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5245402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第卷(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01.邹逸麟在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中说:“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对以上文字理解最合理的是A. 鲁国是儒学的发展基地B. 体现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C. 关东文化发展最为兴盛D. 地域

2、的不同决定思想的不同【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虽然体现了”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但是这是材料中的部分内容而无法全面阐述了材料的主旨不同地区推崇不同的文化,故A选项不是最合理的选项;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国家推崇不同的文化,但是各地的文化并行不悖,这体现出了中国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性,故B选项符合题意正确;根据材料“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推知关东地区的文化人才兴盛而非文化发展最为兴盛,C选项偷换概念;根据材料鲁国和齐国的儒学都很发达,故不同的地域也可以有相同的思想,为此D选项的结论不符合材料。2.汉武帝时期,除了设立太学,还下令在全国各郡县

3、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西汉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A. 使教育被儒学所垄断B. 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选官制度C. 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D. 推动了儒学在民间广泛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汉武帝在中央设太学,还在郡国兴办学校,以“五经”作为教材教授学生,授儒家经典,推动了儒学在民间广泛传播,故D正确;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是设置地方教育系统的影响,A错误;改变选官制度的察举制,不是设立学校,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排除C。3.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从而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列主张

4、最能够体现这一理念的是A.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B. 兼相爱,交相利C.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A【解析】【详解】A选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理学家张载的名言,其主要内容就是寻找天地间的大道,为百姓找到安身立命的方法,体现出了儒学家的社会责任感,故符合题意正确;B选项是墨家的代表名言表示要互相友爱互相得利,而非理学家强调的理想人格,故不符合题意错误;C选项强调人民要屈服于君主,而君主要服从于天,这符合汉朝董仲舒的“天人观”,故推知并非宋明理学,不符合题意;D选项是孔子对于“仁”的阐述之一,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而非理学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故

5、错误。4.王夫之认为,谏官要督促君主任用贤臣为相,并对君主错误的诏敕予以封驳。他主张“宰相必靳于其小,而以封驳争论之权授之谏官,而后宰相得以持其大,而为进退之大经”。这说明王夫之A. 猛烈地抨击君主专制B. 已具有近代民权意识C. 设计了权力制衡机制D. 强调君臣的个人修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谏官的作用主要有两个第一就是” 督促君主任用贤臣为相”,第二就是配合宰相对于皇帝的错误“诏敕予以封驳”,无法体现出A选项中对于君主专制的猛烈抨击,故A选项错误;它主要体现出谏官对于君主权力的制约,故渗透了权力制衡的原则,为此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王夫之的观点更倾向于圣君贤臣制度而非近代

6、西方的民主制度,故无法体现出近代民权意识,为此B选项错误;D选项强调的君主个人的修养与材料中用谏官制度去制约君权无直接联系,故D选项错误。5.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是A. 普罗泰戈拉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 柏拉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表述类似,故推断应该为苏格拉底的主张,为此B选项正确;普罗泰戈拉代表的智者学派过分看重个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的作用,这与材料的精神内涵“善”不符合,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

7、要集中在感觉、逻辑和其他方面并无上述思想,故C选项错误;依据所学柏拉图的思想主要是理念和理想国家的构想,而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选项错误。6.“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了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了耶路撒冷。”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A. 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 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C. 认为人人有权阅读圣经D. 对未来社会提出完整设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开始反思以往落后的神学世界,同时勇敢地开始探索新世界”等信息可知,这一事件是文艺复兴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8、文艺复兴运动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而人文主义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所以答案为B。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7.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而卢梭则主张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推翻它。这说明A. 启蒙思想家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根本分歧B. 启蒙思想呈现出对立统一的特点C. 启蒙思想家在改造社会方式上的不同方案D. 启蒙思想呈现出多元兼容的特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推断康德和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都是资产阶级思想家,在思想认识上都强调理性,故思想认识本质上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分歧,为此A选项错误;材料中康德不赞同暴力革命推翻统治,而卢梭则主张通过暴力

