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陈静勿删.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23595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教案)陈静勿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教案)陈静勿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教案)陈静勿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教案)陈静勿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教案)陈静勿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教案)陈静勿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教案)陈静勿删.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 语文年 级初二教学形式合作探究教 师陈静单 位西安市阎良区西飞二中课题名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报告文学的作品,本课内容很直白,通俗易懂学生也比较好掌握。所以知识能力要求比较宽泛,所以教授的重心应该落在如何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上。基于此,文章的拓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从关注社会 ,思考环境问题入手,进而关注到作文的立意上。环境问题是现在社会的热门话题,这方面的现象我们看到的很多,但是切实去挖掘的却很少,所以作文中容易出现假、大、空的现象。所以学生在通过本文的学习后,就要找到一个环保话题的突破口,自己去找寻资料

2、完善个人知识的欠缺。这才是至关重要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过程与方法: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现实,思考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过去和现在,归纳罗布泊变化的原因。 2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 导入学生激情朗诵导入。(由学生个人组织,选择合适的语言,引入本课的学习。)二 解读题目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学生自主解读,并且根据课文提出问题。设想题目为:(1)罗布泊过去是怎样的?(

3、2)现在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 (3)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其消逝对人类的教训是什么?三:根据学生的问题分析课文。问题的答案可以在课文中根据原文回答,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该环节均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适量点拨即可)明确:(1)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关键词是“绿洲”“仙湖”。(2)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我国科学家彭家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3)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

4、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关键词是“改道”“四盲”。 (4)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四分析报告文学特征,从新闻性和文学性两大特点入手解析课文。明确:真实性(数据 、事例) 形象性(对比、拟人、排比) 抒情性 (痛惜、谴责、沉重)重点朗读体味情感五课文基础知识再次巩固。 由学生提供对课内字词的重难点分析。六: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百岁老人,你该怎样向人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提示:“我”与罗布泊同龄,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明确:由歌曲天堂引入感悟,且完成对课文的小结概括。对于百岁老人,罗布泊让他痛心,

5、让他感触万千,而承载我们人类祖辈的地球是共同的家园,就是我们充满欢笑的天堂,对于生养我们的天堂,我们更该用真心去保护,切勿让最后一滴水成为地球伤心的眼泪。板书设计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昔日:仙湖 绿洲今日:沙漠 神秘 报告文学: 新闻和文学的特征原因:改道 “四盲”教训:生态意识 环保意识 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结合黑板空间,出示本课学习目标,罗布泊地图,本课重点字词。作业或预习七作业:深入思考,认真完成小练笔。自我评价九:教学后记 课前充分的预习至关重要。本课学习目标明确,完成良好。个人感触最深的是:学生的能力是无限的,放开手,让学生去做。他们完全有能力去找到大量丰富的资料。因为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罗布泊充满了诱惑力,因为他们翻阅字典,地图,电脑,所以课堂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作为老师,突然就变的轻松起来了。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安排合理,课堂紧凑,但是学生的气氛稍微不够热烈。希望能够在如何调动学生气氛上多下工夫!评议一单位: 二中语文组 姓名:韦晓燕 日期:2013-11-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