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1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4 王安石变法练习 人民版选修1.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251764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1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4 王安石变法练习 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新设计】2011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4 王安石变法练习 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创新设计】2011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4 王安石变法练习 人民版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1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4 王安石变法练习 人民版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1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4 王安石变法练习 人民版选修1.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4 王安石变法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后承平日久,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宋史卷173材料二今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天下祸患,岂不可忧?欧阳文忠公文集卷100材料三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则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欧阳文忠公文集卷59材料四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恐财匮力殚,虏乘吾敞,将无从而制也。张载集丈集佚存边议请回答:(1)材料二中的“盗贼”指什么人?试从材料一中找出“盗贼日多”的原因。(2)材料三中北宋政府为预防“盗贼”

2、产生而采取了什么措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3)结合材料四分析这种政策会导致什么后果?解析:第(1)问的回答要结合欧阳修的阶级立场展开分析;第(2)问的回答要紧密结合材料并且联系“盗贼”产生的主要原因组织答案;第(3)问的回答要注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答案:(1)揭竿而起的人民群众。“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即官僚地主兼并土地。(2)“荒年募兵”政策。不能。因为农民奋起反抗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被兼并,失去生活来源,募兵养兵只能暂时缓和一下矛盾。(3)军费开支大,国家财政困难,无力抵御少数民族进攻。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

3、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材料三(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北宋初

4、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2)依据材料三,指出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3)材料二、四对宋初改革的措施是怎样评价的?你认为应如何评价?解析:第(1)问的回答要紧扣材料。适当结合北宋建立时面临的形势;第(2)问要结合材料并从宋太宗的身份去思考;第(3)问要结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结果来全面评价。答案:(1)藩镇割据问题。从皇帝直接控制入手,把地方军政、财权都收归中央。(2)认为“内患”甚于“外忧”,“外忧”是边事可预防,“内患”“深可惧”。巩固皇帝的统治地位。(3)材料二认为宋初改革措施使天下晏然,战祸平息;材料四

5、认为它使地方兵弱财困,终于导致“靖康之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确实成功地防止了地方割据,但由此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加重了中央财政负担,使地方兵弱财困,无力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这些都是形成北宋社会危机的重要因素。3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

6、一条)?(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解析:此题围绕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及影响,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注意从“士、农、兵、商”四个不同角度回答改革措施;第(2)问,应注意分析司马光与梁启超两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司马光作为保守派的代表,政治思想很显然不主张变法改革,所以反对王安石变法;而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当然主张变法维新,因此借用王安石变法来阐述自己的变法思想。答案:(1)士:改革科举制度;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7、;商:市易法、均输法。(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宋史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

8、三集材料四(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

9、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解析: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在于“三冗”,阅读材料容易看出材料已经指出了“冗费”和“冗兵”两点,还有重要一项当然就是“冗官”了;第一问调动、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第二问通过细读材料,可以从“民”和“国”两个方面概括;本问理解材料需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和阶级分析的观点,苏辙和司马光反对变法都是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的阶级立场上的;本问设问具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做到史论结合即可。答案:(1)冗官。(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3)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4)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