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导读课5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5237476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导读课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七单元导读课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七单元导读课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七单元导读课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七单元导读课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导读课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导读课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长的故事”单元整组导读本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和略读课文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之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故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复兴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情;乌塔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一个人在欧洲旅游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则以书信的形式,讲了一个小朋友向一位作家请教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平等交流的事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的成长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许多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

2、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单元整组目标:1.学习课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结合课文词句,深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质疑的方法,与搜集到的材料结合起来引导深入理解阅读。2.进行综合性学习,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更多成年人或同龄人的故事,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过程中的问题。3.口语交际和习作过程中,把了解到的故事和想到的问题,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交流写作文和写作文的体会,并尝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4.在“展示台”中,用各种形式展示本组语文学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语文学习的乐。课时目标:1.了解单元主题,引导

3、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体验成长的经历。2.了解周恩来树立“中华不振”的具体体现和原因,通过朗读、体验、思考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的志向的情感历程。3.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培养学生从小立志。教学重难点:了解周恩来树立“中华不振”的具体体现和原因,通过朗读、体验、思考周恩来树立远大志向的情感历程。一、激趣导入,出示图片,看到了什么?这不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路,这是一条成长之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还会遇到疑惑不解的问题,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的身后都留下了一串串成长的脚印。今天这节课,就让

4、我们踏着成长的足迹,一起走进第七单元,去体验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二、浏览课文目录,明确学习内容首先,让我们来浏览课文目录,谁来告诉大家,本单元安排了哪些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乌塔*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课前我们已经对这些课文进行了通读,能简单说说每篇课文的大致内容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 )在感受到( )之后,立志( )的故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 )回忆( )为他( )并请( )的事情;乌塔讲的是( )在( )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讲了( )向( )请教( )的事情。三、学习单元导语,明确学习任务知道了学习内容,我们来明确一下本

5、单元的学习任务。每个单元导语,都告诉我们本组内容学习的要求和目标,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20页,自己读一读。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让我们来认真阅读本组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综合性学习,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这段导语告诉我们本单元有哪些学习任务?认真阅读本组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综合性学习,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能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吗?我们一起用记号标一标。关键词:阅读 综合性学习 体验 思考 留下 四、体验成长经历,

6、学习从小立志(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其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请看这是谁?(出示周恩来图片)这是少年时期的周恩来,请一位同学读读他的生平事迹。周恩来同志能为共和国的缔造和成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卓越功勋,是和他少年时代的经历息息相关的。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成长立志故事,板书课题,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齐读课题,释题质疑。这句话是谁说的?什么叫“为中华之崛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振兴中华)他为什么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二)初读课文,了解“租界”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请大家自己朗读这篇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发生在

7、哪里?交流:发生在租界。解释什么是租界。我们课文中也有一段话描写了当时租界里的景象:出示句段一:这一带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1.齐读。2.说说你的体会。预设:街道上大多是外国人这是在哪里?(在中国的土地上,怎么都是外国人啊?)还有哪个词也跳入你的眼帘?预设:怎样叫做“耀武扬威”? (耍威风、炫耀自己)巡警本来应该干什么?(保护百姓,主持公道)可是现在却仗势欺人,耍威风。看,这里的街道还灯红酒绿,热闹非凡,别处呢?是怎样?小结:是的,贫穷的中国土地上有一处繁华之地,但这繁华不属于中国!这是为什么?中华不振

8、啊! 在课文中,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中华不振”?请你快速地浏览课文,把它划下来。(二)自读课文,感受“中华不振”这篇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让你体会到了中华不振?句段二: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1.请一生读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1)你看到了什么?你又听到了什么?你难道没有听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在哭

9、泣吗?她为什么而哭诉?(她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这个亲人可能是谁?(孩子、母亲、丈夫)(2)这个肇事的洋人被绳之以法了吗?(没有)他在哪里?(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同学们呢,这个被轧死的,也许,是这位妇女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她肝肠寸断地哭诉着,可是,这个大个子洋人却也许,是她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丈夫,她悲痛欲绝,可是,这个大个人洋人却也许,是她含辛茹苦,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她心都碎了,可是,这个大个人洋人却把人给轧死了还得意扬扬,他凭什么可以得意扬扬?(知道中国人管不了,知道没有人给他撑腰)一句话,因为什么?(3)现场没有人可以为这个妇女主持公道吗?请男同学继续读这几句话。 “她原指望中

10、国巡警局能给他撑腰,”但是中国巡警给她撑腰了吗?(没有,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番。)引语:这个可怜的妇女,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还要受到这样的凌辱! (4)那围观的群众是怎么做的?女生读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同学们,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说或怎么做?你敢这样做吗?你们敢这样做吗?(敢。当时围观的人为什么不敢?)(不敢)洋人只有一个,你们是一群人啊?你们为什么不敢?(中华不振,中华不振!)(5)引读:同学们,这个被轧死的,因为中华不振,洋人可以在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肆意妄为,因为中华不振,中国人惨遭凌辱却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同学们,身

11、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够不冲动?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又怎么能够不愤怒?(6)齐读:来,带着这样的心情,咱们通过对比朗读再来体验一下当时的情景。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过渡:不仅如此,中华不振,让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土地上异常嚣张,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看,大屏幕出示屈辱的历史。

12、1.视频出示:俄国,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帝国列强先后在中国建立了27个租界,仅天津一地就有8处之多。 2.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3.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领土进行蚕食、鲸吞并勒索巨额赔款。 一件件、一桩桩的事实在向我们诉说了一段民族屈辱的历史。(三)相机教学,点拨方法目睹着这些,你的脑子里有没有问题要问? 中华不振,带给我们这样一个思考,中华不振,中华为什么不振呢?我们的学习伙伴“小林”来告诉我们一个办法。翻到“我的发现”,指名读。小林:我发现

13、读课文的时候,深入地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往往能发现问题。例如,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知道“中华不振”这个词语的意思。但是再深入想一想,“中华”为什么“不振”呢?就不清楚了。我带着这个问题,查找了一些资料,对当时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再读读课文体会就比较深了。课前,大家也去查找了资料,你能说说吗?看来,深入思考,查找资料更有助于我们读懂课文内容。(四)走进内心,从小立志1.走进内心当时,中华不振的事实强烈地冲击着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从租界回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拿起笔,写下来:小结:是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

1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以在修身课上,当老师问及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时,少年周恩来清晰而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再读)这简短的9个字是他今后学习的动力,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也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出书齐读最后一段)2.从小立志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的日积月累里有一句话:齐读“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周恩来“言必信,行必果”,他用自己的行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他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几本有关周恩来的文章:周总理的故事飞机遇险的时候周总理的睡衣小仲马的故事真实的高度,课外同学们可以去阅读。3.小结: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现在我们的

15、祖国已经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但是也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今天,东晋时期的诗人陶渊明还要送大家一句话告诉大家要珍惜时间,及时努力: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min)励,岁月不待人。 借用书中魏校长的话“有志者当效周生”,让我们谨记黑板上的八个大字:从小立志,振兴中华!五、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持续阅读兴趣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敬爱的周总理的成长故事,本单元的其他课文还有很多精彩难忘的成长故事,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去体验、思考,收获成长的点滴。最后,布置一个综合性学习任务,翻到书本第140页,自己先去读一读。让我们来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并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多种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也可以了解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的成长故事。然后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老师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