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常见考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523443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常见考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学常见考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学常见考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学常见考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学常见考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常见考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常见考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常见考点(一)1、怎样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学校教育、教学和课?学校教育实质上是学生自己去领会、巩固、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具有独 立的选择和决断问题的认识及行为能力的过程,他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也影响学生个体 心理的发展;教学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课堂情境是学校特殊性的体 现,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情境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2、举例说明正式学生群体和非正式学生群体?正式学生群体: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班级、 学生会、学习小组、团体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非正式学生群体: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

2、组合而成的 学生君羊体,如学习兴趣小组、有学小组、团伙。3、怎样使用社会测量法了解学生非正式群体?莫雷若提出,步骤:(1)填写调查表;根据结果制作矩阵表;(3)根据矩阵表,绘制网络图。4、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非正式群体?利用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增强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2)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 员的工作,特别是做好其“领袖”人物的工作;对于破坏型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 予以拆散,不能允许存在,当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5、怎样理解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6、试分析教师管教学生的失误。对学

3、生言行的要求不当;(2)以大量繁琐的重复或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学习;(3)过高估价 奖励和惩罚的作用;(4)缺乏处理问题行为的技巧。7、你认为合格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心理品质有哪些?合格教师: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有耐心和 信心;乐观、活泼的性格;公正不有私;优秀教师:理解学生;与学生的有效交际;理解自己。8、你认为教师角色的主要心理特征有哪些?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 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9、你认为教师应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课堂交往是一种人际沟

4、通,具有正式交往、代际交往和一对多交往的特点。师生交往中 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 生的的偏见;(2)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3)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 为限。心理学常见考点(二)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与顺序。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产生的机能 构造上的变化过程。头 尾梯度,近未梢梯度。2、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综合的分化:各部分相对独立的特殊动作是从未分化的浑然一体的动作中分化出来的, 分化了的特殊动作既可以彼此独立的进行,同时又可按照个体的目的在种种行为中得到

5、整合 和系统化;(2)平衡化:各个活动和认识彼此联系整合成为一个整体而系统化以后,个体的动 作就逐渐取得了相对稳定的平衡;(3)概念化:随着不断的发展,儿童的动作逐渐不受个别的 具体状况支配,能够概括、抽象的运算课题情境所包含的种种因素间的功能关系;(4)社会化: 逐渐能将个体从其他事物中区分开来;(5)个性化:新生儿接触的东西不同,逐渐显现出个性 差异。3、简述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3)社会环境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主观能动因素。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从每个年龄阶段中许多具体的、个别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

6、中概括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的 稳定性:(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可变性是 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5、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皮亚杰认为,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若干不同而相继的阶段,各阶段各具特点,这些特点是 在儿童成长中对环境里各种经验进行组织和改编的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感觉运动阶段(出 生至两岁),特征:从被动的反应到积极而有意的反应;从不见即无知,进而到随运动中的物 体,以至了解物体长存;藉操纵物体的本身以了解物体的属性;从注意自己的身体到认识外界 环境;能发现达到目的之新手段;缺乏以语言或抽象符号为物体命

7、名或分类的能力;(2)思维准 备阶段(二至七岁):逐渐能从记忆过去的经验到想象未来;每一儿童所使用的文字有其个人的 私有意义;儿童分不出自己与外部世界的不同,以其直觉与感觉解释其所见所同;不易为他人 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万物皆有生命,常与玩具交谈;专心于他所一时注意的事物而忽略 其余;由于集中,儿童对质量的保存异常困难;思考有不可逆性,思维只能前行,不能倒退;(3) 思维阶段(七至十一岁):思维具有相当的弹性;思考可以逆转、矫正,甚至重新开始;儿童巳 能对一个以上的因素同时注意;对同一问题,接受不同的观点;虽能了解原则与规则,但对于 应用原则时经常“咬文嚼字”;(4)抽象思维阶段(11至1

8、5岁):思考为假设的与演绎的,将可 能性转化为假设并予以求证;思考为命题的思维,以句子代表命题,并发现命题间的关系;思 考为组合性分析,将因素个别分析后予以综合以解决问题。6、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的教育意义。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 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7、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信任对不信任,从出生到1岁:新生儿要学习的基本态度在于他们能够信任他周围的世 界;自主对羞怯、怀疑,从2岁到3岁;(3)主动对疚,从4到5岁;(4)勤奋对自卑,从6 到11岁;(5)