9、推翻,并未看出其思想统一之处,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在社会改造方式上面康德的主张趋于温和而卢梭的主张趋于暴力,双方方案不同,故C选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中体现出来了在社会改造方式方面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不同,但是其代表的阶级本质相同都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其思想都体现资产阶级要求的平等、民主等,故不存在多元兼容的特征,为此D选项不符。8.“育”甲骨文写作 ,(人,指女人),(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字的小篆为 ,由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这说明A. 汉字构造音形义相结合B. 汉字是可读的图画文字C. 汉字书法独具艺术特色D. 汉字演变由繁复到简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10、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推知文字的演变之后,兼有会意文字的“义”,融合图画文字的“形”,同时增加“音”,故A选项符合题意正确;根据材料文字演变为小篆文字时,就已经变为形声字而非图画文字,故B选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文字的演变而非书法艺术的发展,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育”字在甲骨文和小篆中的书写形态笔画类似,并无法体现出来由繁到简的特征,故D选项错误。9.爱因斯坦说物理学中没有任何概念是先验地必然的,或者是先验地正确的。一些旧概念,像绝对同时性、绝对速度、绝对加速度等,在相对论中都被抛弃了,因为它们同实验之间不可能有单一而无歧义的联系。”这表明爱因斯坦A. 怀疑牛顿力学的科学性B. 肯定

11、了相对论的完整性C. 重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D. 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像绝对同时性、绝对速度、绝对加速度等,在相对论中都被抛弃了”推出爱因斯坦是对于牛顿力学的“绝对性”提出质疑,而非“科学性”,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物理学中没有任何概念是先验地必然的”推出任何理论都是不断发展的,故B的表述太对绝对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它们同实验之间不可能有单一而无歧义的联系”是强调相对性而非强调实验的重要性,故C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像绝对同时性、绝对速度、绝对加速度等,在相对论中都被抛弃了”推知爱因斯坦否定的绝对性,根据所学牛顿的理论是基于绝对的时空观,故推知D选项正确。1

12、0.“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惊人的争论,使众多知识领域的探究重新得到评价,尤其是生物学、植物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以上评论针对的是A. 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B. 牛顿的经典力学C.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 普朗克的量子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尤其是博物学、植物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可知属于这类领域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ABD属于物理学。所以C项正确。考点:近代以来的科技生物学进化论11.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贯穿其中的一个共同

13、主题是A. 发展资本主义B. 反对专制统治C. 救亡图存D. 实现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学习“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并不能体现出发展资本主义,故选项错误;材料中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地主阶级的主张,依据所学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专制而非反对,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体现出的共同主题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或者思想,无论是哪种思潮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情况中国先进人士的救亡图存运动,故C选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中“维新变法”和“民主共和”都是主张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而非社会主义制度,故D选项错误。12.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中指出:“民国四五年之交,整

14、个的中国陷在革命顿挫、内部危机四伏、外患侵入不已的苦闷中,一般人以为政治不足以救国,需要文化的手段”于是兴起了 。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运动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民国四五年”是指1915-1916年;根据“民国四五年”“政治不足以救国,需要文化的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指的是1915年兴起的是新文化运动,故D项正确;A项是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不符合时间要求,排除;B项发生于19世纪末,排除;C项是政治革命,排除。点睛:材料“民国四五年”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从中可以得出正确答案。13.1924年,孙中山指出:“土地之岁收,低价之增益,公

15、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利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疗等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孙中山A. 以改善民生为主要目的B. 目的建立福利国家制度C. 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D. 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孙中山主张地方政府利用公共生产的财富去“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疗等种种公共之需”等民生事业,故A选项符合题意正确;福利国家制度产生于二战之后,材料时间是1924年,为此此时建立福利国家制度不符合史实,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仅仅体现出地方政府利用地方财政来发展民生,而不能体现出来高度的自治权,故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材料“土地之岁收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并未体现出平均地权给农民,故D选项错误。14.1949年6月,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指出要教育农民,特别强调工人阶级在“人民专政中的领导权及担负教育农民的责任。由此可知,材料A. 坚持农村工作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B. 强调工农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C. 坚持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同盟军作用D. 体现中国革命工作重心转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特别强调工人阶级”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