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如何守正创新档 .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5246545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材如何守正创新档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教材如何守正创新档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教材如何守正创新档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教材如何守正创新档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教材如何守正创新档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材如何守正创新档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材如何守正创新档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材如何守正创新2012年3月8日,教育部启动了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任命我担任部编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我能力不高,接受此重任有些勉为其难,自知这是“容易挨骂”的事,但又感到责任重大,也就知难而上,尽力而为。我们从全国约请数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特级教师和编辑组成编写组,同心协力,兢兢业业,如履薄冰,迄今工作进展过半。现将启动会上我的发言整理如下,也希望籍此得到一线老师的支持和指教。编写义务教育语文教材这件事,酝酿已一年多,最近才定下来,任务比较急,困难很多。一套教材怎么也得打磨二、三年才能出来。几年前我主持编写人教版高中语文,也磨了差不多2年。很多人并不赞成统编教材,他们眼睛都盯

2、着这件事。我们接这个任务,压力是非常大的。但既然是国家的任务,是这么重要的事,容不得去过多议论,也不应当去考虑个人的得失了。接了任务,无论如何就要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只要下功夫,我们是可以编出一套先进、好用又贴近一线教学实际的教材的。说这话不是虚的表态,我们有根据。根据之一,就是十年课改,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是我们编好教材的前提。已有的小学11套、初中8套教材使用多年,其得失也可以参照。我们编的是所谓“部编本”,可以充分吸收其他各种同类教材的经验,来充实丰富自己。我们并非一无所有,从头做起,事实上,这套新编教材所拥有的资源是任何一套教材所没有的。虽然时间短,困难大,但这套教材的标准定位要高

3、,起码应当超越既有多种版本的水平。大家要有这个信心。编好这套教材,指导思想上要明确,就是要把十年课改沉淀下来的经验吸收进来,要以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来确定教材编写的思路。我们的新编教材,应当看作是这次课改的直接产物,是对课改的总结与支持。课改中提出的很多新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如“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注重学生身心健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在课改中得到集中强化提倡,使之成为普遍的社会认同。新编教材应当把这些东西吸收体现出来。教材编写是有些理想主义的事业,我们要力求摆脱平庸,让这套教材在众多同类教材中显示出特别的光彩。部编教材要依照语文

4、新课标来确定思路。围绕语文课的争议特别多,谁都可以批评语文。媒体也喜欢拿语文说事。编教材应当注意采纳那些中肯的建设性的批评,也应当对无聊的炒作有抵制力。这次课标修订,也注意到各种争议,吸纳那些比较切合实际的意见,但更主要的工作,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这里我说说对新课标修订的一些理解,也许对我们讨论教材编写会有些参照意义。这次修订,在如何让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下了很大功夫。比如课程的定位,新课标就有比较明确的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

5、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样,就把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的争议梳理清楚了。我们编教材要强调人文性,但要编得自然一点,不用去刻意突出,更不要把人文性与工具性两者割裂开来。要聚焦语言文字运用,人文性是在其中自然呈现的。关于语文知识的问题,也是有些争论的。现在老师们受制于应试教育,很注重做题,注重讲授和操练所谓系统性的语法修辞等知识,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而且容易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厌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摆脱对语法修辞等概念定义的死板记忆,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保留,办法是“随文学习”,不必

6、追求系统性。这次修订将原来的附录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内容扩充了,增加了关于汉字、拼音、阅读、写作、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不过并没有采纳将语文知识“细化、系列化”的建议,因为过分细化和系列化,有可能繁琐,对教师造成束缚。教材编写还是要有自己的语文知识及能力训练的体系,各个选段甚至每个单元都要有“把得住”的教学要求,下面我还会谈这个问题。关于“三个维度”问题。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为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系统建立了“三个维度”的模型,即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不必在概念上去纠缠这个提法是否准确,编教材注意这一点就是了:语文课程需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内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

7、展。课标这样表述,其实是有针对性的。过去,语文课程基本目标曾经是“语文知识”,后来则突出“语文能力”,关注点集中于语言文字运用的技术层面。我们新编教材肯定要有革新,体现“三个维度”的思想。目前很多版本语文教材对“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两个维度如何体现,是不明晰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混乱的,我们编写时,要认真考虑这个缺失,重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的落实。与此相关的是“语文素养”,这也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所谓 “语文素养”, 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

8、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素养是在“双基”的基础上丰富与发展,而且包括了对“双基”的重构。既重视“双基”,又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去实现“双基”,不拘泥于技术层面,这样来理解就好了。教材编写应当把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作为

