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3篇).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524330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3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3篇).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基层医疗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行为,建立分级管理的双向转诊体系,根据_、_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_、_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双向转诊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知情选择的原则。从维护患者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真正使患者享受到“双向转诊”的方便、快捷、经济、有效。(2)分级管理的原则。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康复期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疑难病、危急重症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确诊治疗。(3)综合权衡的原则。为提高患者疾病诊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基层

2、医疗机构上转患者到医院时应考虑患者病情与医院的专科、专病特色。(4)资源共享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加强技术合作和人才的有效交流,促进卫生资源合理利用。(5)连续医疗服务的原则。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双向转诊渠道,为患者提供整体性、连续性医疗服务。第三条双向转诊执行标准:(1)基层医疗机构向医院转诊的指征:临床急危重症,基层医疗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突发公共卫生和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疾病诊治超出基层医疗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急性传染病病人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人。精神障碍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病例。其它因技术、设备条

3、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2)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转诊的指征:医院门诊或出院后需要进行跟踪、随访、康复、卫生宣教和建立家庭病床的病例,而且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处置。诊断明确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病情稳定需要维持治疗的病例。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病例。其他应当转诊且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处置的病例。第四条双向转诊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1)基层医疗机构患者转往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根据转诊原则及转诊指征将患者转往上级医院。对限于医院的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患者,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各医院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将患者转往有救治条件的医院。拟转诊时,基层医疗机构医生须按首诊负责制执行,按规定书写病历、转诊

4、记录和“双向转诊单”(附件1)。患者或其家属同意或不同意转诊均需在病历上签名。由患者或家属自行到所转医院“双向转诊服务台”联系,由服务台工作人员负责分诊和安排就诊。对急危重症患者需要立即转诊的,遵循就近转诊的原则,基层医疗机构应立即呼叫120或电话通知医院派救护车接患者到医院救治。(2)医院患者转往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医生或住院医生根据转诊原则及转诊指征将患者转往其居住地的基层医疗机构。主管医生在门诊病历或出院小结中告知患者需要回到基层医疗机构完成后续治疗和康复,并提出比较详细的后续治疗和康复方案;填写“双向转诊单”(附件2)并指导患者到“双向转诊服务台”办理转诊事宜。“双向转诊服务台”工作人员

5、负责联系基层医疗机构,并做好登记和统计。第五条双向转诊工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各医院应建立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和制定合理的转诊流程。(2)各医院应在本院门诊大厅明显位置设立“双向转诊服务台”,有专人负责,并公布服务台的位置、联系人、联系电话和接待时间等。服务台负责完成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转诊工作的沟通协调、院内分诊导诊和统计工作。(3)各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转来的患者实行优先就诊、检查、交费、取药,优先安排住院。(4)各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转来的住院患者,在患者住院期间要适当安排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医生参与住院查房和病例讨论。(5)各医院要将本单位简况、特色和知名专家特长、设备拥有情况及优惠政策编

6、印成册,发至基层医疗机构,增强基层医务人员与医院相关科室主要医疗骨干的联系与沟通,为基层医疗机构定向转诊提供条件。(6)基层医疗机构要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专家和检查项目,及时将符合转诊指征的患者转往相应医院,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奔波和医疗开支。附件1双向转诊单存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档案编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于年月日因病情需要,转入单位科室接诊医生。转诊医生(签字):年月日-双向转诊(转出)单(机构名称):现有患者性别年龄因病情需要,需转入贵单位,请予以接诊。初步印象:主要现病史(转出原因):主要既往史:治疗经过:转诊医生(签字):联系电话:机构名称年月日填表说明(1)本表供居民双向转诊转出时使用,由转诊

7、医生填写。(2)初步印象:转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的初步判断。(3)主要现病史:患者转诊时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4)主要既往史:患者既往存在的主要疾病史。(5)治疗经过。经治医生对患者实施的主要诊治措施。附件2存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于年月日因病情需要,转回单位接诊医生。转诊医生(签字):联系电话:机构名称年月日双向转诊(回转)单(机构名称):现有患者因病情需要,现转回贵单位,请予以接诊。诊断结果住院病案号主要检查结果:治疗经过、下一步治疗方案及康复建议:转诊医生(签字):联系电话:(机构名称)年月日-填表说明1.本表供居民双向转诊回转时使用,由转诊医生填写。2.主要检查结果

8、。填写患者接受检查的主要结果。3.治疗经过。经治医生对患者实施的主要诊治措施。4.康复建议。填写经治医生对患者转出后需要进一步治疗及康复提出的指导建议。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二)一、工作原则1、患者自愿原则。从维护病人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选择权,真正使患者享受到双向转诊的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2、分级管理原则。除按国家法律法规对传染病、危重急诊等特殊疾病转诊救治有特别规定外,一般轻度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康复期病人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治,基层接诊的危急重症、疑难杂症要及时上转至涡阳县中医院。3、合理诊疗原则。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推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促进卫生资源

