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新选择.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523633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新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新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新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新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新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新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新选择.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新选择 论文摘要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应遵循新的原则。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化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进行简要分析,进而对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原则进行探讨,并提出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对计量属性、存货计价、坏账准备计提、累计折旧计提、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制造费用分配等方法选择的新思路。 论文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会计核算方法;新选择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包括会计在内,必然产生巨大的冲击。由此,会计界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本文旨在对我国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方法的新选择

2、进行探讨。一、 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会计信息化是顺应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依据现代管理模式和最新信息技术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加工、传递、存储、应用等处理,建立计算机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我国会计信息化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为止可分为以下两个发展阶段:1. 初级阶段会计电算化阶段:会计电算化是通过对手工会计系统的改进,模仿手工会计程序,利用计算机对经济业务进行记账、算账、转账及提供报表等活

3、动。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减轻了会计人员的负担,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质量。2. 高级阶段会计信息化阶段:在1999年召开的“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认为,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功能不断拓展和丰富,将会计电算化改称为“会计信息化”更有利于会计信息化的研究和发展。会计信息化系统全面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实时地报告会计信息,呈现出开放性、智能化、实时化等特点。二、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对于同样的经济业务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备选会计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手工会计条件下,对于会计处理方

4、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信息提供的决策有用性原则外,成本效益原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手工会计条件下,成本效益原则主要是要考虑会计核算工作量不能太大,提供相关信息带来的管理效益不能低于处理信息的成本。因此,在会计核算时,常常需要由会计人员根据经验选择既能保证一定的信息质量,又比较简便的会计核算方法,但核算方法的选择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就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核算过程可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成本效益原则已不再重要;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开放性和动态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会计核算方法也应规范化。因此,会计信息化下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规范化原则信息化条件

5、下会计信息的开放性、智能化和实时化特征要求会计信息规范化,因此会计核算方法也应遵循规范化原则,其意义在于:1. 有助于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内外有关系统的实时对接,进一步促进了会计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监控。2. 可以促进会计核算软件研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快管理型软件的开发应用。3. 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减少会计人员主观判断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123下一页 准确性原则在信息化条件下,最需要考虑的是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准确性将成为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原则。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大部分核算业务交给计算机处理,因此在选择会计

6、核算方法时,不必计较核算工作量的多少;而且,由于信息化环境下信息高度共享,会计数据较手工环境下更易取得,不必为了权衡结果的精确性和过程的复杂性而选择次优的方法。及时性原则信息化环境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时性,会计数据采集、处理,会计信息的发布、传输和利用能够实时化、动态化。会计数据处理的动态化要求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及时性原则。开拓性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会计核算方法的质量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选择会计发展过程中最现代化、最新颖也最具生命力的会计核算方法,实现会计方法的不断变革,与时俱进,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与质量。三、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处理方法的新选

7、择计量属性的新选择:公允价值计价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优劣、公允价值的确定及其实践等问题是当今会计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手工操作环境下,由于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只能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数据处理的高度自动化、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使资产按公允计价成为可能。通过Internet可以使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内外有关系统实时交换数据,相互获取信息,可以从网络上获得最新的资产成交价格信息,用公允价值对资产计价,计量属性将向公允价值计价发展。存货计价方法的新选择:移动加权平均法在手工会计下,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8、等,而移动加权平均法将成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最佳选择。理由如下:1.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先进先出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网络的实时监控,企业组织的存货数量急剧减少,导致传统会计中期末存货成本计量的先进先出法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在计算机条件下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存货价格时,在每次调用存货价格时,计算机都需要多次遍历整个数据库并不断作日期比较,在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系统中这是相当耗费机时的,会严重影响系统运行速度和效率。2.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缺陷在于:及时性较差,不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实时化要求。3. 个别计价法的缺陷在于:采用个别计价法极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因为如果营业不佳,估计利润不高,管理人员

9、就可以高价售出低成本的商品,以提高利润,或以相反的方法调低利润,因此也不是最佳的方法。4.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势在于:会计信息化的动态化为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使用创造了便利条件,会计数据的采集是动态的,企业组织内部的存货数据,一旦发生,都将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及时送到会计信息系统中等待处理,计算机自动检索存货数据库获取存货的价格信息并进行移动加权核算。该方法是手工会计下非常烦琐的一种方法,但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却是程序设计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成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最佳选择。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新选择:账龄分析法坏账准备计提的方法主要有: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而账龄分析

