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524274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第一单元 第 一 课 时 熟悉长度单位 毫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拟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力量。 3、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力量,并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熟悉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看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实际测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2、数 学 书 的 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由于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沟通,然后再在全班上沟通。 四、提醒课题: 板出:毫米的熟悉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熟悉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你发觉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熟悉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

3、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稳固进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其次题。 3、找出自己四周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的目标,这里所说的“有价值的、必要的数学”就可以理解为对生活有用的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数学的生活化,也更加重视学生对学问的应用。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转变课本中原有

4、的例题,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来呈现课本所要学的内容。反过来,在进展应用题的练习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学问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估量测量身边的事物,这就拉近了书本与学生的亲近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所学学问的实际用途,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节课中发觉学生的估量、估量力量比拟差,消失了一些笑话,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我信任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数学是有价值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阅历,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同时再将数学运用与生活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价值。 第 二 课 时 分 米 的 认 识 教学

5、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拟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熟悉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育学生估测意识和力量。 教学重点:熟悉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适宜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沟通。 3、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觉量比拟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便利)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看尺子,尺子上

6、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熟悉几分米 1、在尺子上熟悉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熟悉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稳固进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推断以下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3、填空: 5分

7、米=()厘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毫米=( )厘米=()分米 2米=(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良好的心情能使学生的精神兴奋,不良的心情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由此可见,营造自然宽松的学习气氛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念、主动体验胜利的前提。因此,在此环节教学中我设法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更好地体验乐趣、体验胜利。我留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鼓舞学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观看、测量,充分表达了师生的民主、公

8、平,为学生供应了更大的探究空间。通过在真实情景中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算一算、议一议,使学生建立起分米的表象。丰富了自己对1分米长度的感性熟悉,为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积存实践阅历。 第三 课 时 千 米 的 认 识1 教学内容: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熟悉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预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看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熟悉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看到什么。 2、出示教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

9、会从某路口到南宁市外环线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四周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 三、稳固学问、动用学问: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

10、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其次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中,我所感觉到的缺乏之处是在学生的组织纪律方面。走出课堂,有的兴趣盎然,而有的是跟着走马观花。这就与教师的操控力量、语言魅力及组织方面有亲密的关系。今后我肯定会更加仔细钻研教材,练习根本功,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激发学生参加课堂教学的乐观性。 第 四 课 时 千 米 的 认 识2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育学生操作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

11、、填空: 1千米= ( )米1米=( )厘米 1米= ( )分米1分米=( )毫米 二、学生实践( 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展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假如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争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3、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三、全课总结 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探究并

12、把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展口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经受与他人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 复习 完成口算除法的练习题一组。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 情境导入 同学们,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也在迅猛的进展。我们先进的社会,科技水平究竟进展到什么程度 还有哪些领域还有待我们连续开发 你们想了解吗 今日教师就带你们到科技馆去参观。 三、 探究新知 1、 出示题目,提出问题:你从题目中都能获得哪些数据和信息? 学生仔细读题,从题目中或信息及问题,并与同伴说一说。 2

13、、 指名列式,板书。 学生先列出算式,然后思索算法,并在小组内沟通。 3、 组织学生争论算法。 将学生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可能消失的方法: 1、 230=60 602=30 2、 62=3 602=30 4、 将答案写在书上。 5、 完成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6、完成试一试第2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发觉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观看纵向的算式,发觉规律,在小组内沟通。 组织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进展沟通。 三、拓展应用 1、 603 2005 2408 1204 5607 9003 1806 2709 2、一包糖共80块。分给2人,平均每人 你发觉了什么 3、这本书共170页,我已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