9、共享和合理利用,切实减轻患者负担,为群众提供优质廉价的医疗服务。经实验室质控评价合格,医共体内互认临床检验报告。4、连续服务原则。利用卫生专网充分发挥远程诊疗咨询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和双向转诊信息系统的作用,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便捷畅通的上下级转诊治疗渠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尤其是经_医院治疗后病情稳定下转病人,基层医疗机构要做好后续治疗工作。5、科学引导原则。要根据_医院医共体的发展方向和学科优势,在医共体内或医共体间科学合理引导患者转诊。6、共享分担原则。双向转诊涉及到医共体内或医共体间同级或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连续或交叉,要本着互利互惠、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原则,做好

10、双向转诊过程中的各项工作7、转诊备案原则。各成员单位积极落实转诊备案制度,加强参合人员县外就医事前、事中及时报备的政策宣导,认真核实未经转诊直接到县外就诊患者的信息,切实维护县外就医参合患者利益。8、责任追究原则。加强对县外就诊患者费用核实工作,对通过各种行为骗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基金违法违规行为的,坚持发现一例曝光一例,造成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基金损失的(包括未遂者),纳入重点管理人员_进行管理,对于重点管理人员在_年内其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补偿比例按照标准比例的_%进行补偿。同时,重点管理人员不得享受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待遇。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二、转诊细则(一)转诊对象1、医

11、共体内上转对象。(1)临床各科急危重症,基层医疗机构难以实施救治的病例;(2)受诊疗条件限制不能诊治的疑难复杂病历;(3)突发公共卫生和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理能力受限的病例;(4)疾病诊治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科目的病例;(5)_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商定的其他转诊病人;2、医共体内下转对象。(1)危急重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适宜基层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人;(2)诊断明确,需长期康复治疗的慢性病人;(3)各种恶性肿瘤病人的晚期非手术治疗和临终关怀;(4)自愿要求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适宜基层后续治疗或康复者;(5)_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商定的其他转诊病人;(6)其他适宜基层后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3、县外转诊对

12、象_医院确实无法诊治的疾病,参合群众到县外医疗机构就诊,经审核同意,办理转诊备案手续后到县外医疗机构就诊。却因急诊未按转诊流程办理转诊手续的,可先电话备案,在入院后_个工作日内凭急诊证明或急诊材料补办转诊手续(省农合公布的预警医院一律不予转诊,其医疗补偿待遇由医共体转出医疗机构负担)。(二)工作流程1、医共体内上转病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治医生将需上转病人的相关信息转涡阳县中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1)病人由下级经治医生护送,填写双向转诊单转给_中医院双向转诊服务科,由双向转诊服务科根据病人病情需要,与专科病房医生做好交接。(2)病人自行转院,双向转诊单由病人或家属携带,下级转诊单位与_中医院

13、取得联系,减少病人就医环节,提倡无缝转诊。2、医共体内下转病人(1)专科医生在病人出院时,将病人的检查治疗情况、出院诊断、病情转归、后续治疗、康复指导等情况及时汇总报涡阳县中医院双向转诊服务科。(2)_医院双向转诊服务科及时将双向转诊单相关信息分转给病人参合所在乡镇卫生院。3、县外转诊病人经治医生根据参合患者病情填写_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转诊单,拟定转诊意见和转往医院,经病人和科室同意,报县中医院审核同意后向外转诊。(三)补偿管理1、参合患者在县域医共体内一次诊疗过程住院并实现体内双向转诊的,在结算时仅扣除一次最高级别医疗机构起付线,补偿比例分别按照规定的补偿比例进行补偿,患者应得补偿部分县域医

14、共体足额补偿给患者。2、参合患者到县外医疗机构就诊,未办理转诊手续直接到省内县外医疗机构或省外医疗机构就诊的,按照我县_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实施方案_(_卫_号)文件规定执行。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三)一、为加强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及上级医院的医疗技术协作与业务交流,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实现大病在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工作目标,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医疗服务,特制定本制度。二、逐步建立服务规范、运转有效的双向转诊网络。医院患者下转以乡镇卫生院及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转以省内外三级医院为依托,加强技术协作与交流,达到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院医疗与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三、双向转

15、诊原则。1、患者自愿的原则。从维护患者利益出发,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切实当好患者的“参谋”。2、分级诊治的原则。小病、常见病在基层、社区,危急重症在上级医院。3、就近转诊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和医疗机构服务可及性,就近转诊患者,做到方便、快捷。4、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选择地将患者转诊至专科、专病特色明显的医疗机构,提高患者诊治的有效性。5、无缝式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下转诊渠道,为患者提供整体性、持续性的医疗服务。四、双向转诊临床标准。1、上转标准。(1)本院临床各科急危重症,卫生服务机构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疾病诊治超出本机构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需要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其他因技术、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处置的病例。(2)下转标准。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需要继续康复治疗的病例。诊断明确,不需特殊治疗的病例。各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