10、法将成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最佳选择,理由如下:1.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销货百分法的不足之处在于:这两种方法虽然简便、易于操作,但忽略了应收账款拖欠的时间长短与发生坏账可能性之间的正比例关系。一般来说,应收账款拖欠的时间越长,应收账款被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发生坏账的风险就越大。 2. 账龄分析法的优势在于:账龄分析法较为准确、合理,能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符合对应收款项的管理要求。但对会计核算要求较细,工作量较大,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大量的核算工作由计算机完成,工作量的大小已不是考虑的重点,因此账龄分析法应是最佳的选择。 累计折旧计提方法的新选择:加速折旧法累计折旧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和加

11、速折旧法等,而加速折旧法将成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最佳选择,其原因在于:1. 直线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直线法虽然具有简单明了,易于掌握的优点,但其缺点在于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同时也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利于企业进行科学的财务决策。2. 顺序分配法的不足在于:采用顺序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优点是计算简便,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只计算一次,但由于排列在先的辅助生产车间不负担排列在后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3. 交互分配法的不足之处在于:采用交互分配法需要进行两次分配,且由于交互分配率是根据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费用计算的,不是各辅助生产部门的实际单位成本,因而分配的结果

12、也不够准确。4. 计划成本法的不足之处在于:采用计划成本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时,对计划单位成本的准确性要求较高;且如果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过大,不利于企业内部的经济核算,也使会计核算资料的合理性受到影响。5. 信息化条件下代数分配法的优势在于:采用代数分配法,其分配结果最为正确,但如果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较多,未知数较多,在手工环境下,计算工作较复杂,企业往往不大采用。但在实现会计信息化后,无论车间多少、未知数多少,都可采用代数分配法。在会计软件程序中,代数分配法比其他任何一种分配方法更为简洁,而且结果最为精确,因此,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代数分配法应成为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的最佳选择。制造费用分配

13、方法选择:联合分配法我国现行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一般是选择某一种分配标准分配费用。而笔者认为一种新型的方法联合分配法将成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最佳选择。联合分配法是根据制造费用中各类费用的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类,分别选择合理的标准进行分配。选择分类的标准可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和用途来进行,如有些企业将制造费用分为以下几类:A. 与产品工艺相关的基本费用,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等;B. 与组织和管理生产相关的一般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及办公费等;C. 与原材料的处理相关的费用,如材料处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运输费等。第一类可按机器工时或折合工时的比例进行分配,第二类可按直接人工工时的比例

14、进行分配,第三类可按原材料消耗量或直接材料成本的比例进行分 配。联合分配法将成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最佳选择的理由如下: 1. 传统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充分考虑制造费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缺乏必要的因果关系,将两种或更多种不同性质的费用以同一分配标准、同一方法进行分配,其结果有悖于实际;分配标准的单一化,易导致产量高、技术性能低、复杂程度低的产品成本负担偏高,而产量低、技术性能高、复杂程度高的产品成本负担偏低,成本信息质量不高,不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由于采用单一方法、单一分配标准加以分配,往往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某一个因素上,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因素的管理。2. 联合分配法的优势在于:在联合分配法

15、下,制造费用划分为若干类,并对不同类别的制造费用选择与其最密切的分配标准,充分考虑了制造费用项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费用与成本对象之间的相关性,使成本计算更贴近实际,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但采用联合分配法,对分类的准确性提出很高要求,而且费用分配的工作量相当大,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可以将分类标准程序化,由计算机完成制造费用的分类及计算工作,使得联合分配法变得简便,易于操作,大大提高了分配的合理性,保证了分配结果的准确。四、 结 论总之,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会计信息处理系统的高度智能化、网络化和动态化,核算工作的简便与否、资料取得的难易与否已不成为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取而代之的是会计信息的规范化、准确性、及时性的要求。只有规范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减少人为主观选择方法的机会,规定最优的核算方法,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