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5237472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学案例)合肥一中 方古仙课程标准1理解自然灾害点位含义,分析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2理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3理解我国成灾人口多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4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及每个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和每个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等方面,了解中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2能力目标:学会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3情感目标: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

2、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建设国家的热情。 教材分析 本节从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出发阐述了自然灾害的三大特点,分析了我国的灾种、灾情和灾害的地域差异。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处于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火山灾害以外)在中国都有发生。(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突出表现为成灾人

3、口多,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图22展示了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种类的空间分布,反映了在某一地域内不同灾种的组合特点。这些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灾种种类及其组合的理解,反映了以黑河至腾冲一线为界(人口界线),东南半壁自然灾害点位多,西北半壁灾害点位稀少的特点。其中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东部的旱灾多发区,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根据中国孕灾环境、主要自然灾害的种类组合以及灾情时空分布特点,将中国划分为6个自然灾害带。东部灾害带是洪水、暴雨集中地区,这里地势低平,而且有大面积的内涝区;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的影响;

4、北部有旱灾和虫灾,本带是我国的重灾区。中部灾害带位于第二阶梯上,南北差异显著,南部地区地壳不稳定,降水多,加上植被破坏严重,滑坡和泥石流多发,而北部则以虫灾、雪灾、旱灾为主。1 重点是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六大灾害带的分布。2 难点是中国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教学准备 1投影仪、多媒体。2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图、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中国自然灾害成灾人口(19782000年)图、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19782000年)图、安徽、江苏两省洪涝损失统计(1991年)表、中国因灾死亡牲畜(19782000年)图、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

5、示1984年5月21日午夜我国黄海发生了6.2级地震,在陆地上并未造成破坏作用。当时有许多人由于不懂地震自救知识,觉察到地震后就从楼上往下跳,结果有250多人受伤,其中绝大部分是大专院校的学生。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时,距唐山才110多千米的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由于在震前向群众宣传、普及了有关预测、预防地震,以及震后自救等方面的知识,创造了该县在唐山地震时无一人伤亡的奇迹。师:这两个实例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我国有些地区在地震带上,经常发生地震。生:说明了我国多自然灾害,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可以防灾、减灾。师: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

6、,灾情严重。要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首先就要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板书: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师:读2.1 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思考什么是自然灾害点位?世界上有哪两个典型灾害带?板书:一、自然灾害点位的概念:生:略师:它是指自然灾害以分散点的形式在空间上的分布,它着重强调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处在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灾害点位最多的地区。二是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沿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灾害点位密集。中国正好位于这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板书: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师:同学们思考原因有

7、哪些?(学生思考回答)生:略师: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处于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火山灾害以外)在中国都有发生。(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师: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为什么?生:因为我国是季风气候。 师:中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产生了最大的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处于季

8、风环流控制下,气候不稳定,因此,东部季风区灾害点位集中于东部,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等灾害危害严重。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师:读图2.2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以什么为界?生:略师:以黑河至腾冲一线为界(人口界线),东南半壁自然灾害点位多,西北半壁灾害点位稀少的特点。其中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东部的旱灾多发区,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表现为: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是旱灾多发区;洪涝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地震多发生在台湾省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集中在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低温冷害严重;台

9、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师:思考: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有何特征?为什么?生:(讨论回答)师: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总特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归纳。1.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主要原因是由于(1)由受灾体地域分布控制,我国东南部是人口稠密、农业、城市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2)受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制约,东南部季风发达,受海洋影响大,而且多山,各种自然灾害频发。2.自然灾害种类存在明显的区域性(见下表)(课件展示)中国主要自然

10、灾害种类的地域分异及原因地域分异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地震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区;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华北、西北区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滑坡、泥石流 西南地区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风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灾情特点师:我国众多的人口和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形成了自然灾害人

11、员伤亡损失大、农业灾情严重的特点。(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师:读图2.3 中国自然灾害成灾人口(19782000年),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哪里?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哪里?生:东部师: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我国人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画一条人口分界线,此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此线西北人口稀疏。人口的这种不平衡分布,与水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区相结合,使得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2)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师:读图2.4 中国农

12、作物成灾面积(19782000年)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哪里?生:东部师: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课件展示)(3)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气候、地形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土地类型耕地面积大草原广阔农业部门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畜牧业经营方式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靠天养畜主要受灾灾种洪涝、干旱、冷冻、风雹雪灾、旱灾、虫灾风险农业灾害风险大牧业灾害风险大成灾分布鲁、豫、苏等内蒙古、青、藏、川等灾情表现农作物受灾面积等牲畜掉膘、死亡师:读图2.5 中国因灾死亡牲畜(1978

13、2000年) 我国天然草场分布在大兴安岭吕梁山一线以西以北的地区,这里草原面积广阔,经济较落后,主要是靠天养畜。由于经营粗放,不仅载畜量小,一旦遭遇雪灾、旱灾、虫灾等灾害,就会形成严重的灾情。师:思考:概括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的特点,分析该特点形成的自然背景。生:(学生讨论后回答)略师:我国灾情地域差异显著,以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受灾体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灾情严重。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而且是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就是成灾面积较大的省。西北部人口稀少,且以畜牧业为主,受雪灾、旱灾、虫灾的影响,灾情主要表现为牲畜灾情

14、。板书:3 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读图2.6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课件展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地域差异灾害带分布地区主要灾害形成原因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1海洋灾害带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2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的影响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3东部灾害带主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4中部灾害带主要指青藏高原以东的

15、第二级阶梯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内蒙古的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5西北灾害带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6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师:从空间分布看,我国东部区灾害带呈东北西南走向,不仅与我国降水分布规律一致,还与我国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一致。第三级阶梯内部的灾种存在着南北差异(如东部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