9、主要目标。但提出“素养”不等于不要“双基”,不等于不要训练。教材编写是很具体的,我们的课程设计,包括教学提示、思考题、综合性学习,都要注重课标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这些其实也就是“训练”,是更有活气的训练,语文学习肯定还是要有不断训练的过程。教材编写中要关注一下这次课标修订的情况。有一些变动值得注意:有的部分原先设定的目标难度过高,这次适当降低了;有的地方需要补充说明,要强调改变繁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地方要修改对“目标”、“建议”的表述,力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

10、表述更加清晰;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还有必要进一步强调关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性要求,补充相应的措施和说明。这里再具体说说几处修改,也是编写中需要考虑的:适当减负。这个“减负”不完全是学习负担的“量”的减少,更是追求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有兴趣,就感到“负担”不那么重,学起来也快。比如小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会认1600-1800字,会写800-1000。现在减少识字量,改为认识1600,其中会写800。提倡“多认少写”,希望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做法,不再要求“四会”。还请专家对儿童认字写字做了专门的字频研究,从儿童语文生活

11、角度提出先学先写的300个“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的字。这些字应当作为一二年级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课标都有相关规定, 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要求“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编写时应当把这些要求适当考虑进去。阅读教学也有新的理念,那就是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这些要求对当前某些教学倾向是有针对性的。教材的阅读提示以及练习题设计

12、,都要参考这些意见。要尊重学生主体性,减少教化色彩,不要动不动就问“有什么深刻启示”、“受到什么教育”。针对目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某些新的偏差,课标也有意提示纠偏。如阅读教学中“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就明确要求改正和防止。教材思考题设计应当考虑这些提醒,不要偏。课标还特别注重学生读书的问题,提出“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这些年学生不读书少读书的现象日趋严重,为此,课标特别写上这样一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13、,读整本的书。”对于课外阅读,课标也格外重视,阅读量有具体要求,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如何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的链接,如何关注学生的“语文生活”,是我们编写时应当重视的,这可能是个突破点,是教材有新意的地方。写作教学。所以这次课标修订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平时作文和高考中考作文有区别,不能以后者取代全部。所以课标提出的这些精神也要想办法体现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这次语文课标修订,总的是要尽量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往素质教育靠拢,同时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特别注意激发兴趣,保护天性,学会学习,这样也许可以更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

14、的引导,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大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大好基础。这“三个基础”也是新的提法,对语文课性质与教学总体目标有简练到位的表述。我们教材编写应当吃透课标的精神,站的高一些。这套新教材,应当是在十年课改基础上、按照新课标要求重新编写的有新的思路、新的内容、新的风格的新教材。不是在原有某一种教材(比如人教版)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可以吸纳各种教材的优点与经验,但她是全新的。我们这套教材是在教育部基础司直接领导下编写的新教材,不是人教社的教材。但以后可能会给人教社出版了,这不是我们能定的,教育部会有统

15、筹。我们这个编写班子,约请了来自全国的专业人员,包括一些学者、专家与作家,某些优秀的教研员和一线老师,还有就是人教社的编辑。大家要协力同心,组成一个有眼光、有智慧、有效率,而且了解基层和学情的团队。这次课标修订对于教材编写也提出一些建议,其中提到教材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选文要文质兼美,有典范性,还要给地方、学校、老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等等。这些提法都是有现实所指的。现在的教材普遍不够重视教学梯度,有些教材很“说教”,都应当改一改。还是要从实际出发,认真调查总结一下使用情况。现在所有新出的教材都往人文素质教育靠拢了,有的靠拢但并没有脱离语文教学规律,有的就可能走得过远

16、,把语文的含量稀释了,甚至把教学秩序打乱了。所以还是要注重教学规律。篇幅要控制一下,内容过多,课时有限,很多老师还习惯固守教材,不敢有一点儿遗漏,这就使得课时紧张的问题更显突出。好的教材应当留出老师与学生的空间,多一点弹性。在新课标指导下,教材编写还是要守正创新,既要听取各方面意见,吸收中外教材编写成功的经验,又要沉得住气,不搞颠覆性改动,毕竟还要考虑教学的连续性,以及一线老师如何使用。那种动不动把现下的教材视为“垃圾”,甚至鼓吹要“对抗语文”的颠覆一切的思路,以及“翻烧饼”的做法,是不可行的,既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制造混乱。再具体一点,说说编写的思路。作为建议,不是定论,还可以讨论调整。一是体系结构问题。现有的教材大多数都采用主题单元框架,主要是为了体现人文性。这的确有这方面好处,从教学来说,也会比较有节奏感。但最大的问题是往往只照顾到人文性,而考虑不到语文性,语文教学的梯度被打乱了。这次重编教材要首先解决框架结构问题,实际上也是语文教学体系问题。我们仍然可以采取单元结构,但这个单元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