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237538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7篇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当开展,经常须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安排。制定方案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 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总找借口做坏事,他们是不讲道理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视察媒体投影、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来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并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教学难点:

2、体会狼的找借口做坏事、不讲道理的本性。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爱好1、 听狼和小羊对话的录音,并出示狼和小羊对话的媒体投影。2、 听后师导入:狼是一种很残忍的动物,吃兔、鹿等,也损害人畜,对畜牧业有害(板书:狼);羊是一种很和顺的动物,吃草,对人没有损害(板书:小羊)。狼和小羊走到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板书:和)把课题连接起来。(设计意图: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听录音、看投影,导入形式新奇,既集中了学生的留意力,又激发了学习的爱好)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学习要求: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特殊是生字的字音;2、读通句子,读通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试着理解新

3、词,不懂的做上记号;3、标好各自然段的序号。(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动身,敬重学生的特性差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朗读,注意学问的习得。)三、 学生汇报自学状况1、 认读生字、词,汇报对生字、词的驾驭状况。(重点强调温是前鼻音, 惊、经、争是后鼻音,碴、争是翘舌音,脏是平舌音。)2、 逐段练读课文,重点检查学生字音读得是否正确,文句读得是否通顺。(设计意图:在汇报、沟通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变僵硬的老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四、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 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后,探讨:这一段讲的是什么?(主要

4、是让学生明白是谁先来到小溪边的)2、 学习其次、三自然段:分角色朗读狼和小羊的第一次对话,读出狼不可一世的语气。师抓住有意找碴儿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什么叫找碴儿?(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挑毛病的意思。)有意找碴儿又是什么意思?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师板书:有意找碴儿)(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儿童朗读课文的爱好,课前打算头饰,激励登台朗读,学生在真实的角色体验中不知不觉地理解内容。)狼为了想吃小羊,就有意找碴儿,第一次找的碴儿是什么?小羊又是怎样据理驳斥狼的?让学生比照投影,说出狼和小羊所处的位置。抓住狼不讲道理、有意找碴儿,小羊温柔而又据理驳斥的特点来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师板书:申辩 上游 下游)。师

5、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从小羊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羊的什么特点?(单纯、和善、温柔、聪慧)狼又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充分地探讨、沟通)(设计意图:情感、看法、价值观是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培育学生的爱憎情感。)3、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分角色朗读狼和小羊的其次次对话,通过朗读,接着抓住有意找碴儿来理解:狼第一次找碴儿被小羊反对后不得不承认小羊没有把水弄脏(从就算这样吧可以看出),但狼并不罢休,接着找碴儿。这其次个碴儿是什么呢?小羊又是怎样驳斥的呢?狼为什么不再争论了?先设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探讨、沟通上述问题。(师板书:背地里说坏话 我还没生下来)(设计意

6、图:有了第一次师生的合作学习体验,再放手让学生用习得的方法自主学习、探讨、沟通,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抓住气冲冲和一个感叹号、一个问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再抓住喊和一个感叹号引导学生边读第五自然段边感悟可怜的小羊惊异、胆怯、极力申辩的形象,指导朗读:读狼其次次说的话,要读出怒气冲天的语气。4、 学习第六自然段小羊又一次以事实驳斥了狼的借口,狼会到此罢休吗?分角色朗读狼和小羊的第三次对话。探讨:狼为什么不再争论了?狼最终对小羊的看法怎样?又找了一个什么样的借口?(让学生分组读,读出狼穷凶极恶的语气。师板书:反正都一样)5、 拓展延长:师读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探讨:结果会怎样呢

7、?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像狼一样的坏蛋,我们应怎么做?聪慧的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谈谈吧。(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探讨,学生的爱憎分明,再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建力,为小羊怎样脱险出谋划策,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教学设计方案 篇2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读报常识和读报方法。希望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这篇文章很有好用性,从读报的好处和读报的方法两方面进行了叙述。在教学时不仅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必要性,还让学生结合读书小组,制定读书安排,进行读书竞赛,写好读书心得,切实落实读书活动。还要求学生养成读报的习惯。这篇课文,主要是指引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的课文无

8、须老师讲解,只要略加指引,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就可以了。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小组沟通指导解惑。下面展示的是这篇课文的教学简洁过程。一、自学课文。、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二、整体感知、了解结构。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其次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理解重点句子:)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这样,报纸就每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

9、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三、小组沟通、大家沟通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示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留意。)、篇末点题。、最终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四、指导解惑。教学过后,我感觉到,像这样的阅读教材,传统的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老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很多学问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驾驭

10、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特性,更不要说形成末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实力。而现代阅读教学应主动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老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纳的就是这样一种合作探究的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附:阅读材料一、报题阅读法报纸的文章标题,等于报纸的眼睛。阅读报纸的题目,往往能较快地了解作者、编辑的意图,明确文章要表达的内容。阅读标题后,要依据自己的爱好和须要,有选择地读一部分。读报先读题,是一种节约时间的方法,值得提倡。二、粗读、细读结合法粗读,即阅读,主要是扩大学问面,捕获须要精读的文章。细读,就是精读

11、,对一些重要的阅读材料,应当逐字逐句琢磨,逐段逐节咀嚼,细致地了解它的内容、思路等。这样点面结合,即省时且效果好。三、剪贴法剪报的范围可依据自己学习、生活的须要和个人爱好而定。剪下后,要注明报纸的名称和日期。贴报有几种方式。如剪后放在纸盒内。到肯定阶段,再分门别类地贴在旧练习本或旧杂志上。也可边剪边贴,手边打算一些十六开的白纸,剪下就贴在纸上,每张纸贴一篇,日后分门别类装订,另编书目。报纸剪贴后,要经常翻阅整理。四、资料摘录法有些文章的片断、精彩语句、精彩的标题,一些有用的事实、数据等,因其比较短小,不肯定剪下,可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摘录时要注明出处,以便日后查对。五、读写结合法读报后,写些读

12、后感,对报纸写点书面看法,仿照报上的文章练习写作,给报社投稿,都是读报写作相结合的有效形式。读报时,留意积累词汇,学习写作,探讨他人文章思路,学会思索问题的方法。这也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六、小组读报法可以找三五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读报小组。活动形式有几种:(1)定期沟通心理,探讨报上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以探讨促读报;(2)开展读报学问小测验。轮番出题,大家回答,在回答中促进读报;(3)沟通剪报或摘报资料,互通有无,相互补充;开展评报活动,探讨哪些文章好,哪些不好,哪些版面编得活泼,哪些地方有差错,还可以写成看法稿,寄给报社。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13、。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品析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游记。文章情思如水,汩汩而流,语句清爽,描写月色如诗如画,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言简意赅,比方精当,情景交融,内涵丰富,是一篇不行多得的佳作,须要学生好好体会其中的漂亮之处。教学设想: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老师作一般性的引导。在课堂上要通过朗读的多种方式,理清文章内容,把握重难点。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翻写成美丽的散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好像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面对如此美景,

14、你是否想出门观赏一番?今日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漂亮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二、整体感知文段1.给学生放范读,依据范读,订正自己的读音,确定朗读节奏。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互听,沟通。3.请学生给大家读一遍,师生一起点评,全班齐读课文。4.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户:门;遂:于是;盖:也许;但:只是;耳:语气词5.放音乐二泉映月,请同学朗读描写月色的文段,其他同学品尝月色描写,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三、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

15、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变更?变了。原文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伏,空中流萤飘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不好。变更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贬官的悲凉、落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