肿瘤 囊肿未破溃时,肉眼很难鉴别其属性,术中应遵循无瘤观念,手术操作轻柔,用敷料将囊肿及周围组织隔开,尽量不使囊肿破裂,应避免穿刺和切开探查,以防黏液外溢,造成医原性种植,引起腹腔假黏液瘤

8、。囊肿多数位于阑尾远端,一般选择包括囊肿在内的规范阑尾切除术即可治疗黏液囊肿。若根部受累或盲肠粘连,应切除一部分盲肠为宜;对囊肿较大,有可能恶变者,需行盲肠切除或右半结肠切除。病变局限于阑尾的黏液囊腺癌,单纯切除阑尾是可以接受的。若累及盲肠或囊壁周围有浸润,应作回盲部切除或右半结肠切除1。有学者报道14,阑尾良性肿瘤病人中,其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高达33%,故有必要术中仔细检查大肠的其他部分,以免漏诊。 阑尾类癌 阑尾类癌对放疗不敏感,化疗仅有暂时疗效,主要是手术治疗15。手术方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程度及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大多数类癌直径2cm,因其转移率高,则应行右半结肠切除,这

9、一观点已被绝大多数学者公认。但有学者认为8,对于直径或者类癌已浸润至浆膜下或阑尾系膜,可行回盲部或右半结肠切除2。1987年有学者16对122例患者进行了长达26年的随访,认为阑尾加上阑尾系膜切除几乎适合所有患者。若阑尾根部切端有癌细胞,肿瘤侵犯盲肠壁,已证实淋巴结有转移,伴有类癌综合征或多发的阑尾类癌,应毫不犹豫地切除右半结肠及区域淋巴结清扫8。 阑尾类癌不作常规化疗,如合并有肝转移及类癌综合症者可使用奥曲肽治疗。85%病人症状可改善,无效时加用-干扰素治疗;肝动脉栓塞可使60%病人症状缓解。5-Fu和Streptozotocin联合化疗80%病人有反应3。 阑尾腺癌 肿瘤的浸润程度是决定腺

10、癌治疗最重要的因素,有学者认为9,黏膜癌(原位癌)可单作阑尾切除,鉴于腺癌好发于阑尾根部,以及其呈浸润性生长,易沿淋巴途径转移的特点,大多数学者认为一旦确诊,应及时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必要时,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助化疗,以提高生存率。因右半结肠切除5年生存率(65%)是单纯阑尾切除(20%)3倍。因女性常伴有卵巢转移,故术中应探查卵巢,疑有转移时应切除该侧卵巢,对绝经后妇女,可做预防性双侧卵巢切除17。阑尾腺癌术后应常规给予5-Fu、MMC、DDP腹腔灌注化疗或静脉全身化疗,对于合并有肝转移可行肝动脉栓塞加5-Fu和Strepozofociz联合化疗或肝动脉、门静脉DDS泵内灌注化疗18。

11、生物治疗(肿瘤细激活的杀伤细胞、干扰素)也可采用12。 【参考文献】 1苏亦斌,吴伟岗,张祖案.原发性阑尾肿瘤诊治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1,8(2):81 2王夏,王宇.原发性阑尾肿瘤诊治分析J.腹部外科,1998,11(3):105. 3Deans GT. Spence RAJ Neoplastic lesions of the appendix J. Br J Surg,1995,82(3):299-306. 4Bowman GA, Rosental D. Carcinoid tumors of the appendix J. Am J Surg,1983,146(6):700-703. 5徐光炜,刘宝珠,李风池,等.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J.海军总医院学报,1995,8(2):119. 6李德春,陈易人.类癌综合征J.中华外科杂志,1995,33(4):246. 7陈宏,姜波健,涂长龄,等.阑尾类癌21例诊治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9):540. 8朱建和,詹华,罗高宏.阑尾类癌32例诊治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7,6(9):1215. 91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