9、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从12到18岁;(6)亲密和团结对孤立,成年初期;(7)创造性对 自我决定,成年初期;(8)完善对厌恶和绝望,老年期。8、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前习俗阶段:惩罚与服从的定向;操作与关系倾向;习俗阶段: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3)后习俗阶段:社会契约方法定向;普通的道德原则倾向。他认 为,每一阶段各有其特质;其程序不能先后倒置;不能重拾巳度过的某一阶段。9、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有效的道德教育或品德冶必须根据各时期道德观念发展的特征而实施;(2)对早期儿童教 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欲的满足,很容易造成道貌岸然实则

10、功利横行的 现象;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的想法,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因为 某一时期的道德观念若不能充分发展而欲于后来设法补救,其功效可疑。心理学常见考点(三)1、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和体系。动机来源:外在动机和在动机;容和性质:正确和错误的动机;(3)从动机的远近和起作 用的久暂来划分,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和直接的、短近的学习动机。2、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动机好,效果好;3、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 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培养和激发学生

11、的学习兴趣;(5)利用 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组织良好的适度的学习竞赛, 可诱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动机,但应明确,学习竞赛可能有消极作用;奖 惩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8)在课堂教学中可供教师选用的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4、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条件。当学生具备学习动机而未被激发时,激发学习动机需要它在学生的整个动机结构中居于 重要的地位;(2 )学生个人必须对学习任务胜任;(3)各种部和外部的干扰应减少到可控制的程 度;(4 )学生应有学习成功的期望。5、怎样利用注意的规律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对学习的

12、目的任务有明确的理解;能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做斗 争;根据目的任务有计划的组织活动,使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能服从于当前的任务;(2)充分利 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学容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当;教学方法要直观形象、灵活多样;尽量避 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创造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的情境;严格遵守作息制度,防止过 度疲劳;(3)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6、直观教学有哪些类型?怎样在教学中运用这些不同类型。直观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实物直 观;(2 )模像直观;(3)语言直观。运用:(1) 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请晰;(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

13、:差 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越精确;(4)知识经验越丰富, 感知就越完善、迅速;(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 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7、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在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3)有计划有 系统的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5) 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6 )指导学生做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 整理和总结。8、怎样预防学生疲劳。防止过重负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2)建立与执行符合卫生要求的作息制

14、度;培养 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注意休息和营养。9、简述焦虑对学习的影响。焦虑对学习起促进或抑制作用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学生原有焦虑水平的差异;学习材料 难易的程度;学生本身的能力水平等。10、简述课堂管理的原则。课堂管理应以积极指导而不是消极防为主;(2 )教育在先,奖惩在后,多奖少罚,反对“不 教而诛”,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3)师生共同确定应当遵守的课堂规;(4)实行课堂管理,培 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态度;(5)教师要掌握处理不良行为的技巧,这些技巧中首要的是掌握了解 学生行为原因的方法;(6)要尽量消除校校外的不良影响因素。11、简述学生自

15、我意识对学习的影响。自我意识和学习成绩相互影响。12、简述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原则。树立有信、有重与自尊的行为模;(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3)尊重学生 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4 )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 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13、简述父母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则。愿意花时间关照子女的学习;(2)愿意辅导子女的学习,但要鼓励子女学会自我依赖;(3 )期 待子女适当的学习成就,进行合理竞争,获得必要成绩,追求更高学习水平,鼓励子女和同 学共同学习;(4)鼓励子女正确的学习行为;(5)提供子女心智发展所需的家庭环境;(6)善于使 用外界的学习资源;(7)及早帮助诊断子女学习的优点及缺陷。14、简述可教性智能不足学生的教学目标和原则。目标:习得社交技能;习得赖以谋生的职业技能;学会独立、安逸的情绪反应;(4)形成 请洁卫生和保健习惯;(5)学习基本课程;(6)学会正当娱乐,以利用闲暇;(7)学会适应家庭生 活,以扮演适当的家庭角色;(8 )形成起码的集体生活的能力。原则:不再使学生遭受失败;(2)尽量及时强化;(3)规定能完成的任务;(4)有系统的揭示教 材;(5)小步子教学,必要时采用过度学习;(6 )注意提供个别指导。15、简述常用的因材施教策略。能力分班或分组;跳级;留级;(4)复式教学;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